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是充滿隱喻和象征的一個元素,它更多的預示了另外一種人生理想:一條充滿黃沙、塵土和巖石的道路,或一個空曠之地與世界盡頭。似乎只有在那里,內心中最真的最自然的最向往的才能夠被找到,因而無論電影怎樣變化,“公路”都貫穿所有公路片的始終,由原本簡單的背景不斷上升為影片里的最大隱性角色。
美國人勇敢與進取精神的見證!
跳出電影之外,人們談及汽車時總習慣聚焦于品牌、車型、動力等繁瑣之事;這無可厚非,畢竟汽車誕生就是作為代步工具,不實際一些又該考慮什么?但總有一部分人,擁有汽車不只是為了衣食住行,他們喜歡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閑暇時光逃離鬧市,單純地享受從A地駛向B地......
類似“自駕文化”發(fā)展得最好的就是號稱“車輪上國家”的美國,美國汽車文化影響深遠,這影響包括了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生活態(tài)度。美國汽車文化中的一個主要組成就是66號公路,這條貫穿大半個美國的公路對美國人的生活、國家的經濟以及汽車文化的形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27年建成的美國66號公路是美國的母親之路,也是北美歷史上最主要的交通要道之一。66號公路東起芝加哥,經密蘇里州、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抵達洛杉磯附近的圣莫妮卡,全長約3940公里,從東向西橫貫大半個美國,有學者曾說66號公路象征著美國人民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羅斯福開展“以工代賑”工程從而修繕這條公路,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幫美國走出危機。所以66號公路不僅見證了民族苦難,還見證了美國人的勇敢與進取精神,然而隨著上世紀美國州際公路逐漸發(fā)展,66號公路曾一度被廢棄。
但人們無法忘記66號公路曾帶來的榮耀以及沿途美麗的風景,因此將其命名為“66號歷史公路”,并作為享譽世界的景觀被全世界自駕愛好者青睞。66號公路在現(xiàn)在的地圖上已經無法找到,想要駛完其全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很多自駕愛好者通常走與之平行的高速公路來體驗這段榮耀。
以嶄新“面貌”回歸美國版圖
66號公路曾是通往美國西部的主要通道,在1930年代的Dust Bowl“塵盆”期間尤其是如此。66號公路對沿途許多地區(qū)的經濟幫助極大,靠這條公路經商的人們由于公路的出名而逐漸富裕起來,也正是這部分商人,在66號公路即將被“州際高速公路系統(tǒng)”取代時奮力爭取這條公路的生存。
66號公路最后還是因為不再能勝任繁忙的州際交通而被迫退役,于1985年從美國公路系統(tǒng)中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州際高速系統(tǒng)?,F(xiàn)在,此路在伊利諾伊州、新墨西哥州以及亞利桑那州中的路段被定為國家景觀旁道,取名“歷史遺產66號公路”,于是66號公路以此面貌重新回到了地圖。
66號公路從芝加哥到奧克拉荷馬城的路段在美國版圖上呈一條對角線,這在當時美國公路中絕無僅有,因此在建成通車時它被稱作“大對角線公路”。此后,出于宣傳目的,其被美國66號公路組織命名為“美國主干道”,這個名稱也被美國40號公路的支持者們使用,但顯然前者更成功。
在約翰·斯坦貝克的小說《憤怒的葡萄》中,這條公路被稱作“母親路”,于是這個名字就被沿用了。最后,66號公路在1952年又被美國66號公路組織非正式地命名為“The Will Rogers Highway”(“威爾·羅杰斯”公路”),向這位幽默作家致敬的牌子至今還豎立在在加州圣莫尼卡。
動畫片《汽車總動員》的世界中,所有汽車都會說話、思考,主角“閃電麥坤”是個賽車新秀,想要在即將到來的“活塞杯”中一展身手。不料因為一場意外,主人公誤打誤撞地來到66號公路的沒落小鎮(zhèn),并開啟了奇異之旅。這部電影的上映,再度喚醒了美國民眾對于66號公路的回憶。
總結:對于汽車,人們在思考了過多“開起來怎么樣”之后,或許也該適量考慮“在哪里開”;即便自己身處的國家不以“自由精神”為標簽,但這樣的放松方式對于排解壓力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雖然列舉了太多關于“66號公路”的種種,您也不必特意趕去美國體驗其風景或底蘊,“在路上”不是為了哪個具體目的,要記住用眼看風景,更別忘了用心體會看風景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