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的人和有文化的人,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其實沒什么大的差別,有文化的人更多是多了一些知識,懂得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體現自己的意思。至于表達方式背后的大道理,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懂得差不多。比如,如何形容老少戀?大多數人會想到老牛吃嫩草,只有少數人會用一樹梨花壓海棠。接下來,一瓢和大家聊聊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老牛吃嫩草
按照大家的邏輯,上了年紀的老人,在情理方面不應該喜歡比自己年紀小太多的人,否則會被人詬病老牛吃嫩草。其實不管是老牛,還是小牛,都喜歡吃嫩草。同理可得,上了年紀的人,一般而言,也是會喜歡比自己年紀小的。不過,很多人會礙于情理和顏面,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畢竟,誰也不想被說成老牛吃嫩草。
一樹梨花壓海棠
很多人會不理解這句詩文是什么意思?它為什么會被用來形容老少戀?別急,等你聽完這個故事之后,便會明白。
話說北宋有一位著名的詞人名叫張先。張先在年近80的高齡,娶了一位年紀只有18歲的少女為妾。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現在,80歲和18歲的年齡差,都足以讓世人跌破眼鏡。張先老牛吃嫩草的事情,很快傳遍鄉(xiāng)里。當時張先的朋友們都去祝賀張先,便問到張先老少戀的感想。張先畢竟是個文人,沉思了一會便作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人們都聽出了張先的得意,其中包括大文豪蘇軾。眾所周知,蘇軾也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大文豪,非常愛開玩笑。聽了張先的詩后,蘇軾也賦詩一首,發(fā)表了對老牛吃嫩草的看法,這首詩是這樣的:十八新娘八十郎,白發(fā)蒼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詩太直白了,甚至直白到把洞房的場景給描繪出來了。梨花是張先,海棠自然是少女了。一樹梨花壓海棠,令人細思臉紅。
由于蘇軾的名頭極大,再加上故事的傳播性。后來人便習慣性地用一樹梨花壓海棠來形容老夫少妻。由此可見,老夫少妻或者老妻少夫,不管是在文人圈,還是在百姓圈里,都是一件引爆眼球的話題。要不然也不會同時有老牛吃嫩草和一樹梨花壓海棠流傳下來。其實,說到底喜歡年輕的,是大多數人的共性。只不過,很多人被現實條件給禁錮住了。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