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曾背過很多唐詩宋詞,有的詩詞,我們至今還記憶猶新。唐詩文化,伴隨著我們成長,已經(jīng)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精神上的食糧。
當我們?yōu)閻矍檩氜D反側,陷入思念的時候,李商隱的那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立刻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當我們歌頌母愛的偉大,第一時間會想到孟郊那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千古名句;當我們屹立在青峰之巔,俯瞰群峰,心生豪邁,杜甫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又躍然紙上,識人豪氣升騰。
誠然,詩歌是豪邁飛揚的,但也是脈脈含情的。有些細膩的情感,只有我們細細品讀,才能了解到此中的真意。唐代大詩人李白,留給后人的詩篇很多,在他眾多的詩篇當中風格迥異,但是大多數(shù)都離不開酒,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這里面有酒;還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里也有酒;再比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里依然是有酒的。但是在這么多有“酒”的詩篇中,李白有過一篇田園風格的飲酒詩,風格清新脫俗,自帶英氣,讓人讀后感覺到無比的舒適和陶醉,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下終南山過斛(hú)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詩人在月色之中,到長安城的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hú)斯的隱居高人。開篇一個“暮”字,表達了時間地點,正好又和第四句的“蒼蒼”遙相呼應。而“碧”這個字,又和第四句的“翠微”相對?!跋隆边@個字,又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開篇很尋常的五個字,卻沒有一個字虛設。
第二句詩人運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山月跟隨人進行走動,把月亮寫得如此的脈脈含情,月亮知道人心,那人與人之間更應該是親密無間的了。第三句詩人回望走過的小路,看著遠處的終南山,心中充滿了留戀和向往的心情。第四句是正面的描寫,蒼蒼兩個字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而一個橫字,更加有籠罩的含義。這短短的四句,神色俱佳,筆鋒凝練,成為了千古名句,被后人瞻仰膜拜。
詩人在山中漫步,輕叩柴扉,一個孩童打開了柴門迎客。進門之后,看到的是綠竹和幽徑,還有蔓延下垂的青蘿,處處彰顯出生活的恬靜和愜意。在這美好的景色中,詩人自然要大加的贊美一番,互相把酒言歡,歡顏笑談。與友人見面,詩人用到了一個“揮”字,體現(xiàn)出了大詩人李白的豪飲爽朗的性格。
詩中最后四句是從美酒借題發(fā)揮,寫出兩人推心置腹的交談,一時之間,只有古樂府中的《風入松》在耳畔響起,那繁星點點,月色清輝,竟然忘記了塵世的心機。這一掃而空的淡然,才是這首詩主題的升華,充滿了禪機和趣味,讓人無限的神往。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整體格調清新愉悅,最后主題陡然升華,寫出了在美酒美景當中,那種純真曠達的人生境界,細細品讀之后,讓人陶醉其中,樂在其中。
今日話題:你對李白這首詩,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文|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