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玉鑒定
玉友們請注意!又一批高仿贗品來襲?。?!
A面
B面
谷紋夔龍佩,長105.6mm,寬63.7mm,厚4.31mm,重46.2g。
各位,看到這件玉器的圖片,如果不用高倍放大鏡觀察,無論從造型、紋飾、包漿、沁色等各方面看,你一定認為它是老的。但是,您錯了,讓我們一起仔細分析一下吧:
單從龍佩的入特征上觀察,非常具有殺傷力,幾乎能以假亂真!特別是剛剛開始學(xué)習(xí)古玉的朋友,相信其中會有不少人打眼。此種類型的仿古玉,近期頻繁出現(xiàn),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同時也不得不嘆服現(xiàn)在仿古玉的造假技術(shù)日新月異,也正在不斷地改進。
雖然這件玉器仿得逼真,但還是有很大的破綻:
邊緣殘口觀察圖
邊緣處崩口觀察圖一
邊緣處崩口觀察圖二
在邊緣的崩口內(nèi),包漿不統(tǒng)一,崩口內(nèi)部生澀,無包漿。在圖二中,如此長的崩口,寬度、傾斜度完全一致,而且玉質(zhì)崩碴的走向也同為一個方向。由此可以斷定,崩口是人為修上去的,采用了高速、單向的電動工具加工。
再看下面幾圖:
谷紋陰線觀察圖一
谷紋陰線觀察圖二
尾部陰線觀察圖
邊緣處加工痕觀察圖
從以上60倍放大圖看,破綻就非常明顯了:
1、沁色無沁門,在玉質(zhì)表面呈暈散狀,而且玉質(zhì)無肌理,應(yīng)為合模壓制而成;
2、浮雕谷紋減地處,完全呈一平面,無古代工藝減地平面的起伏現(xiàn)象;
3、陰線內(nèi)無砣痕,圓頭圓尾,毫無起砣、落砣及接砣的痕跡,陰線寬窄、深淺完全一致,且生澀、無包漿;
4、在龍佩的邊緣處,留下了長而且完全平行的修磨痕。
根據(jù)以上分析,此件龍佩應(yīng)為合模壓制成型后,又用電腦雕刻機雕飾紋飾、然后修邊剔除合模線,最后再手工用高速工具,在邊緣處打出崩口,進行做舊而成。
此件玉器最大的破綻就在陰線的加工工藝特征上面?。?!
雖然現(xiàn)在偽古玉大量充斥市場,但是:只要從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藝兩個本源問題相互結(jié)合來鑒定出土古玉,基本上不會打眼,這兩方面是出土古玉鑒定的重中之重,是鑒定的根本,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然后再利用紋飾進行斷代,研究文化才有據(jù)可尋。如果連玉器的真假都還沒有解決,先單純地斷年代、談文化,將無任何意義!
下面這件偽戰(zhàn)國龍紋璜也是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