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年7月9日,對于當時的沙俄帝國統(tǒng)治者彼得三世來說,本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他正攜自己的情人,帶著大批隨從緩慢地向皇后所在的彼得霍夫行宮進發(fā),打算像往常一樣在自己那個“討厭”的妻子面前威脅羞辱一番??傻竭_目的地時他才發(fā)現,等待他的是一座早已人去樓空的夏宮。
他問了幾個嚇傻了的仆役皇后去哪了,誰也不知道,一個農民過來交給他一張字條,上面寫道:皇后一早就動身到彼得堡去了,并在那里宣布自己是沙俄唯一的專制君主。彼得不相信字條上的話,他發(fā)瘋地奔向各個空蕩蕩的房間,大聲叫著妻子的名字,卻絕望地發(fā)現,根本就沒有皇后的影子。他的皇后彼時已在彼得堡成功登基,成為沙俄帝國新任統(tǒng)治者。
影視劇中,政變成功的葉卡捷琳娜。來源/電視劇《葉卡捷琳娜二世》片段
出手果斷、有勇有謀,這位魄力非凡的皇后就是沙俄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她擁有著如爽文大女主般的傳奇一生:起勢于微,在異國他鄉(xiāng)一路拼殺,身處劣勢卻屢屢化險為夷,最終逆風翻盤獲得至尊權力,憑借自身能力和手腕帶領一個帝國走向繁榮。
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原本是個地地道道的德國人,1729年5月2日出生于普魯士王國境內一個名為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的不起眼的小公國。索菲婭父親在普魯士軍隊中擔任軍官,常年不在家。她自小就在母親嚴厲的管束下成長,努力學習禮儀、各國語言、書法、舞蹈和音樂等功課,并跟隨母親參加各種社交宴會。小索菲婭資質聰穎,思維敏捷,活潑好動,十分善于學習。這些經歷擴大了她的眼界,豐富了她的思想感情,讓她受益匪淺。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慢慢地長大成一個容貌秀麗、氣質出挑的少女,開始以落落大方的完美公國公主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年輕的索菲婭公主。來源/(美)瑪麗·普拉特·帕米利 《俄國簡史》遠觀此時的沙俄,1741年通過宮廷政變登基的沙俄女皇伊麗莎白一世因沒有子嗣可繼承皇位,無奈選擇把姐姐安娜的兒子——公爵彼得·烏爾里希從德國接來沙俄立為皇儲,并準備為其選擇配偶。這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為改善與沙俄的關系,意欲與沙俄王室聯姻。為了復興家族,索菲婭父親向腓特烈二世舉薦了自己的女兒。在眾多候選的歐洲王室的姑娘中,伊麗莎白也矚目于普魯士的索菲婭。就這樣,雙方反復研究各種聯姻方案,最終選擇安哈爾特公國的索菲亞·奧古斯特公主。1744年2月9日,索菲婭公主應伊麗莎白女皇的邀請到達莫斯科,開啟了她在沙俄帝國的“通關升級”之路。索菲婭十分清楚,要想在沙俄站住腳,擺在面前的主要有兩大問題——語言以及宗教。為此她請求伊麗莎白女皇為她找來了最好的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這贏得了伊麗莎白女皇等一眾皇宮貴族的好感。1744年6月28日,索菲婭公主皈依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受洗儀式是葉卡捷琳娜在沙俄的首次公開活動,這標志著她正式從一位德國公主蛻變?yōu)檎嬲亩砹_斯人。儀式上,她用俄語對答問話,談吐得體,吐字清晰,再次博得宮廷上下的好感。就這樣,葉卡捷琳娜將她在沙俄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全部完美解決,終于成為無可挑剔的沙俄皇儲彼得大公的夫人。1745年8月21日,彼得和葉卡捷琳娜在彼得堡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儀式?;楹蟮娜兆訉θ~卡捷琳娜來說,是一段灰色的時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愛她,另尋新歡;而年輕的大公夫人也無法忍受感情的空虛,在宮中努力尋找著自己的愛情。結婚五年,兩人都有各自的感情生活,一直處于分居狀態(tài),尚未生育。
這令伊麗莎白女皇大為惱火,召來葉卡捷琳娜嚴厲訓斥一通,葉卡捷琳娜即使?jié)M腹委屈,也無可奈何。她明白,不管自己的丈夫配不配合,自己無論如何也要為伊麗莎白女皇生下一個帝國繼承人,不然她的“太子妃”位子不會坐穩(wěn)。經過好一番“努力”,葉卡捷琳娜在1754年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保羅。
然而,葉卡捷琳娜生下皇孫保羅之后,并沒有母以子貴,處境反而更加艱難。以女皇伊麗莎白為首的宮廷上下都圍著保羅轉,卻無人照料孩子的母親。丈夫的冷漠、各種援助在宮廷中的消失,葉卡捷琳娜得到的只有孤獨和痛苦。影視劇中,葉卡捷琳娜長子保羅出生。來源/電視劇《葉卡捷琳娜二世》片段不幸的婚姻倒也沒有使她感到絕望,她到沙俄不是為了當一個毫無作為的皇儲夫人。她曾在回憶錄上坦言:“我總感到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秘密,那就是我堅信總有一天我會成為沙俄的統(tǒng)治者,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為統(tǒng)治者的作用?!?/span>因此,在這令人苦惱的生活中,頗有心計的葉卡捷琳娜開始為將來的角色作認真的準備。大量的閱讀使她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思想。除了讀書寫作、了解沙俄歷史和風土人情外,她還經常參加騎馬、打獵、跳舞、賭博等社交活動,有時女皇舉辦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的舞會,她也積極前往。此外她還努力尋求朝中的支持者。影視劇中女皇的變裝舞會。來源/電視劇《葉卡捷琳娜二世》截圖這時的沙俄朝局事態(tài)尚不明朗,伊麗莎白女皇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而作為沙俄皇儲的彼得,理應認真學習沙俄文化,熟悉國情,但他卻堅持不學俄語,甚至對國家表現出了厭煩的態(tài)度,官員與民眾早已對其頗有微詞。相比之下,精明能干的大公夫人似乎更適合接受沙俄帝國大權。朝廷中聰明的大臣們觀其形勢,對葉卡捷琳娜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其中如俄軍統(tǒng)帥阿普拉克辛、內閣總理大臣別斯圖熱夫等一派重臣也開始嘗試向她靠攏,這讓葉卡捷琳娜信心倍增。就在一切順利進行之時,危險也在步步逼近。葉卡捷琳娜展露的政治野心,為女皇所警覺。1757-1758年間,在與普魯士的前線作戰(zhàn)中,身為指揮官的阿普拉克辛元帥因后勤不足選擇撤退,致使普魯士大勝。消息傳回國內,忠于女皇的重臣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謠傳葉卡捷琳娜與母國普魯士勾結,指使阿普拉克辛前線撤退。女皇聽聞亦有同感,下令將阿普拉克辛、別斯圖熱夫等人逮捕審問,并傳召葉卡捷琳娜進行詢問。葉卡捷琳娜顯得很鎮(zhèn)定,因為當事官員并沒有找到她的確切罪證,葉卡捷琳娜的母親也正因受到普魯士的迫害在巴黎避難,這足以證明其清白。即使如此,朝中支持她的大臣還是遭受了全面打壓,她與彼得的敵對也至此公開化。彼得甚至曾揚言,他一登基,將立即廢除與葉卡捷琳娜的夫妻關系,立自己的情人為皇后,同時宣布保羅為非法私生子。對此,葉卡捷琳娜表面上一如既往的謙和勤奮,暗中則徐徐圖之。俄歷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繼位,史稱“彼得三世”。他上臺后的一系列“騷操作”,為自己的迅速倒臺鋪平了道路:登基之時,這位新皇公然表示自己是路德派教徒,拒絕沙俄皇室傳統(tǒng)的新皇加冕典禮,其對東正教的鄙視,引起了廷臣的不滿;在對外政策上,彼得三世一反前朝與法、奧、西盟約,親近本為敵方的普魯士,與普魯士國王“稱兄道弟”,并訓令歸還之前所有以沙俄將士生命為代價的新領土,放棄了七年戰(zhàn)爭中的所有勝利果實,并在軍隊中效仿普魯士的政策……他的“迷惑”行為與沙俄帝國一直以來對普的態(tài)度背道而馳,引來了社會的強烈不滿。相比于深陷負面輿論、漸失民心的彼得三世,葉卡捷琳娜可謂是進展順利。她明白,沙俄需要的不是如彼得三世一樣幼稚自私的君主,而是能與沙俄同心,安撫百姓共御外敵的強勢領導者。在這段隱忍圖謀的時光里,她將之前學習的法國啟蒙思想納為己用,借機宣揚自己“開明民主”的政治形象。期間她還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朝臣和情人——帝師尼基塔·潘寧是昔日別斯圖熱夫的門生和好友,知識淵博頭腦冷靜,葉卡捷琳娜和他有著一致的反普魯士、開明施政的政治觀點,兩人很投機;還有她新的情人奧爾洛夫,她不僅愛奧爾洛夫,也愛他手下的4個近衛(wèi)軍團。通過這些官員大臣們的活動,葉卡捷琳娜獲得的支持越來越多。一切仿佛都在向好發(fā)展,但并不包括她與彼得的關系。彼得登基后,帶著沃倫佐娃住進冬宮,時不時就去他的皇后面前羞辱一番,甚至當眾責罵她,否定她皇室成員的身份。此時彼得的心思昭然若揭:他將廢掉葉卡捷琳娜,將其逐出宮門。多次受辱的痛苦,堅定和加速了葉卡捷琳娜發(fā)動政變的決心。影視劇中的彼得與沃倫佐娃。來源/電視劇《葉卡捷琳娜二世》截圖
1762年7月初,形勢一時萬分危急,一名參與策劃政變的近衛(wèi)軍軍官被捕,政變陰謀暴露。葉卡捷琳娜得知消息,決定提前發(fā)動政變。7月9日早晨,葉卡捷琳娜在奧爾洛夫及其兄弟的保護下離開彼得霍夫宮前往近衛(wèi)軍營,率領一眾士兵前往彼得堡,潘寧已率領一眾貴族及官員們在冬宮準備迎接新皇的到來。當彼得三世尚在彼得霍夫宮尋找他的皇后時,葉卡捷琳娜已經經過宗教會議和參政院的宣布登基稱帝,推翻了自己丈夫的統(tǒng)治,成為沙俄帝國的第八位皇帝。這場不流血的政變幾乎沒有給沙俄帶來什么大的動蕩,此后,葉卡捷琳娜和她的手下班子緊張而有效地工作,很快就將局勢穩(wěn)定下來。一天之內,彼得三世在得知官員、軍隊和艦隊都已向葉卡捷琳娜宣誓效忠后,同意簽署退位詔書,并由近衛(wèi)軍押送前往自己的軟禁地洛普莎城堡。至此,一場完美的絕殺翻盤落下帷幕,葉卡捷琳娜完全掌握了這個龐大帝國的至尊權力。葉卡捷琳娜是一個強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接手時的沙俄帝國雖不是千瘡百孔,但也危機四伏:國庫空虛,政治腐敗,海政疲憊,連年戰(zhàn)爭……當時沙俄和歐洲一些政治家并不看好這位年輕的女皇,甚至預言她的統(tǒng)治會和前面幾個沙皇一樣短命。然而,歷史的發(fā)展就如爽文劇情一般,登基后的葉卡捷琳娜充分施展了此前學習的政治手段,依靠朝臣的幫助擺脫了險象環(huán)生的局面,牢牢占據著沙皇的寶座。她的統(tǒng)治從1762年到1796年,長達34年,打破了18世紀歷代沙皇統(tǒng)治的紀錄。在國內,她放開對外貿易,發(fā)展教育,推進改革,沙俄一度迎來黃金時代;對外她手腕強硬,擊敗土耳其、瑞典以及奧斯曼帝國,打通黑海和波羅的海出海口,三次瓜分波蘭,使得國家土地面積擴大了67萬平方公里,至此,沙俄疆域達到鼎盛。在她的治理下,當時的沙俄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強國,而葉卡捷琳娜的才干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當時百姓心中與彼得一世齊名的傳奇“大帝”。一切已塵埃落定,我們再說說葉卡捷琳娜的另一面,她本人對文學和藝術十分感興趣,私下里經常與伏爾泰、狄德羅和格林姆等同時代最有才干的學者通信,暢談政治哲學問題?;橐鲭m然失敗,但擁有眾多情人的她,不乏愛情的溫存。據研究葉卡捷琳娜生平的學者巴爾杰涅夫統(tǒng)計,葉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人,其中有后來成為波蘭國王的波尼亞托夫斯基,在政變時組織軍隊擁護女皇入主冬宮的有力功臣奧爾洛夫,以及施政時期女皇的左右手、后來沙俄的二號人物波將金等等。其中波將金是葉卡捷琳娜最著名,也是權勢最大的情人。可以說,女皇執(zhí)政時期,沙俄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發(fā)展相關政務,幾乎全部出自葉卡捷琳娜和波將金二人之手,而他對葉卡捷琳娜也始終一往情深,摯愛如初。人固有一死,1796年11月6日,葉卡捷琳娜因重病不治去世,沙俄女皇就此隕落。葉卡捷琳娜離世前曾說:“如果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這句話成了葉卡捷琳娜的代表名言,被深深烙印在這位傳奇女帝的名號上面。在羅曼諾夫王朝的歷史中,這位女主實現了從德國一個不起眼的公國公主到沙俄女皇的涅槃,留下了如爽文劇情一般的傳奇一生。卡·瓦力舍夫斯基著《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傳》薩巴列夫主編《俄羅斯國君 他們的生平、私生活和政治》*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歡迎讀者轉發(fā)朋友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