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拆開來是“人在草木間”,中國茶道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杯一盞間,慢斟細(xì)品里,是一種閑適,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在很多不常喝茶的人眼里,喝茶當(dāng)是一件陽春白雪的事。可是在嗜茶如命的人看來,喝茶卻是和吃飯喝水一樣,是件必需品。
沖茶時又有許多講究,要“高沖低斟”,要刮沫,淋罐,燙杯。高沖是指提高水壺,循著壺口邊緣,用熱湯一圈圈地沖擊茶葉,只有這樣,方能使茶香揮發(fā)得好,如果只在一邊沖下,茶水可能就會干澀。
刮沫是指將茶葉上的泡沫用茶壺蓋給刮掉,沖完又要再用熱湯,蓋上茶壺蓋淋一次。燙杯,也是用熱湯將所有杯子再清洗。這也是讓許多人訝異的地方:怎么有辦法用手去觸摸這么燙的水?其實泡茶所用的茶杯多是陶瓷小杯,邊緣那一環(huán)幾乎是不燙的。只有不善沖茶的人,才會直接用指腹碰杯身。
然后將茶倒進各小杯中,第一步是“關(guān)公巡城”,意為每一杯都要穿梭到位。到茶水已不多時,就要“韓信點兵”,將僅剩不多的茶水,一點點滴落杯中。如此這般,方是沖完這一道茶。第一泡茶是不喝的,權(quán)當(dāng)洗一下杯。品茶是從第二道開始。
《紅樓夢》里,妙玉嘲笑寶玉喝一大盅茶,是糟蹋茶葉。她說喝茶,第一杯是品,第二杯是解渴,第三杯就是飲牛飲驢了。一壺茶,沖下來也就只三杯。細(xì)品三口,每一口滋味皆不相同。每一道,味道皆各異。然最佳滋味在前三道,確是實情。
當(dāng)我們自己喝茶時,剛?cè)肟谑菨M口的熱與燙,仿佛一個激靈,人跟著茶香而清醒。第二口,嘴里還留有第一口的余熱。喝第三口茶后,熱氣雖已不明顯,但是在喉尖卻有一絲甘淳,它的茶香是低調(diào)無華的,留存在喉嚨間,將油膩倦乏之氣一掃而光。
從一個人喝茶的樣子,也可以看出他的品性。有些人說喝個茶這么麻煩,杯子里扔幾片茶葉不也一樣嗎,這樣的人可能性格較為急躁;有些人喝茶時,只顧狂灌,不會細(xì)品,把好茶只當(dāng)解渴;而有的人甚至喝了一杯,還要自己再從茶壺里倒多一杯來喝,這樣的人也許缺了顆體會生活的心。
一杯茶里,竟然有這么多學(xué)問。有時候人們常說,閑暇的生活實在太為不易,我工作那么忙哪有空坐下來好好喝茶?其實,喝茶,也不過是飯后閑談的個把鐘頭,這閑適時光多是自己在日常生活里找出來的。
茶道,不應(yīng)只是陳列在茶道館里的表演,而應(yīng)是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懂一杯茶的好,懂靜下心來的好,這樣的感覺,才是精致的生活。就算它看上去很接地氣,平頭百姓也可以做到,但是它代表著一種尊重生活、懂得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