文/蟲二狗
提到明朝,我們不禁想起了鄭和船隊浩浩蕩蕩下西洋的壯麗景觀,想起了那盛世時的崢嶸歲月。這個自古以來和漢唐并列的朝代,“天子守國門”是我們對他致以最高崇敬的理由,因此我們總是喊這個威昂的時代為“鐵血大明”。
明朝有過輝煌,也有過內憂外患,但它卻硬生生創(chuàng)造出了繁榮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以及富有時代價值的文化藝術。在戰(zhàn)亂時代,它涌現(xiàn)出了如袁崇煥、盧象生般響當當?shù)挠⑿廴宋?。在和平時代,那些名垂青史的文人政客至今也是讓人侃侃而談。
這是中國又一次成為世界超級帝國的時代,而且是完完全全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但月滿而缺,到了十六世紀,大明帝國也走向了衰落。
此時,一支鐵兵成了明朝的軍事主力。它就是遼東軍,也就是袁崇煥手下的關寧鐵騎。不料崇禎無能,斬殺了袁崇煥,導致關寧鐵騎四分五裂。但其中一部分卻令人無奈,成為了后來清軍入關的急先鋒。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吳三桂。他本是受崇禎派遣鎮(zhèn)守山海關、抵御滿清兵的,但在聽聞李自成進攻北京后,吳三桂揮軍揮師,準備入衛(wèi)京城,幫助抵御大順軍。
可就在吳三桂行軍至半路時,他聽說北京已被攻破,崇禎自縊于煤山,于是在李自成的招降下,他經過深思熟慮,準備投降于大順。
然而在進京歸順的路上,父親吳襄遭罪、愛妾陳圓圓被占的消息又接連傳入他的耳中。自此,他一怒之下?lián)]兵回山海關,并打著為崇禎帝復仇的旗號,襲擊了大順軍唐通部。
吳三桂半路回關的消息也讓李自成震怒。于是,李自成帶著明太子、吳父以及十萬大軍進軍山海關,打算一邊進攻吳三桂,一邊試著招降他。
此時,李自成手下的十萬大軍士氣正盛,而吳三桂手下卻只有5萬士兵。因此吳三桂料很難對抗,就向清王多爾袞求助。
而多爾袞則手握大清精兵,駐扎在關外的威遠臺。收到吳三桂的求助后,他認為是千年難遇的機會,于是他與吳三桂約定戰(zhàn)略,以白布包著胳膊作為區(qū)別,帶著手下幾乎所有的滿洲清軍,與吳三桂協(xié)同作戰(zhàn)。
清軍在吳三桂的催兵下急速進軍,日夜疾行,很快就逼近了戰(zhàn)場。而李自成對清軍情況不明,觀望著行軍,行動遲緩,等到達戰(zhàn)場的時候,已經比預計時間整整晚了三天。
也就是這3天,讓大順軍優(yōu)勢不再,讓歷史改寫。
1644年4月21日,山海關大戰(zhàn)爆發(fā),雙方激戰(zhàn)數(shù)天,互有損傷。但大順軍歷經戰(zhàn)場,從后方突擊關寧軍,使得吳三桂漸漸支持不住,眼看關寧鐵騎就要敗下陣來。
可恰恰是這個關鍵時候,清軍及時趕到,把大順軍沖得七零八落。而清軍揮兵入戰(zhàn)之時,正是吳李雙方損傷嚴重之刻,一陣陣喊殺聲,把李自成弄得手足無措。
由于殘敗的大順軍根本不能抵擋驍勇善戰(zhàn)的清軍八旗子弟兵,很快戰(zhàn)局就被逆轉,勝負已分。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李自成晚了3天到達山海關,大順軍早就把吳三桂的主力消滅,一統(tǒng)中原也不是空話了,多爾袞也沒法坐收漁利。但正是這一場戰(zhàn)爭,清軍輕松解決了兩個最大的敵人,決定了清軍進入關內的歷史大趨,為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
自此之后,李自成由盛轉衰,逐漸喪失了對時局的掌控,“大順”勢力也逐漸被清軍消滅,最終退出了歷史的長河。
不久之后,中華大地結束了大明漢族統(tǒng)治時期,步入了清王朝階段,重新書寫了中國歷史的另一章節(jié),甚至決定了往后三百多年以至更長時間的中國命運。
責任編輯:虢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