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寫作技巧二十講【1】
一、怎祥使小說引人入勝(1)
索然無味是得不到回報的——凱瑟琳·富勒頓·杰勒德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這樣一個事實:創(chuàng)作已不再是初學者的工作了,它是一種行業(yè)。
作為謀生之道,它為男人們和女人們所孜孜不倦地從事著。
相對說,創(chuàng)作是一種收入優(yōu)厚的行業(yè)(老胡吐槽:在中國可不是這樣),這就吸引了一年比一年多的千這一行的人。
競爭日益激烈,失敗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這一行業(yè)令人苦惱的特征是,或是得到讀者的承認,或是遭到他們的拒絕,這兩者間的分界線往往是難以辨明的。
比起作者所能意識到的更為經常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小說已經“相當不錯”了,只要稍加改動,就可以為人們所接受。
這種改動雖然看來并不大,但卻是必不可少的。
邁克爾·安吉洛說過:“沒有價值的東西可以造成盡善盡美,而盡善盡美卻不是沒有價值的東西。
”照此來講,有抱負的短篇小說作家可以這樣對自己說沒有意義的東西可以為人們所拒絕,而拒絕卻不是沒有意義的。
”正是重視這些“瑣細不足道的小亊”,成了能干的文學巨匠的特征。
得到承認的作家和初學者之間的真正區(qū)別只在于他們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們的寫作題材是一樣的,他們
之間的不同主要在于運用技巧的能力。
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判斷一位短篇小說侔者的每作技巧。
首先是看他對結構的掌握,這可以衡量一個作者的構思能力;它還表現(xiàn)了一個作者的視察力、認識水平和歸類、剪裁的能力。
再就是看作者藝術地表現(xiàn)他的題材的能力。
在這方面對技巧的掌捏,包括能把寫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說,并使讀者意識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跡,而只是受它影響。
這是一種“隱藏藝術的技巧”,它來自語言知識的寶庫。
一個作家的這兩種才能(構思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應當同步發(fā)展。
說這兩種才能中的一種比另一種更重要是荒謬的,就象說為了運輸?shù)哪康?,運載工具比動力更重要一樣荒謬;兩者缺一,便不會有運輸。
同樣,構思和表現(xiàn)若兩者缺一,小說就不會存在了。
不過,構思先于表現(xiàn),這就是我要求你們在考慮表現(xiàn)之前先考慮構思的唯一理由。
短篇小說作家要記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說是一種現(xiàn)代的文學形式,它同愛倫·坡的“故事”之間已是相距甚遠,就象巨型海輪和富爾頓最早的汽船之間相距甚遠一樣。
它不是只考慮去創(chuàng)造一種單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種篇幅短的小說。
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唯一標準,那長篇小說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為短篇小說了。
與長篇小說作者的任務相比,短篇小說作者的任務同劇作家的任務要更為接近些。
從劇作家那里,短篇小說作者可以學到有用的一課。
為了最后描述類人的聚合,劇作家挑選了所有的事件。
在這些聚合中,有一種語言上的交流。
在這種交流中,兩類人中的一類是角色,另一類人則是角色行為的刺激因素。
作者一旦掌握這種技巧上的區(qū)別,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小說中獲
得協(xié)調統(tǒng)一,這種彌調統(tǒng)一能成功地保持讀者的髙度興趣。
通過角色對刺激他行為的因素所作的反應,他的性格便得到了展現(xiàn)。
在所有形式的小說寫作中,情形也正是如此。
不管是寫長篇小說還是寫戲劇,或是寫短篇小說,所有搞創(chuàng)作的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通過角色對于生活中種種刺激因素的各自反應,表現(xiàn)人物性格。
我們可以說,作者是在一系列的聚合和交流中刻畫他的人物的。
這些聚合或交流可以被歸為一些描述單元。
這一認識可以把關于現(xiàn)代小說的定義修正為如下所述:一篇小說是一個人對一些事物的描述,這些事物在他或別人身邊發(fā)生,
這種描述是在一系列聚合或交流中完成的。
只提供一些描述單元,并不構成情節(jié)。
情節(jié)是由危局或轉折點構成的。
由小說情節(jié)引起的讀者興趣和由描述引起的讀者興趣可能是(并且常常是)迥然不同的的。
然而,它們又經常如此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使讀者難以分清哪是自己對倩節(jié)的興趣,哪是自己對描述單元的興趣。
一般來說,這樣講是沒有問題的,從作者的觀點看,他所處理的題材在技術上可被歸為一些描述單元,他將這些單元同情節(jié)轉折點結合在一起,使兩者相互交融。
這樣,小說格局最終表現(xiàn)為一系列片斷,也就是描述單元。
'然而,在這些片斷中,還可以倣進一步的分解,這是最基本的:
1.刺激因素(通常是別的人物)。
2.角色
3.角色反應,對角色性格的刻畫。
當我們進行以場面為單元的討論時,就會看到,在理想的展開的描述單元中,交流是一個角色(他懷有一個要即刻 實現(xiàn)的意圖)同另一個角色或一種力量(他們反對前者要即刻實現(xiàn)的意圖)遭遇和沖突的結果。
這樣,在每一場面中,角 色都懷有明確的、要即刻實現(xiàn)的意圖,這同角色在整個小說中的意圖是有所不同的。
由此,在激起讀者興趣方面,場面或描述單元是可以自立的。
另一方面,一當讀者意識到一個描述單元同主要故事情節(jié)是有聯(lián)系的,認識到由于在這個場面或描述單元中發(fā)生的事,這篇小說中會有危局或轉折點,那他對這個描述單元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髙。
因此,一個決心激起并保持讀者興趣的作者,就應當為小說選擇這樣的描述單元——它們導致了整個小說情節(jié)的轉折點。
因此,構思既涉及描述單元,又涉及整個小說的轉折點;它包括選擇發(fā)生的事件,并把它們安排進一篇小說的框架或格局中去。
就是在小說的框架中充實細節(jié),它是如此巧妙,以致給者這是真人真事的幻象,它是如此有趣,以致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并一直保持到小說結束。
小說寫作技巧二十講【2】
一篇短篇小說必須有開端,結尾和主體。
開端講明小說所要敘述的問題(這也是故事主角面臨的問題)提供解釋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材料,陳述在前發(fā)生的事,以使小說敘述問題合情合理又饒有趣味。
結尾表現(xiàn)最后行動,通過這種行動、主角(或者由主角造成的力量)解決了小說開端提出的問題。
小說主體就是故事本身,它表現(xiàn)主角在一系列聚合、交流中,試圖解決小說主要敘述問題。
這樣,一篇小說在結構上的限度就很簡單了,緊持這些簡單的結構方面的限度,并不是一個難于滿足的要求。
初學者和得到承認的作家都能認識到這些。
學習短篇小說藝術形式的人可能想知道,為什么一個作者的作品為人們所接受,另一位的作品卻遭到拒絕;而兩位作者所處理的題材在本摶上又是相同的。
有時,這種題材方面的相同達到如此程度——在開端部分,它們包含了同樣的敘述問題;在主體部分,這它們包含有完全相同的沖突斗爭;到了結尾,它們對同一問題又有著非常相似的解決。
遭到拒絕的原因在于某種缺陷,它或是在于故事本身(我們將它歸類為構思),或是在于場面(我們把它歸類為描述)。
由于為人接受的小說和遭到拒絕的小說都能被壓縮為提鋼,而這些提鋼又會因為它們彼此相似而引人注目,受到拒絕的原因就不會是構思方面的缺陷;遭到拒絕的原因一定在于描述。
兩位作者可能選取同樣的事件,但他們對事件有著各自不同的安排(特別是在我們從構結構的角度出發(fā)把它們歸類為開端的小說的那一部分);這會使一位作者的小說因趣味盎然而為人所接受,而別一位作者的小說又因索然無味而遭到拒絕。
更為經常的是,遭到拒絕的原因在于,在展開的過程中,在一系列的刺激和反應中,他的描述缺乏藝術性,對沒有幻想力的讀者來說,它偏離故事主線太明顯了;這是描述中所能犯的最大錯誤。
在多數(shù)遭到拒絕的小說里,作者往往在通過精描述單元建立起真實的幻象之前,就過于熱心地要把故事對讀者講個一清二楚。
另一方面,當一篇小說因缺乏情節(jié)而遭到拒絕時,它的作者又往往只提供了描述單元,而沒有使它們同故事或情節(jié)轉折點交織在一起的作者,是可以使任何事件富有趣味的;而富有趣味正是首要條件。
這一條件的實現(xiàn)主要靠描述,而不是情節(jié)。
出版界的讀者對一些“相當不錯”的稿子,常常給予這樣的評語:“差那么一點兒,還不夠小說味兒。
”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樣的小說,卻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
這是因為盡管它有種種不足,卻富有戲劇性;這種戲劇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光是靠情節(jié)。
我們開始讀兩部小說,它們的情節(jié)在事件的選擇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分有以劇性(它把情節(jié)趣味同描述趣味結合在了一起),我們就為它所吸引;與此同時,對另一部不具有這種特點的小說,我們又感到厭煩。
小說里有著各種不同的趣味,一個真正的作家應當知道它們。
然而,日復一日,編輯們還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來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必不可少的手法,他們自己也不會寄出這樣的稿件。
幸好,要認識這此手法也不難,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關趣味的規(guī)律。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義,就是能保持人們的注意力。
努力獲得讀者持續(xù)不斷的注意力,這是每一位提筆創(chuàng)作的作者所要面臨的任務。
是讀者(當他看到一份雜志的封面上有某位作家的大名時)去買雜志的。
是讀者給編輯寫信,說他欣賞某篇小說;或與此相反,說他發(fā)現(xiàn)某篇小說十分乏味。
正如杰勒德夫人所說,“索然無味是得不到回報的”。
說千道萬,讀者是最后的法官。
這一點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就談不到保持它。
抓住讀者的興趣,然后保持它,這是短篇小說作家永無窮盡的任務。
這一來,關于趣味就有兩個問題——抓住讀者興趣,并保持它。
要抓住讀者興趣,你就必須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門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
好奇心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然而,當讀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時,他的注意力就減退了。
在讀者達到這一點之前,你就必須激起他的另外一種注意力,而這種注意力又不那么減退——所謂保持注意力。
當吸引讀者注意力的僅僅是好奇心時,讀者心時的疑問是:“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伴隨著繼續(xù)注意力的,卻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這使得讀者要問自己:“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而且必不可少的還有“小說里的人貞操到那件事以后會怎么辦?”同持續(xù)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們通常稱之為懸念。
讓我們考慮一下怎樣的在小說結構的片斷中利用這兩種趣味。
這些結構片斷就是開端、主體和結尾。
用以抓住讀者興趣的手法,必須用在小說開端部分。
開端并不只是小說開頭的幾段文字,有時它占據(jù)了整個小說的一半兒,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
開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情境(或是小說要敘述的問題),通過它,讀者知道故事主角面臨一個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他必須有所行動。
小說開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給作者造成很大的困難,這是由于作者沒能了解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