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內(nèi)臟,不喜歡的人聽到直皺眉頭,連連擺手,示意拒絕,愛好者,對他的獨特“騷”所折服,貪戀它們被烹飪出來的味道,欲罷不能,認為?比吃肉?還解饞?。
上學期間,一男同學每天早上一碗羊雜碎,持之以恒,我是胃直反沖。一次去店喊老板,來一碗羊雜碎,大姐給他倒了一碗“茶水”放下,過了好一會,他又喊來一碗羊雜碎,大姐又給他倒了一碗“茶水”,反反復復5次,說實話那大姐也是好脾氣。最后看到比他晚來的同桌食客都吃上了,就問大姐為什么只給他倒茶水,不上羊雜碎,這時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哦!方言的誤會。
下水曾被人們認為是廚房的下腳料,被丟棄,隨著飲食文化的發(fā)展,下水隆重地登上了美食的舞臺,也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下水”,廣泛?上指動物及家禽類的大腸、小腸、肚子、腰子、心、肝、肺、膽等,你喜歡入口?的有?哪種?
其實不同的地方對內(nèi)臟都有自己的獨特烹飪方式,前提是處理好,無異膻味,能下嘴,目的適應于當?shù)厝说娘嬍沉晳T。
我最?喜歡吃鹵?羊肝?、?鹵?豬肝和?烤鴨腸,鹵肝用蔥、蒜、醋、熱油一澆?涼拌,一次能吃一大盤,烤鴨腸必須料要足,多撒辣椒和孜然,也能擼上個50串,比吃肉要解饞。
要是能稱為“最懂”的地方,就是要榜上有名的。接下來看看中國最懂吃“下水”的8個地方!
一,老北京炒肝兒
炒肝兒是最受老北京人歡迎的早餐之一,一碗炒肝,二兩包子是標配,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大家要是聽過郭德綱相聲的,里面有這么一段,說:“我這吃的可講究,早上炒肝兒,中午燉吊子,晚上鹵煮”,好家伙,這一天三頓都吃下水?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炒肝兒是以?煮熟?的豬肥腸?、腌制?的新鮮?豬肝?,加入?淀粉?和?十幾種?調(diào)味料?制作?而成?的?,外表?看起來又黑又黏糊,喝起來還有一股濃郁的酸臭味,但是老北京人就好這一口,一碗地道的炒肝兒?,湯汁濃稠透亮、豬腸肥軟、豬肝脆嫩、味道醇厚。吃?炒肝?兒的時候,切記?不要?用勺子吃?,老北京?人?會?和?你理論?的,要用嘴?從?碗邊?吸溜?著喝?,用勺子?吃?怕?把?炒肝兒?攪?澥了,沒法喝。
二,廣州牛雜
廣州?是最負盛名的牛雜發(fā)源地,也?是廣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在?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里?,有著?牛雜滾一滾,神仙都站不穩(wěn)的?說法?,能吃到一碗熱氣騰騰的牛雜簡直是太幸福了!
一份好味的牛雜,首先要做到不能有動物內(nèi)臟的怪味和腥味,湯底和醬汁可是靈魂所在。牛雜包含了牛肚、牛肺、牛腸、牛蒡、牛筋,口感牛肺軟綿綿的,牛肚和牛腸軟爛不黏糊,牛筋軟而有筋,所有東西燉煮時間都剛剛好,里面還有蘿卜,雖是配菜,入味后仍保持著蘿卜的口感,而且能夠起到?解膩。
三,山東九轉(zhuǎn)大腸
九轉(zhuǎn)大腸可是山東名菜,兼具五味酸,甜,苦,辣,咸,其色澤紅潤亮麗,味道濃香四溢,也是一道魯菜的代表菜肴!
九轉(zhuǎn)大腸的做法十分繁復,在?處理大腸?上就?非常講究,首先就是去掉內(nèi)臟獨有的腥味,再套?腸?,然后用開水將大腸煮透也是?為?了去掉腥味,需要反復入鍋出鍋,經(jīng)過煮,炸,再燒等幾道工序,最終才能成型!這道菜在山東是特別受歡迎的。
四,新疆米腸子和面肺子
米腸子和面肺子是新疆地區(qū)用羊下水做的一道特有美食,做工細,味道香,深受維吾爾、回等少數(shù)民族的歡迎,也?是維吾爾族人早餐和宵夜的首選。米腸吃起來非常的細膩而且有嚼勁,面肺子也非常入味,吃起來就像在吃?非常有勁道的饅頭,而且還充滿了淡淡的羊肉香味。
面肺?子?,就?是?先?要將羊肺清洗?處理?干凈?,把?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狀加油和鹽,灌入面肺內(nèi),然后扎緊氣管,放入水中煮2小時左右,就變成?黃黃軟軟?的東西了。米腸子,也?是?把?羊?腸?處理?清洗?干凈?后,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腸油拌?上?胡椒粉、孜然粉、鹽?和?大米一起?攪拌?均勻?,灌?到?羊腸中?,用水煮至半熟,在腸中扎眼使之漏氣,再煮1個小時即熟。
五,內(nèi)蒙古羊雜湯
羊雜湯是內(nèi)蒙古的代表菜之一,是草原美食中必不可少的,歷來特別受食客歡迎。全國有很多地方也有羊雜湯,但?內(nèi)蒙古的羊雜湯與之不同的地方是,重點放在羊雜上,心、肝?、肺、羊腸、羊肚等搭配得當,工藝?很是講究。
內(nèi)蒙古的羊雜湯,講究前一天下午熬好湯,把所有羊雜在底湯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次加熱賣給客人。食用時,取湯鍋中煮熟了的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配著芝麻燒餅一起吃。
六,重慶黔江雞雜
黔江雞雜是重慶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之一,屬于重慶地區(qū)的一道江湖菜。相傳它的誕生和當年歌樂山辣子雞太火有關,大家只吃雞肉,內(nèi)臟部分只能丟棄,一位賣辣子雞的老板覺得棄之可惜,于是后來就誕生了黔江雞雜。
黔江雞雜的主要原材料是雞腸、雞肝、雞心、雞胗等內(nèi)臟,腥味較重,只有純菜籽油猛火混炒,然后再用文火慢煨才能最大限度中和其異味。
七,四川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的由來?是?相傳在20世紀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肺片為業(yè),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
它??是?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料,并不用牛肺。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不但精選材料,制作也很精細,使人看見就產(chǎn)生好感,加上調(diào)味精細,深受四川?人們的歡迎。
八,西藏炸灌肺
炸灌肺是西藏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每逢過年過節(jié)家家宰羊時,都要將羊肺留下來做“炸灌肺”。它?是?以羊肺為主料,配上酥油、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特點是色澤淡褐,外酥里軟、味道香美、食而不膩。而且?久?放不壞?,隨食隨取,可保存約1年之久。
制作方法,反復用水灌入羊肺,以洗凈臟污,然后將馬鈴薯制成的淀粉加入洋蔥末、鹽及適量的菜油調(diào)成薄糊,再從氣管處灌入羊肺中,且邊灌邊拍,使之灌滿,然后用繩子扎緊氣管口,將肺下入鍋中,與羊肉塊同煮,煮熟后切塊,炸制淡褐,可蘸醋、辣椒粉及蒜泥之類的調(diào)味品食之,風味十分獨特。
結語: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只要能入口,美食家都會把它烹飪成一道你所能接受的美味。就像“下水”,聞著臭烘烘的,丟棄的東西,被勞動人民用智慧烹飪成了道道美食,讓下水已然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以上就是中國最懂吃“下水”的8個地方,比吃肉還解饞,別樣美食你吃過幾種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我是美食輕舞,喜歡可以點贊,加關注哦。大家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你最喜歡吃的是哪種“下水”,怎么處理沒異味,還最好吃?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