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孕育了很多文化瑰寶,比如詩詞歌賦、文學(xué)古籍,這都是古人的智慧結(jié)晶,而說起詩詞歌賦,想必大家第一個想起的朝代就是唐朝吧,在唐朝,有很多文人騷客引領(lǐng)了時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比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人,而在宋朝中還有著名的三蘇、李清照等人,他們用自己的才能傳承著這些無形的文化,讓無數(shù)后人受益終生,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一個著名詩人蘇軾的一首詩,這首詩非常神奇,順著讀是千古絕唱,倒著讀還是千古絕唱。
有很多人對蘇軾非常崇拜,因為蘇軾創(chuàng)作了很多名詩古詞,還有就是功底深厚,哪怕是隨便寫出的文字都讓人仰望他的才華,不過讓人遺憾的是,蘇軾在仕途上不順利,但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所有著名詩人共同的特點。
在北宋熙寧初年,蘇軾因為上書了關(guān)于批評心法的文章,被變法派擠兌,于是就自己申請外放為官,去擔(dān)任杭州通判,在走馬上任的過程中,蘇軾路過了鎮(zhèn)江金山寺,說起這鎮(zhèn)江金山地,想必大家會跟白蛇傳聯(lián)系起來,但是在蘇軾那個時候,白蛇傳的故事才剛剛在民間流傳,一直到清朝在廣為人知。
因此當時的蘇軾并沒有把這兩者聯(lián)系起來,只是單純的站在金山寺上泛舟,同時望著眼前的長江水感嘆,寫下了一篇《題金山寺》: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qū)λ麻T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數(shù)鴻輕。
蘇軾沒有運用復(fù)雜的語言,把金山寺附近的美景用文字描繪出來,有山有水有云有橋,還有那星星點點的漁火,把長江裝扮的美輪美奐,這首詩展現(xiàn)出來的意境足以稱霸所有關(guān)于金山寺的詩詞,那么把這首詞反過來又是怎么樣的意境呢?會不會有更加新奇的感受呢?反過來的《題金山寺》是這樣的:輕鴻數(shù)點千峰碧,水接云邊四望遙。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大家讀完之后是不是開始感嘆蘇軾的厲害了呢?不管是音韻還是意境,同樣還是千古絕唱,把這兩首詩進行對比來看,一首是寫景物從早晨到晚上的變化,而另一首則是寫上晚上到早上的變化,用不同的視角和時間來描述金山寺附近的美景,流露出詩人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同時還表達出了對官場失望。不知道大家在欣賞完兩首詩后作何感想?歡迎大家在留言區(q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