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聲樂自我訓練的小技巧
隨著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精神的需求,人們本身自我完善的越來越成為生活的追求。有很多朋友喜歡進K娛樂,欣賞演唱的范圍也不再滿足于通俗歌曲,優(yōu)秀的民歌美聲作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歌唱愛好者的歡迎,但是美聲民歌唱法長期作為象牙塔里的所謂“高雅藝術”,讓很多歌唱愛好者望而卻步。怎么揭去這層神秘面紗,讓更多的民歌美聲愛好者不只是欣賞,而是較專業(yè)的演唱好這些作品,本人集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些通俗易懂,簡單易練的小竅門供大家參詳:我們的歌唱樂器主要是由繃緊的聲帶和往后繃緊的軟腭組成,在氣息的作用下聲帶首先震動通過喉部管道直射軟腭,軟腭同時震動引發(fā)頭腔共鳴,這時你就可以發(fā)出歌唱家般自在而又極富金屬感的完美聲音.那么具體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什么途徑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保毩暣迪灎T。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過吹擺放很遠蠟燭的經歷,這時候,你會感到腰部外擴強烈,同時你的口腔后面軟腭向上高高隆起像教堂頂(我把這個頂叫做大圓頂),感覺氣息不止是吹向蠟燭,更有一種向上壓迫軟腭的感受。整體感受是身體像一個漲滿氣的皮球,沖向腰部和大圓頂,這個體會就是所有歌唱家在演唱時最重要的感受,并且越是高音越強烈。只要你在歌唱中能夠像吹蠟燭一樣體會到聲音向腰部和大圓頂延伸,你就是歌唱家,自己慢慢體會吧?。ńㄗh:每天練習吹蠟燭5分鐘,練完之后試著用“u”母音順著吹蠟燭得感受練習,體會歌唱中的吹蠟燭感覺。)
2.拼命貪婪的吸綠豆沙的感受。有時候生活中喝綠豆沙,吸不上來,我們只得加大力度拼命吸,這時候的狀態(tài)也就是是歌唱家的歌唱狀態(tài),你仔細體會這時候的身體,你的腰腹部同樣越來越膨脹,也就是氣沉丹田的感覺,同時口腔里面的口后部分也就是軟腭上方向上隆起,這時候與吹蠟燭唯一不同的感受是吹蠟燭口腔前面也是由空間的,而吸綠豆沙的時候口腔前面確是閉合的。相同的感受是都是氣沉丹田和形成大圓頂。(建議每次在做完想象中的拼命吸豆沙感受后,保持體內的氣息向丹田和大圓頂流動的感受,用“i”母音進行發(fā)聲練習,堅持一個星期應該會有效。)
以上兩個感受完全來自生活,簡單易練,練習難點是無聲練習向發(fā)聲練習轉換時必須保持聲音向丹田和大圓頂流動不變,吹蠟燭和“u”母音結合練,吸豆沙和“i”母音結合練習效果會更好。當感覺無聲有聲轉換很自然時,試著用一個單純的韻母(練吹蠟燭的用“u”,練吸豆沙的用“i”)不咬字唱完一首簡單的會唱的歌,類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在那遙遠的地方》,《大地飛歌》都是很好的練習曲目。在曲目演唱中要注意靈活運用這些感受,我們可以在身體中設定一個氣息流動的速度感,這個速度隨著聲音從低到高而加快,從高到低而減弱。
最后強調一點: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結合鑒賞歌唱家的歌唱,透過歌唱家的歌聲體會歌唱家的吹蠟燭感受和吸豆沙感受,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唱歌的口腔練習
1.三積極:橫膈膜、笑肌、軟腭;三放松:下巴、舌頭、喉嚨
2.嘴部練習:
抬頭張嘴:固定下巴,靠抬頭力量把上口蓋打開,固定下口蓋,上口蓋合攏。每一次張到極限。重點訓練牙關打開、下巴放松
哈欠張嘴,真的打哈欠,打得好像眼淚都要流出來。軟腭就抬高了,這里重點練習軟腭上舉。長期練習,軟腭自覺性抬高了。嘴張大,深深吸一口氣,口腔內部空間達到最良好時,堅持懸掛在哪里,氣息不進也不出,想象好像一點一點地吸氣。堅持不住了再下來。這樣可以保持通道張開,這是練習肌肉慣性。這個練習閉著嘴也可以練習,鼻咽腔有些涼涼得,聲音貼著涼涼的地方出來。重點訓練軟腭上舉,擴張
驚嚇張嘴:想象自己忽然看到有人劫持你,“站??!”夸張地張大,做完即可放下來,不要把肌肉練硬了??谘始∪獾撵`活度。
3.唇肌練習:咧、撇、轉。養(yǎng)成唇齒緊緊相貼的好習慣,嘴唇稍稍抓一下牙齒的感覺。點上——線上——點上——線上。嘴唇收緊左撇、右撇、左撇、右撇、上撇、下撇,撇的時候還是要收緊。
轉圈:把嘴唇收緊后,左轉圈3圈、右轉圈3圈。這個練習一開始做不到沒關系,先練習咧、撇,時間長了,你的嘴唇肌肉有力量了,有力量了再來轉圈。
4.舌頭練習:添、頂、伸
添
舌尖頂著上牙齦,往里鉤,添硬腭、軟腭,努力去添小舌頭,每次都往深處添,添進去。往下牙齦,舌跟鼓出來,中間塌下來,練習舌頭靈巧用力
頂
頂內頰,左頂右頂,用力把它頂得鼓起來,這個時候想象一下我的舌頭變硬了,變尖了。鍛煉舌肌的力量。有了力量舌頭可以輕松地用力。頂上唇頂下唇,最好在唇齒之間轉轉圈。一圈都給頂起來。
伸
固定下班,把嘴巴往豎的方向打開,笑一笑把大牙全部露出來,嘴往橫的方向盡可能打開,固定不動,舌頭松松地出來,松松地進去。舌尖進去時不往里頭縮,更不能翹。這個動作專門練放松。注意喉頭在一上一下的動,對休息嗓子非常有好處。是一種積極的休息。
5.噴發(fā)唇阻音,力量集中在上唇下唇盡可能一點上來用力。
6.彈發(fā)舌阻音,力量集中在一點,一敲即刻放開。橫膈膜輕巧地動一下。
7.用氣發(fā)聲,調節(jié)共鳴
用氣發(fā)聲不可誤解成用大量猛烈的氣去沖擊聲帶,強調用盡可能少的氣發(fā)出最美的聲音,控制氣息緩慢、細小、均勻。通過一下練習養(yǎng)成橫膈膜的習慣:
1)拉伸腰、腹、背肌肉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要點是中指要用力拉伸,一伸上來,整個肌肉,尤其腰肌、腹肌、背肌有拉緊的感覺。把它們拉興奮起來,膝蓋胳膊要直。雙手、單手。
兩手相扣,伸直,頭不要低著……
2)深吸氣慢呼氣發(fā)S音
深深吸一口氣,肺部膨脹,推動橫膈膜往下,橫膈膜下不去時腹部鼓脹
3)彈舌或雙唇打嘟嚕,可以放松喉嚨
不咬牙關,好像在小舌頭在顫動,把注意力放在后面,前嘴放松。覺得可以就加大一點難度,聲音有點旋律。最后僅可那多堅持一會?!皻饽艘糁畮浺玻 ?br>4)閉口、小開口、大開口哼鳴
三種哼鳴如果音色不變,說明位置對了。三種哼鳴連起來,不斷開也不改變。打開口時盡可能把嘴張大,把大牙都露出來。為練習說話聲音,可以聲音放低一點。開口說話,無論說什么都在那個點上,聲音打得遠卻不刺耳。
5)哼、哈跳音練習
發(fā)哼、哈音,橫膈膜動一下,發(fā)音輕巧一點,哈不要掉下來,要往哼音靠,保持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