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在于。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譯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靈驗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詞,此,這。 惟,只。 馨,這里指品德高尚。
譯文: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上,長到,蔓到。
譯文: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xué)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
往來,偏義復(fù)詞,詞義偏重在“來”上。
譯文:到這里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xué)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5、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調(diào),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jīng),用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
譯文: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勞,使……勞累。 形,形體,身體。
譯文:沒有奏樂的 音樂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譯文: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雖然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陋呢?”
《陋室銘》寫作歷史背景
劉禹錫因參加過當(dāng)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dāng)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guī)定,通判應(yīng)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珊椭菘h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qiáng)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
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其他回答
劉禹錫中進(jìn)士后,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dāng)通判。按當(dāng)時地方官府的規(guī)定,他本應(yīng)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墒?,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恨寫下了《陋室銘》一文。
陋室銘》這篇“銘”文早已成了“名文”,其實,這篇名文是“氣”出來的。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他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dāng)時的權(quán)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當(dāng)通判。和州知縣策某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到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還撰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他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策知縣,于是策某令衙內(nèi)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門調(diào)到城北門,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位于德勝河,附近還有一排排楊柳樹,環(huán)境還不錯。劉禹錫也沒有計較,他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策知縣見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的住房再度調(diào)到城中,而且只給其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狗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了,劉禹錫遂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