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石榴也稱牡丹花石榴,因花朵碩大、重瓣、形似牡丹而得名,集觀花、賞果、食用于一體。除種植于庭院、公園、廣場等處外,還可盆栽或制作盆景。
品種特征
牡丹石榴為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叢生,春季新芽為紅色,以后逐漸轉為綠色,單葉對生或近似于簇生,葉片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尚?,盛開于小枝頂端,花萼鐘狀或錐狀,花重瓣,花朵碩大,最大直徑達15厘米或更大;花色以紅色為主,還有粉紅、白、淺黃以及復色等多種顏色,即便是同一朵花,隨著開放時間的推移,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花型豐富,有懷中抱子、花中開花等多種形式;花期較長,可從5月初持續(xù)開放到10月,大棚種植,在冬季不加溫的情況下,可在4月上旬就開花。果實橢圓形,萼片宿存,多呈咧嘴狀。
牡丹石榴盆景
繁殖方法
牡丹石榴用播種繁殖雖然也能出苗,但小苗的變異性較大,品質容易退化,故很少采用。生產上一般采用壓條、扦插、分株、嫁接等無性繁殖方法。
日常管理
土壤 牡丹石榴盆土要求肥沃、疏松、濕潤而又不積水,在微酸至微堿性土壤中都能生長,可用等量的河沙、腐葉土、園土混合配制,并在盆底放些動物蹄片、骨頭做基肥。栽種時將根系進行修剪,避免根系卷曲。栽后澆透水,放在背陰處緩苗7天至10天,等其恢復后再移至陽光充足的地方養(yǎng)護。
光照 牡丹石榴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生長期可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之處,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其花色越曬越艷,充足的陽光、溫暖的環(huán)境是形成花芽、開花、結果的重要條件;如果光照不足,雖然枝葉繁茂,但開花稀少,甚至不開花。
澆水 應掌握“見干見濕,寧干勿濕”的原則,尤其是花果期,不能水大,也不要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免枝條徒長、葉片肥大,并造成落花、落果或花朵、果實腐爛,雨季更要注意排水。牡丹石榴雖然耐干旱,但盆栽植株因盆土面積有限,不能長期缺水,否則勢必影響生長,嚴重時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施肥 牡丹石榴喜肥,生長季節(jié)要做到“薄肥勤施”,每7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有機液肥。3月至4月施肥是為了促根壯枝,應施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5月至9月則以促花保果為主,應多施磷鉀肥。整個生長期還可對葉面噴施0.3%至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至5次。9月注意控水,以促使果實發(fā)育,控制新梢生長,為以后的越冬打下基礎。
修剪整形 可在冬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一次修剪整形,剪去內膛枝、過密枝、病蟲枝、細弱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以增進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長。生長期注意打頂摘心,對于頂部生長強健、沒有花蕾的新梢,留5至10片葉后進行摘心。當摘心后頂端再發(fā)新梢時,則留3至5片葉再度摘心,以抑制頂端優(yōu)勢,控制植株高度,促進下部枝條的生長。除摘心外,還要及時摘除密集葉、病害葉、黃葉。
越冬 盆栽牡丹石榴冬季可放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也可將花盆埋入地下。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濕度,避免干凍。還可將其放在大棚內越冬,在不能加溫的條件下,4月上中旬就有花朵出現,“五一”即可大量開花。如果在冬季增溫,養(yǎng)護得當,水肥、光照充足,春節(jié)前就可開花。
換盆 盆栽牡丹石榴每隔2至3年換盆一次,在春季萌動前進行,換盆時剔除盆土的1/3至1/2,剪掉腐爛老根,將枝條剪短,再用新的培養(yǎng)土種植,并施以腐熟的有機肥做基肥。
病蟲害防治
牡丹石榴的病害主要有危害枝干的干腐病、瘡痂病,危害葉子、花、果的煤污病、褐斑病等,皆因空氣濕度過高、通風不好、濕氣滯留產生的病菌蔓延引起,可改善栽培環(huán)境、合理澆水,并注意清除枯枝殘葉,并集中燒毀,以減少菌源,進行預防。如果發(fā)生病害,可噴灑相應的滅菌藥物。
蟲害主要有危害牡丹石榴新葉、嫩芽、嫩梢生長的蚜蟲;侵害果實的桃蛀螟;啃食葉片的黃刺蛾等,應注意用相關藥物進行防治。
盆景制作
牡丹石榴因其葉大、果大、花大,一般用于制作大中型盆景。為了加快盆景的成型速度,可用生長多年、古樸蒼勁、形態(tài)優(yōu)美的普通石榴老樁做砧木,在其萌發(fā)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條上嫁接牡丹石榴。嫁接成活的牡丹石榴樹樁頭幾年,注意摘除花蕾、勿使其開花坐果,以促使接穗的生長、增粗。也可利用牡丹石榴扦插容易成活的特點,剪取形態(tài)優(yōu)美、分枝到位的枝條進行扦插。成活后,上盆就是一件很好的微型或小型盆景,其玲瓏精致,別有特色。
牡丹石榴盆景的造型有直干式、斜干式、雙干式、曲干式等多種形式。樹冠則采用自然式,即不扎云片,在合適的位置稍做牽拉或蟠扎,將枝葉修剪得高低相間、疏密有致,使樹冠與蒼勁的根干、嬌艷的花朵、累累的果實相映成趣。
牡丹石榴盆景的管理基本與盆栽植株相似,以保持樹形優(yōu)美,促進開花、結果為主要目的。
牡丹石榴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