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莊子雜篇《說劍》

莊子雜篇《說劍

《說劍》以義篇名,內(nèi)容就是寫莊子說劍。趙文癡迷術(shù),整天與劍士為伍而不料理朝政,莊子前往游說。莊子通過述說劍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和庶民之劍,委婉地成功勸說趙文王放棄了對劍術(shù)的嗜好。

本篇歷來多數(shù)認為是一偽作,也不是莊子的弟子們的作品。因為《說劍》里的莊子已不是倡導無為無已、逍遙順應、齊物論中的莊子,完全是一個說客,即戰(zhàn)國時代的策士形象,而內(nèi)容也完全離開了《莊子》的主旨。這里對此不做考究。下面為閱讀方便分段注釋、翻譯、最后做整體賞析。

【原文1

昔趙文王喜劍(1),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下(2),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3),募左右曰(4):“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弊笥以唬骸扒f子當能?!?/span>

注釋

(1)趙文王:即趙惠文王,名何,戰(zhàn)國后期趙國第七代君主。

(2)夾門:聚于門下。

(3)太子悝(kuī):趙惠文王二十二年,立公子丹為太子,并無太子悝之事。因文章體裁寓言,本身就是虛構(gòu)的。(4)募廣泛征求。招集。

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shù),聚于門下擊劍的食客三千余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shù),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不感到。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衰落,各國諸侯都謀攻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招集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父王放棄比劍之嗜好,嘗給他千金。”左右近侍說:“莊子能夠擔當此任?!?/span>

【原文2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5)。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6),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圣,謹奉千金以幣從者(7)。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8),下不當太子(9),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10)?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唬骸叭晃嵬跛妱κ浚耘铑^突髻垂冠(11),曼胡之纓(12),短后之衣(13),瞋目而語難(14),王乃說之(15)。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16)?!鼻f子曰:“請治劍服(17)?!敝蝿Ψ?,乃見太子。

注釋

(5)奉:多含恭敬意味,多指下級或晚輩對上級或長輩,故引申為進獻、獻上(6)周:莊子的名。(7)幣從者:犒勞隨從。(8)逆:背叛。

(9)當:合。(10)尚:還。安:何。事:用。

(11)蓬頭:頭發(fā)蓬亂。 突鬢:鬢毛從兩旁突起。垂冠:帽子垂。

(12)曼胡之纓:結(jié)冠的帶子粗實。曼胡纓,結(jié)冠的帶子。

(13)短后之衣:前襟長后襟短的上衣。

(14)語難:因憤激而出語艱澀、說話不流利。(15)說:通“悅”。

(16)大逆:違背,不(17)治:治辦。 劍服:劍士的服裝。

譯文

太子于是派人攜帶千金進獻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什么見教,賜給我千金?”太子說:“聽說先生是位明的圣人,謹此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先生不愿接受,我還說有什么!

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斷絕王對劍術(shù)的愛好。假如我對上游說王卻背叛王的心意,對下合太子的意愿,那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要千金有什么用?假如我對上能說服王,對下合太子的心愿,在趙國我要求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父王的心目中,只有擊劍的人?!鼻f子說:“好的,我善于用劍?!碧诱f:“但是父王所見的劍,都頭發(fā)蓬亂、鬢毛從兩旁突起、帽子低垂,結(jié)冠的帶子粗實,上衣前襟長后襟,雙目圓睜而且說話不流利,大王竟喜歡這樣打扮的人。現(xiàn)在先生穿儒服去會見王,這么做事一定不合國王心意。”莊子說:“請讓我治辦劍士的服裝。”三天以后劍士的服裝裁完畢,于是面見太子。

【原文3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18)。莊子入殿門不趨(19),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20),使太子先。”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蓖踉唬骸白又畡文芙?21)?”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22),示之以虛(23),開之以利(24),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菥蜕岽?,令設戲請夫子(25)。”

注釋

(18)脫白刃:拔出利劍亮出錚亮的劍刃。(19)趨:小步快走。

(20)教:告訴。(21)禁制:控制;約束。

(22)為:使用。(23)虛:有薄弱之處。(24)擺開;設立。

(25)令:使;讓。設:安排。戲:其本義為古代宮中的殘酷娛樂,即讓死囚或奴隸手持戈戟,在鼓號聲中與虎豹猛獸搏斗,后引申為有鼓樂伴奏的舞臺表演。

【譯文】

太子就跟莊子一拜見趙王。趙王拔出利劍亮出錚亮的劍刃等待著莊子的到來。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nèi),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什么事要告訴給我,而且讓太子先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shù),所以用劍術(shù)來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shù)怎樣控制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shù),十步之內(nèi)可殺一人,行走千里能夠。”趙王聽了大喜,說:“天下無敵啊

莊子說:使用劍的,有意把薄弱之處顯露給對方,設下讓對方感到有機可乘之處,后發(fā)制人,搶先擊中對手。希望有機會能試試。”趙王說:“先生回館舍休息待我安排好擊劍比武的事情后再請先生。

【原文4

王乃校劍士七日(26),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27),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28)。”莊子曰:“望之久矣?!蓖踉唬骸胺蜃铀?29),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30)。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31),請先言而后試?!?/span>

王曰:“愿聞三劍?!痹唬骸坝刑熳觿?,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32),齊岱為鍔(33),晉魏為脊(34),周宋為鐔(35),韓魏為夾(36);包以四夷(37),裹以四時(38),繞以渤海,帶以常山(39);制以五行,論以刑德(40);開以陰陽,持以春,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41),舉之無上(42),案之無下(43),運之無旁,上決浮云(44),下絕地紀(45)。此劍一用,匡諸侯(46),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span>

注釋

(26)校:考核;。(27)奉:通“捧”,持。

(28)使:讓。敦:誠懇。(29)御:用。 杖:指劍。

(30)奉:通“捧”,用。(31)唯:希望;表示聽任、任隨。

(32)燕谿:地名,在燕國。 石城:山名,在塞外。 鋒:劍的尖端。

(33)齊岱:齊國泰山。岱即泰山。鍔(è):劍刃。

(34)魏:當為“衛(wèi)”字。因后面又提到魏。 脊:劍背。

(35)(tán):劍柄和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部分。亦稱劍口、劍環(huán)劍鼻。

(36)夾:通“鋏”,劍把。(37)四夷:是古代對中原周邊各族的統(tǒng)稱。

(38)四時:春夏秋冬四季。(39)常山:即北岳恒山,在今河北曲陽西北與山西接壤處,漢代因避漢文帝劉恒之諱而改為“常山”。

(40)論:衡量;評定。 刑德:謂刑、道德。

(41)之無前向前直當。(42)無上:上無止境之義。

(43)案:通“按”。(44)決:水沖破堤岸;開口子;此有沖破、割裂之義

(45)絕:斬斷。 地紀:地維,即大地的根基。(46)匡:匡正。

譯文

趙王于是用七天時間劍士們進行比武,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侍立在殿下,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讓劍士們跟先生誠懇地比試劍術(shù)。”莊子說:“我盼望很久了?!壁w王說:“先生所使用的寶劍,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的劍長短都可以。不過我有三種劍,任大王選,請讓我先說明一下這三種劍然后再行比試。

趙王說:“愿意聽你說哪三種劍。”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

趙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燕谿的石城山做劍用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晉國和衛(wèi)國做劍,和宋國做劍環(huán),韓國和魏國做劍;用中原以外的四周做袋子,用四季來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五行來制約刑律和道德衡量;遵循五行規(guī)律擴展,夏來維系,秋冬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無阻擋,舉起直沖九霄,按下直達九泉,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斬斷大地的根基。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服。這就是天子之劍。

【原文5

文王芒然自失(47),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杰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48),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49)。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nèi)(50),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51)。此諸侯之劍也。”

注釋

(47)芒然自失意思是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

(48)圓天: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三光:指日、月、星。

(49)四鄉(xiāng):四方。(50)四封:四境。(51)賓服歸順;服從。

譯文

趙文王聽了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說:“諸侯之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拿忠誠之士做劍環(huán),拿豪杰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無阻擋,舉起也直沖九霄,按下也直達九泉,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對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春夏秋冬,居中則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雷霆一般地動山搖,四境之內(nèi),沒有不歸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

【原文6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lǐng),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52),王三環(huán)之(53)。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庇谑俏耐醪怀鰧m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54)。

注釋

(52)宰人:周代冢宰的屬官。后泛指官員。此文中指掌管膳食之官 上食:上飯菜。(53)環(huán):環(huán)繞。(54)服斃:自殺。服,通“伏”。

譯文

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么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頭發(fā)蓬亂、鬢毛從兩旁突起、帽子低垂,結(jié)冠的帶子粗實上衣前襟長后襟,雙目圓睜而且說話不流利。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于國事沒有任何用處。如今大王擁有天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大王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王于是牽著莊子走上大殿。掌管膳食之官飯菜,趙王繞著坐席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心氣,關(guān)劍術(shù)之事我已啟奏完畢。”于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賞析

第一段為本文的引子。引出下面的莊子說劍。

第二段是寫莊子服趙王,根據(jù)太子對趙王癡迷劍術(shù)情況的介紹,摸清了趙王的習性,做到了知己知彼,從思想上、裝束上等方面作認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第三段是寫莊子見到趙王,通過采取用事御人的謀略,抓住趙王癡迷劍術(shù)的欲望,只要是對劍術(shù)有關(guān)的事情則樂此不疲習性,莊子則投其所好為他突出講述了自己所具有的高超劍術(shù),更加激起了趙王的濃厚興趣。從而,趙王完全落入莊子的圈套之中。

第四、五、六各段是寫莊子分別敘述天子之劍、諸侯之劍百姓之劍。表面上,莊子是在論劍,實質(zhì)是采用了以迂為直”的策略對趙王進行了點悟。

最后,趙文王聽了莊子天子之劍、諸侯之劍百姓之劍敘述之后,幡然醒悟,從而,莊子達到了勸說的目的。

從莊子《說劍》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莊子教育、說服人、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藝術(shù)。在日常交談中,直言往往容易傷人顏面自尊,招人怨恨,甚至惹禍上身。而如果采用迂回的辦法,避開正面的語言交鋒,從側(cè)面尋找突破口,話不說破,不露聲色,道理點明,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眾意盡不在言中”的效果,使對能通過自己的體會和聯(lián)想,領(lǐng)悟出說話者的用意,從而達到教育、說服、溝通目的。

莊子在這里,把治理國家之術(shù)看作為利劍。作為一個身居天子之位的國王來說,治理國家要象天子劍那樣擁有和堅持胸懷天下的宏大視角,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格局來認識、思考和把握國家的前途命運;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同外部各國關(guān)系。如果是諸侯劍那樣只是局限在本角度去看待和處理問題,或者是百姓劍那樣只是局限在對手某個人角度去看待和處理問題,都是狹隘的思維方法,既不利于擺正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也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處理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從而給國家的治理和社會帶來一系列的弊端甚至深重災難。因此,這樣的觀念不該也不能聽任其成為自己的嗜好。唯有“堅持胸懷天下”、秉持天子之劍的崇高理念,才能夠匡正諸侯,使天下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子智慧:天子之劍 諸侯之劍 庶人之劍有什么不同?
莊子如何巧論三劍?
揭秘:莊周與劍有什么故事?論劍驚醒趙文王
《莊子》譯注 說劍
莊子思想精髓
莊子·雜篇·說劍譯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