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jīng)典教育案例(教師提高篇1)
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先生曾呼吁:為了面對21世紀給我們帶來的挑戰(zhàn),好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將是最重要的課題。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經(jīng)常思考這樣一類教育問題:學校是什么地方?課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教師應扮演什么角色?應當怎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20年教育生涯與學習經(jīng)歷讓我逐漸明晰了這樣一些道理:教育的終極目標可以歸納為這樣一句話: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能夠在未來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人。這里必須強調(diào)的是“未來”、“社會”、“生存”、“發(fā)展”八個字。我們要改變過去中國教育,不,是整個世界教育“面向過去”的缺陷,讓我們的下一代“面向未來”;我們有必要把一個“自然人”通過學校的教育,變成為能適應社會,并有強烈責任感的“社會人”;我們還要強調(diào)通過今天的課堂教學,賦予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社會生存的能力。因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有可能發(fā)展自己,才談得上發(fā)展社會。
學校是什么地方?是增長人的智慧的地方;是誕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是煥發(fā)生命中最美的情感的地方;是凈化人的心靈的地方;是讓人獲得在未來社會生存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的地方……
課堂是什么地方?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自由學習的地方;是師生情感與信息交流的地方;是學生個體表現(xiàn)、體驗成功、自信、快樂的地方;是學習舊知產(chǎn)生新知的地方;是學生共同質(zhì)疑、釋疑、生疑的地方;是學生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臺灣校園里有句口號: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但愿我們的老師能夠為了孩子的未來,而把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真正放在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位置之上。
愿這些真實感人的教育案例能讓更多的老師成為愛神,成為優(yōu)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