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那一年,張愛玲

伢伢復(fù)盤

有讀者私信說,伢伢我覺得你文采不輸張愛玲,word天,太看得起人了,我叫張清零還差不多。

  結(jié)果他話鋒一轉(zhuǎn),來了句:“但你沒她聰明,你看人家寫亂世情愛,寫女學(xué)生和漢奸胡來,但是哦,人家從來不碰不該碰的?!?br>
  “比如她自1952年離開上海之后,就再也沒寫過這里了,這就是她的通透之處?!?br>
  我當(dāng)然知道他說這話的意思,但其實她是寫了的,在香港寫了關(guān)于土改的作品叫《秧歌》和《C地之戀》,里面有不好的話,于是內(nèi)陸給禁了。

  不過這么一提,倒是讓我忍不住研究起張奶奶來,以前也寫過她媽媽,因為她老人家也在新加坡生活過嘛(鏈接:有錢有閑還有美貌的母親)。

  幾天里扒拉了她好多文字,終于理解為何有這么多女生是張迷了,因為她的小說常常直面人性,而散文又非常市井,以至于誰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看還行,一旦看了根本停不下來。


  比如她很愛吃,喜歡云片糕、松子糖,還喜歡喝牛奶前先舔一下碗邊的白沫,跟你喝酸奶前舔蓋一個理兒。

  童年生活的優(yōu)渥,培養(yǎng)出她刁鉆的味覺,八九歲時有次喝雞湯,說里面有藥味,家里人不信,一問廚子,果然在殺雞前兩三天喂過藥。

  讀私塾的時候,背書背得好,會得到兩塊綠豆糕做獎勵,而怎么背也有技巧。

  老先生教她讀“太王事獯于”,她死活記不住,于是腦子一轉(zhuǎn),私下改為“太王嗜熏魚”,就再也忘不掉了。

  吃得多了,當(dāng)然會忍不住寫下來,不過她筆下的美食,不是滿漢全席那種高逼格的,而是街邊小食為主,花不了多少錢,但細(xì)品起來還蠻有情調(diào)。

  她喜歡大餅、油條,豆腐干和鹽水花生,也戒不掉面包、咖啡和冰淇淋。



  在上海念書時,離學(xué)校不遠(yuǎn)有家俄國面包店老大昌,她會去那里找各色小面包;后來去了香港,也曾徒步幾公里,到一家偏遠(yuǎn)小店吃自己喜歡的冰激凌。

  關(guān)于吃的,其他作家也會寫,比如周樹人老師的弟弟周作人,但我們張老師就很不屑。

  說他寫來寫去,都是老家紹興那幾樣清淡菜,除了當(dāng)?shù)氐墓S,似乎也沒什么特色。

  這大實話也是非常扎心了,小周老人已經(jīng)算男人中很重視生活品味的了,可他小康家庭的出身,到魔都千金小姐眼皮底下還是矮了一截。



  #張愛玲的美食地圖#

  除了吃,她還很喜歡穿衣打扮,號稱口紅狂魔,生平第一次賺到稿費,馬上去百貨商店買了支小號唇膏。

  十歲便開始穿高跟鞋,愛打扮主要時從母親那兒學(xué)來的,娘倆短暫相處的歲月,她經(jīng)常時一邊仰望她,一邊偷穿她的旗袍模仿她。

  青春期最臭美的時候,繼母讓她穿自己的舊衣服,這讓她非常憎惡,說穿在身上像渾身都生了凍瘡。

  以至于后來一度成了clothes-crazy(衣服狂),一有錢就去買衣服,最愛去虹口買日本花布,因為“一件就是一幅畫”。



  張小姐的品位驚人,喜歡舊式的衣服,流行的話講叫vintage,有人問她為什么要打扮的跟老奶奶似的?

  她調(diào)侃道:“我又不是美女,也沒什么特點,不做招搖打扮,怎么引人注意?”

  事實上確實還蠻扎眼的,她去出版社校稿,由于著裝過于奇特,全印刷廠的工人都停下來圍觀了;

  她盛裝打扮去好友家做客,整條巷子轟動,身后跟著一群看熱鬧的小孩,一邊追一邊起哄。

  更有一次,朋友結(jié)婚,她穿了套清朝樣式的繡花襖褲,全場賓客驚奇不已,連新娘風(fēng)頭都被搶去了。

  艾瑪,這有點不厚道呀。



  不光是敢穿,她還敢親自設(shè)計,還和好友開過店,可以說是一枚被小說耽誤的時裝設(shè)計師了。

  她在文章里寫道:再沒心沒肝的女人,說起某年她心愛的某件衣服來,也是一往情深的。

  她還說,每一個人的衣服,都是它的小世界,人是住在自己衣服里邊的,服裝變遷的背后,是社會文化的變遷。

  ——最后一句我原本沒反應(yīng)過來,但一想到那些年流行過的中山裝、俄式布拉吉,有點理解了。



  #服裝店老板娘style#

  張老師還說,戰(zhàn)爭給她最大的教訓(xùn),就是及時行樂,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不然可能就都來不及了。

  ——這話我要是早看到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在4月之前,呼吁她的魔都老鄉(xiāng)們,趕快囤貨。

  張的時髦之處還在于,對住的地方非常講究,房子可以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所以一定要精致要有格調(diào)。

  她出生在舊上海的張公館,有弄堂有大屋,但她喜歡的卻是洋房公寓。



  母親從國外回來之后,她們搬到了一所花園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話書,有鋼琴,還有漂亮的朋友,用她的話講“家里的一切,都是美的頂巔?!?br>
  戰(zhàn)火摧毀了她在香港的書桌后,她逃回上海跟姑姑一起合租在常德公寓6樓,那是全上海數(shù)得著的豪宅,她在這里開始寫作,在這里成名、戀愛,結(jié)婚又離婚。

  公寓樓下的咖啡館曾是她的最愛,經(jīng)常在里面一邊喝咖啡一邊寫作。

  原話是:在上海我們家隔壁,就是戰(zhàn)時天津新搬來的起士林咖啡館,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覺的警報,一股噴香的浩然之氣破空而來,有長風(fēng)萬里之勢。

  一般有錢人選住處都是以靜為主,但張老師卻喜歡周圍有很多聲音的,街上人聲,鄰居喧嘩,她都不覺得是吵,反而認(rèn)為很親切,連晚上睡覺都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

  這也是她和其他同時代的作家有區(qū)別的地方,別人都習(xí)慣于鄉(xiāng)村敘事,像周樹人老師的社戲、閏土和猹多有趣啊,仿佛田園和鄉(xiāng)村生活才是詩意的。

  但城里人張老師就偏不,她躲在公寓的陽臺上,獨自看月亮,欣賞雨夜的霓虹燈,或者從慢悠悠行駛的雙層巴士上,突然伸出手來摘路旁樹巔的綠葉……



  我記得那時期的上海富家女多是自己開車上學(xué)的,比如顧維鈞后來的校花老婆嚴(yán)幼韻,張爸爸在“坐吃”還沒“山空”之前,會經(jīng)常換車。

  張愛玲去看電影都有小汽車接送,小戶人家出行的艱難,她似乎從未體驗過,坐車她還有個奇怪愛好,喜歡聞汽油味道,要坐在司機旁邊,說汽車發(fā)動后,那個“布布布”放氣聲,讓她很開心。

  后來私家車沒了,至少也是坐黃包車。去醫(yī)院去打針天天乘黃包車,連三個月還不認(rèn)識那條路。其實不是她的愚笨,而是根本用不著她去認(rèn)路。

  ——這也是我們張大作家又格格不入的地方,別人都是歌頌黃包車夫,就她坐了幾個月也沒感覺,不認(rèn)路就是不認(rèn)路。



  從家里逃出來之后,她開始坐都市電車了,這對一個生活閱歷并不豐富的作家來講,是認(rèn)識社會的很好的窗口,她的蠻多素材都取材于電車上。

  比如有次聽到兩個洋裝女人聊家長里短,感嘆她們:“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yuǎn)永遠(yuǎn)?!?br>
  她還在散文里寫過從電車上下來看到的風(fēng)景,說上街去買菜,碰巧遇到封鎖,被就地隔離在離家?guī)渍蛇h(yuǎn)的地方。

  有個女傭企圖沖過防線,一面掙扎著,一面叫道:“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燒飯罷!”眾人哈哈大笑。

  坐在街沿上的販米的廣東婦人,向她的兒子說道:“看醫(yī)生是可以的;燒飯是不可以的。”這番對話,很靈活的刻畫出戰(zhàn)爭的背景下,小老百姓的無奈。



  關(guān)于電車,她還寫過一篇小說叫《封鎖》,說是戰(zhàn)時的香港,因為空襲電力中斷,有輛電車停在那走不了了。

  車上一個三十多歲的已婚男子呂忠禎,跟一個大學(xué)女助教吳翠遠(yuǎn),原本素不相識,卻因為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聊上了。

  兩個人從封鎖說起,說到家庭的不幸,說到對對方的好感。這倆人一個不是帥哥,另一個也不是美女,就是平凡素人,在這個封閉環(huán)境里面動了點真情。

  正當(dāng)女主沉浸在一片溫柔愛鄉(xiāng)的時候,封鎖解除了,電車開始走了,男主又回到了他原來的座位上。

  女主馬上明白了前面發(fā)生的一切等于沒發(fā)生,情話白講了,真情也白流露了,相當(dāng)于是打了個盹,做了場春夢,他們又變成了原來的形象,當(dāng)老師的還是老師,當(dāng)小市民的還是小市民。



  ——寫到這里,我忍不住想,如果小說背景從香港改成上海,把電車改成方艙,把名字《封鎖》改成《隔離》,就問你,同樣的場景有木有可能再發(fā)生一遍?

  再或者,膽子大一點,有沒有可能在2022年,來個魔都版的《傾城之戀》,或是《白玫瑰與紅玫瑰》之姊妹版——《小陰人與小陽人》了呢?

  畢竟張老師寫過:“年紀(jì)輕,長得好看的時候,無論到社會上做什么事,碰到的總是男人??墒堑胶髞?,除了男人之外總還有別的……”

  別的是什么呢?當(dāng)然是愛啊,女要謀生,也要謀愛呀。



  前文講了張愛玲老師筆下的小資生活,今天聊點別的,比如她的金錢觀。

  按理說她名門之后,祖父張P綸乃清末名臣,祖母還是李H章的大女兒,嫁妝豐厚的很,傳到他父親手里還有幾十處房產(chǎn),和大筆的銀錢古董。

  至少一家人衣食無憂應(yīng)該沒問題的,她也完全有資本做個富家小姐,但是張爸爸除了在家里背背古詩文,人生最大樂趣就是吃喝嫖賭抽大煙,后來娶的老婆也是個煙鬼。

  家里兩個人抽是筆很大的開支,財產(chǎn)就在父母親的煙霧繚繞中慢慢變少了。母親么雖說是富家女,但不事生產(chǎn),還經(jīng)常出國,又不會理財,手頭也不寬裕。

  連女兒在家里過不下去了來投奔她,都要提醒,跟著你父親是有錢花的,但跟著我,只能過沒什么錢的生活。

  這對二世祖爹媽,給張老師留下的最大陰影是要錢,比依萍大雨天去找她爸要錢還要大。



  張爸爸和后媽生活奢靡,卻舍不得拿錢出來給她繳鋼琴費,每次去都要在煙榻前站上半天,看著倆人沉浸在煙霧繚繞的世界里,對她熟視無睹。

  這對于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女生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傷害。

  張中學(xué)畢業(yè)后想出國留學(xué),父親極力反對,拒絕提供支持,母親愿意幫她出英文補習(xí)的錢,但每次給之前都要發(fā)脾氣,惡語相加。

  這讓小張同學(xué)十分痛苦,因為陸依萍只要忍受她爹一遍,而她得忍爹媽分別各一遍。

  張在上海念的是圣瑪利亞女中,富家子弟云集,她只能被迫穿上后媽從娘家?guī)淼呐f衣服,款式老舊,顏色灰暗,這讓一個愛美的少女學(xué)霸,在同學(xué)面前特別自卑。

  好不容易能去香港念書了,她又發(fā)現(xiàn)自己是班里最窮的。

  她跟姑姑講“其實我在香港時候也不至于窘到那樣,都是我那班同學(xué)太闊的緣故?!碑?dāng)時能讀港大的,多是有錢人子女,或是華僑富商,或是京滬名媛。

  她的同學(xué)里有汪精衛(wèi)的侄女,還有橡膠大王們的子女。只有她住著最簡陋的學(xué)生宿舍,一個小小的單間,半截百也門,連電燈都沒有,需要自己置辦。

  雖然沒到三餐不繼的地步,但在一群出手闊綽的同學(xué)中間,她真的是異類了。沒錢買自來水筆,上課時全班只有她一人用蘸水筆,要隨身帶著墨水,非常醒目。

  她也從來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為了省錢,她連跳舞都沒學(xué),因為要額外置辦舞蹈服裝,而她舍不得。

  這種“爹媽不疼、后母虐待、錢還花的快”的窘迫,換做陸依萍就義無反顧的去大上海做歌女了。

  但是我們張老師不一樣,十幾歲的她很清醒的意識到,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要脫離不靠譜的原生家庭,只有好好讀書,這才是她唯一的出路。

  讀書寫稿、經(jīng)濟獨立,才不用再依附,那可是上個世紀(jì)的30年代,一百年后的現(xiàn)在,小姑娘們才有這種大女主覺悟。

  在港大求學(xué)期間,張愛玲的英文極其好,可以背下彌爾頓的整本《失樂園》,這當(dāng)然不是天生就會的,不下苦功不可能的。

  當(dāng)年她在上海參加倫敦大學(xué)遠(yuǎn)東區(qū)入學(xué)考試,得的是第一名,二戰(zhàn)爆發(fā)沒辦法才轉(zhuǎn)到港大。

  在那里讀的2年半,她把所有時間都泡在了圖書館,每門功課都是第一,連歷史都是滿分成績,第二年就拿了港大兩個獎學(xué)金。



  #張愛玲港大成績單#

  一位教授感嘆,教書十幾年,從未有人考過這么高的分?jǐn)?shù),因為她的出眾,學(xué)費膳食費全免,畢業(yè)后還可以免費保送到牛津大學(xué)繼續(xù)深造。

  她是真的一心想要好成績,想拿到豐厚獎學(xué)金,這樣手頭就能寬裕些,也多少能掙回點臉面。

  她在《童言無忌》里也寫到了用錢時候的糾結(jié),說朝思暮想計劃著買件衣裳,臨到買時還得再三考慮下,如果錢很多的話了,就用不著考慮了。

  完全沒有錢的話,也不想了,就是有點錢但又不多,買得起但又得發(fā)發(fā)狠,這個過程最磨人了,喜悅中帶著一絲痛苦,屬于拘拘束束的小資產(chǎn)階級。

  ——快說,這像不像你每次剁手前的樣子?

  正是這種矛盾和尷尬,讓她在后來的一系列以香港為背景的小說里寫滿了紙醉金迷,不光寫,她還喊,大剌剌地說:“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它的壞處,只知道它的好處?!?br>
  按照常人的想法,爸媽苛待你,長大了你有錢了,不應(yīng)該對同病相憐的弟弟好點么,我們張老師并沒有。

  上個世紀(jì)90年代,她唯一的弟弟張子靜終于和她聯(lián)系上了,他在信里說,他準(zhǔn)備結(jié)婚,但沒錢買房子,張姐姐回復(fù):“我沒能力幫你的忙,真覺得慚愧”,又說“其實我也勉強夠用”。

  但在她去世前一年,她的存款和資產(chǎn)加起來有三十多萬美元,后來大部分都留給的她的朋友宋淇夫婦。

  張子靜最后是在繼母留給他的十四平小房子里度過最后時光的,姐姐去世時所留下的遺囑中,沒有一毛錢留給這位弟弟,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提過。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張老師的香港生活因日本人入侵、港大被征用而終結(jié),她回到了上海,開啟了打印機模式的寫稿生涯。

  時間一晃到了1952年,上海第一屆文藝代表大會,有五百多人出席。在文化局長夏衍力保下,張老師也去參會了。

  她盛裝打扮一番,入場后才發(fā)現(xiàn),不論男男女女,都穿著灰藍(lán)中山裝,只有自己穿旗袍,外面還罩了網(wǎng)眼白絨線衫。

  這時丁玲老師雄赳赳氣昂昂的走過來,悄聲的指責(zé)她為何如此大膽,不和大家統(tǒng)一。



  接著也是在夏局長的安排下,她跟著代表團到蘇北農(nóng)村參加土改工作,一待就是兩個月,這是她和新中國距離最近的一個時期,也是她和自己距離最遠(yuǎn)的一個時期。

  所聞所見使她非常苦惱,她下不去手寫英雄,想想也是,你讓一個大地主階級去歌頌土改,確實有點難為情。

  這時候有朋友問她:“無產(chǎn)階級的故事你會寫么?”她說:“不會。一般時代'紀(jì)念碑’式的作品,我都寫不來的,也不打算去嘗試。”

  回來了之后,和弟弟最后一次見面,弟弟問她對未來有什么打算。沉默良久之后,張老師說打算走,因為“人民裝那樣呆板衣服,我是不會穿的?!?br>
  張老師還有一句原話是:連人的思想都要統(tǒng)一,這個環(huán)境就沒了文化和藝術(shù)的生存之地了。



  #統(tǒng)一的文化和藝術(shù)#

  張老師認(rèn)為她的文字從不涉及政治,事實上她也確實沒有這方面的覺悟,如果有,她就不會跟胡L成結(jié)婚了,也不會夸日本人管理下的上海租界治安還好點了。

  但是呢沒有覺悟不代表她就不敏感,接下來的日子,她感到了“惘惘的威脅”,預(yù)感到“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于是她果斷拒絕了夏局長的挽留,以“繼續(xù)因抗戰(zhàn)而中止的香港大學(xué)學(xué)業(yè)”為由,準(zhǔn)備離開大陸,前往香港。

  在《對照記》里,張描述了她申請出境的過程,當(dāng)時她穿著一件素凈的花布旗袍,到街道派出所辦出國護照:

  “警察一聽說要去香港,立刻沉下臉來,仿佛案情嚴(yán)重,就待調(diào)查定罪了。幸而調(diào)查得不很徹底,不知道我以寫作為生,不然也許就沒這么容易放行了?!?br>
  “一旦批準(zhǔn)出境,馬上和顏悅色起來,因為已經(jīng)是外人了,地位僅次于國際友人。像年底送灶一樣,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代為宣揚政府待人民的親切體貼?!?br>
  申請被批準(zhǔn)后,張老師提著簡單的行裝離開了上海,連小說手稿都沒敢?guī)?,只帶走一副兒時的包金小藤鐲,“淺色紋路的棕色粗藤上,鑲著蟠龍蝙蝠”。

  臨走前,她預(yù)感未來難測,為避免連累姑姑,兩人相約:以后隔絕往來,不打電話、不通信。姑姑把珍藏的家族照相簿交給她保存,二人就從此決別,從此再沒見過。

  1952年7月,32歲的張老師先是乘火車到廣州,再從廣州乘火車到深圳出境,過海關(guān)檢查時,她忐忑不安,緊張至極,生怕被扣下。

  通行證上,她用了化名,檢查人員也許是她的讀者,記得她照片上的模樣,仔細(xì)地看了看,問她:“你就是寫小說的張愛玲?”她一驚,不知如何回答,含含糊糊地咕噥一聲“是”。



  她起初是想在香港定居下來的,但最后還是離開了,她在給朋友的信里寫:“香港人宗族性很強,排外(省人)?!?/p>

這興許就是離開的主要原因吧,1955年秋天,張老師乘坐“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游輪前往美國。

  這艘郵輪在那幾年很火,因為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有不少的名人正是乘坐這輛郵輪從美國返回中國,包括錢學(xué)森先生在內(nèi)的24位骨干科學(xué)家。

  張老師這一離開,離開的非常徹底,再也不回來。



  其實以她的出身、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經(jīng)歷,離開祖國是必然的,也勉強不來,后來有人講,她就是不離開,在十年動蕩期,一百個張愛玲也被壓碎了。

  在海外,人們常將張老師的小說和白先勇先生的相提并論,兩人都是名門之后,都喜歡寫上海,但白老師說張的文字比他的細(xì)致、精巧,非常玲瓏,一個個字像是雕過一樣。

  但是呢,“近現(xiàn)代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里,是泛政治化的社會,很排斥日常生活。熱愛生活的人,在那里從來都很邊緣的。”他覺得自己和張老師,都是孤獨邊緣人。

  1995年的9月,張老師的骨灰,被撒在亞洲與美洲間的太平洋中,這也是那個時期很多不得不離開中國人的選擇。

  比如寫《上海生死戀》的滬上名媛鄭念,她們臨終時都沒有任何親人在,死的死,散的散。

  一個人來到世上,又孤獨的離開,骨灰撒進一望無際的大海,像是要將心中悲痛稀釋掉,又像是希望太平洋的小浪花,能將她們帶回曾夢牽魂繞的家鄉(xiāng)——上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張愛玲丈夫曾令其情人赴上海找張愛玲要錢打胎|張愛玲|漢奸
張愛玲對她爹媽、繼母都很絕情,這我可以理...
我的圖書館
從張學(xué)友到張愛玲
李歐梵 | 張愛玲在香港
潮人張愛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