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多西安的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己孩子小升初搖號“等學上”。
他們每天雙手合十,祈禱自己孩子能夠有好運。我在心里想:這些人是瘋了吧,神經(jīng)兮兮的。
聽完他們的嘮叨,我想說:西安的爸爸媽媽們,和香港比起來,在西安上學,僅僅搖個號簡直是幸福的像花一樣的事兒啊。
作為家長,我們都深知教育比物質(zhì)的影響更為深遠。在香港,父母拼教育,早在備孕階段就開始了。
香港很多學校基本上都是需要提前一年申請的。另外,大多數(shù)學校不招收“雙非”(中國大陸孕婦到香港生的孩子稱為“雙非”,即父母均不是香港人)的小朋友,別說上學,“雙非”連報名表格都拿不到。
該死的幼稚園
說我的故事吧。
老公是2012年的時候因為優(yōu)才計劃去的香港,他開始是去讀書,去念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我留在西安待產(chǎn)。
兩年后,老公跟中了魔怔一樣,非要我把小孩弄去香港上學。
因為他自己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所以這使得他對教育這件事情,特別迷信。一說到讓娃上學,他就跟打了雞血一樣,一定讓小孩兒上名校。
他堅信優(yōu)質(zhì)的人生從優(yōu)質(zhì)的幼稚園開始。
我和他的看法不一樣,我認為小孩上學就是為了長個子,只要他們健康快樂就好。但我在家里沒有話語權(quán),所以我的看法一般都是小數(shù)點后三位,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在小孩依依兩歲的時候,送她到了香港。這個起點,已經(jīng)晚了。
香港的很多小孩子,從小幼兒園上2所,還沒上小學功課就做到晚上十點多。
同時上5-6個興趣班,還有升學面試班,以各種考級拿證書為目標……
兩歲就得開始申請幼稚園了,不夸張的說,我們大概拿了有40家幼稚園的報名表格。公立的、私立的、國際學校、天主教的、基督教的、甚至還有道教的、口碑好的、中等的、一般的……五花八門的都有。我們的想法是,不管怎么說,得讓小孩先有個學上。
注意,很多幼稚園的報名表是在固定時間派發(fā)的,香港的六月,炎熱和潮濕的程度可想而知,家長們就在太陽下暴曬兩三個鐘頭只為領(lǐng)一張報名表格。香港幼稚園的報名表格并不是免費的,根據(jù)各個幼稚園的情況40——200港幣不等。
光填40多家報名表格就是一件崩潰的事情。有的學校表格內(nèi)容具體到父母的收入,教育水平,小朋友都有什么證書,去過的城市……除了填寫外,你得排開各個學校的考試時間,地址,有考試時間重合的學校就只能選一所,最多的一天我們依依要去7個幼稚園面試。
我們在語言上并沒有優(yōu)勢,大部分的幼稚園都是粵語教學,會英語是優(yōu)勢,講普通話無疑是劣勢。除了早教,我們給依依只能臨時抱佛腳給寶寶上些興趣、語言之類的輔導班。在此期間,我和我老公也瘋一樣的學習粵語,管誰聽得懂聽不懂的,就硬說。
然后到了面試部分的時候,那真的是看天注定的單元。因為孩子太小,發(fā)揮的水平都不穩(wěn)定。小孩的面試是一部分,校長會個別接見家長,亦有機會同時約見兩至三個家庭,主要目的是看看家長與校方的教育理念是否相同、教養(yǎng)子女的要求,以及家長本身的素質(zhì)。
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很可能是面試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我和我老公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大部分的時候也都是一臉蒙逼。我們家依依被面試出來也是這個狀態(tài)。
就感覺人生啊,怎么這么難。
各個學校公布錄取結(jié)果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天天跪著祈禱能有一家學校收我們依依,哪怕是半日制的都好。
然而結(jié)果就是這么驚喜,40多家學校,依依考上沒有一家。那幾天我們家里跟死了人一樣,沒人說話沒人笑。搞得依依一個小孩子居然都說:我好累啊,我想回西安。
后來老公聽朋友說可以找太平紳士或是有威望的人寫推薦信,然后寄給學校等待補錄。然后老公找了個中文大學帶他的教授幫忙推薦,最后才有一家基督教的幼稚園收了依依。我當時直接就哭了,高興的哭了。
比起小升初,幼升小是“玩”
因為幼稚園并不是名校,老公就更加喪心病狂的覺得,依依小學一定要讀名校。為此,我們一家還提前一年,從新界搬到了九龍。
香港的家長們也有一些是為了孩子上名校非常瘋狂的,你學10個興趣班,我就學20個,孩子從小在幼稚園里學游泳,就是國家級的教練教學,還不能只會一種泳姿,當然也不可能只是鋼琴、跳舞和畫畫?人家孩子都已經(jīng)開始學編程了。
對,你們看錯,我們依依好幾個同學的媽媽都在幼稚園讓自己的孩子學編程。除了上學讀書,他們還要開始練體能練完體能,還要去上面試班,學習自我介紹,面試學習好了,還要去學習酒店餐桌禮儀,也就是傳說中的紳士淑女禮儀班。
在幼稚園學,香港家長對興趣班都有不可勸說的執(zhí)念。在這樣環(huán)境里,香港很多小孩,都有我不進步就是退步的覺悟,覺得自己不能輸。
你以為興趣班還只是,鋼琴、跳舞和畫畫?不,很多小孩都已經(jīng)開始學編程了。
當然,一般的唱歌跳舞,香港家長也是不會錯過的。
依依,從上了幼稚園起同時在上八個興趣班,每天完成功課之后要十點多才睡覺,我老公甚至給她報了專門的面試班。面試學習好了,還要去學習酒店餐桌禮儀。
也就是傳說中的紳士淑女禮儀班。另外依依還學了日語、跆拳道、騎馬、拉丁舞、珠心算、鋼琴、畫畫。
老公本想讓衣衣去在香港的哈羅公學。但這非常難考,屬于名校里的貴族學,它提供英式的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十三級課程,每年學費大約是10萬港元至14萬多港元,家長可以選擇購買60萬元債券,或300萬元資本證明書,感覺和搶錢差不多。
除此之外,還有一間叫公立的叫拔萃小學。梁錦松和伏明霞的小孩、還有陳奕迅的小孩都在此就讀。此學校就讀每年報名表會有三萬張,而學校只收30個新生。感覺中彩票也就不過如此了。
除了這兩所心之所向的學校外,我們也另外準備了十間家附件和各方面綜合評價都不錯的其他小學,很多香港的小學都是帶中學的,只要上了它們小學,就可以上中學,而且香港學校規(guī)定,只要姐姐哥哥在這所學校就讀,那么弟弟妹妹就不用考試也可以在此就讀。
依依是17年上的小學,各個學校的面試題目不一樣,我總結(jié)了一下這些學校的面試內(nèi)容大概就是:
面試題目?
個人
自我介紹(粵語/英語)。
說說在你的人生旅途上,你最感到驕傲的一件事。
試詳述你的作息時間。
你認為現(xiàn)時小學生面對最大的壓力是什么?你有什么紓解壓力的方法?
興趣
你最喜歡閱讀哪本課外書?為什么?
試介紹一個你最常看的電視節(jié)目。
社會
是否贊成家居垃圾征費?
試講述一則近日令你印象深刻的新聞。
升中
對中學的學習有何期望?
為什么選擇到這里升學?
其他
若與家人爭執(zhí),會以什么方法解決?
香港是一個理想的居住城市嗎?為什么?
假如你是一個神仙,可為香港人實現(xiàn)一個愿望,那會是什么愿望呢?
香港中小學「自行派位」收生多數(shù)由四部分構(gòu)成:學業(yè)表現(xiàn),操行,課外活動、社會服務(wù)及其他方面的卓越表現(xiàn),面試。有的學校面試所占的比重甚至大于學業(yè)表現(xiàn),家長們不能只看孩子的考試成績,還要重視升學面試。
經(jīng)過三年香港的生活,和我老公各種精心的“栽培”,依依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粵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她看上去和香港本地出生的小孩已經(jīng)沒什么分別。鋼琴也考到了二級,在幼稚園的時候也拿了寫閱讀、體育、舞蹈等方面的獎狀,由于她讀的是基督教幼稚園,所以她每周都會去做義工,在街頭賣餅干、雞腿之類的,這些在上小學面試時都是加分項。所以雖然沒有考上最初設(shè)定的兩所學校,但依依還是進入了一個很好的小學。我和老公也總算松了口氣。
感覺上去香港那么多年,都為了上學問題天天大人操心,小孩忙碌的,都沒好好的看一眼那兒的風景。送依依上下學的那一天,我才發(fā)現(xiàn),這就是我小時候在電影里看的香港。站在尖沙咀,才第一次感受到咸濕的海風輕柔地吹拂著腳下方方正正的店鋪。到處都是擠擠挨挨的名牌。香港還是很美的。但我們也是真心的累。
其實孩子在哪上學,上什么學,要不要砸鍋賣鐵買學區(qū)房,要不要為孩子移民,都是很個人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也無所謂對與錯。都是自己選的路,所以,跪著也要走完。
我所認為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祝福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希望你們能有自己的夢想,能駐足于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能見到其他與你們觀點不同的人們。如果現(xiàn)實生活和你想象的不一樣,你們也能有勇氣重新啟程,然后擁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