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音樂專注平臺】
林聲印象|林聲微教育|林聲說音樂|音樂旅行|經(jīng)典一刻|視聽音樂會消息|有關(guān)經(jīng)典
《Madama Butterfly》
庭院寂寂春草生,人不見水空流。奧山秋意染紅林,鳴鹿聲聲悲不禁。我自駐足空感慨,憑誰安慰寂寥心?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由意大利劇作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創(chuàng)作的歌劇,也是普契尼創(chuàng)作的一部偉大的抒情悲劇。歌劇腳本據(jù)美國約翰·朗的同名小說和貝拉斯的同名話劇編成。 《啊,明朗的一天》是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此劇于1904年2月17日在米蘭拉·斯卡拉劇院首次演出。
卡拉斯演唱《蝴蝶夫人》片段
《蝴蝶夫人》曾在1904年2月17日于斯卡拉歌劇院首演,可惜,該次首演卻以慘淡收場。然而,普契尼并沒有氣餒,反而大幅修改劇本,將較為長的第二幕分作兩幕;改編完成的版本其后亦在1904年5月28日在小鎮(zhèn)布雷西亞演出,該演出空前成功。正因如此,該歌劇更于1907年以大熱姿態(tài)登陸紐約市的大都會歌劇院。
故事發(fā)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長崎。美國海軍上尉平克頓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頓只是逢場作戲而已?;楹蟛痪?,平克頓應(yīng)召歸國。三年后他攜美國妻子再次來到日本。平克頓得知巧巧桑給他生了個兒子,遂決定認養(yǎng)他。忠于平克頓的巧巧桑悲痛欲絕,她讓平克頓半小時后再回來要孩子。她把一面美國國旗放在兒子手中,蒙住他的雙眼,自盡身亡。
《蝴蝶夫人》里搜集采用了許多日本民歌和民間音樂,如日本國歌《君之代》,民歌《櫻花》、《江戸の日本橋》、《私の王子》、《櫻花》等,也能夠聽到美國國歌的旋律。這些素材給歌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靈感,使歌劇的劇情具有特定地區(qū)的背景和民族風(fēng)格。普契尼從不拒絕他認為有益的來自其他作曲家的影響,這就體現(xiàn)了他的超民族主義。另外普契尼早已意識到,悲劇容易跌入抒情的陷阱,于是在歌劇中以多旋律的沖突與融合消解悲傷,為美的抒情留白。
“我親愛的孩子,你的媽媽再也忍受不了痛苦, 因為你就要離開我,到那遙遠的國度, 而我卻要走向那黑暗的墳?zāi)埂?我親愛的孩子,請你記住我,記住你可憐的媽媽,再見吧,再見吧,你要記住我!”
巧巧桑泣不成聲,放下孩子,給了他一面他常玩的小小的美國國旗,又用一條手帕把孩 子的眼睛蒙了起來,然后退到屏風(fēng)后面。孩子以為媽媽是和他鬧著玩兒,笑嘻嘻地等著。
屏風(fēng)后面?zhèn)鱽懋?dāng)啷一聲。巧巧桑跌跌撞撞地裹著白圍巾走了出來,她臉色蒼白,使勁向孩子伸出雙手,但是沒有夠著,倒下了。
“蝴蝶!蝴蝶!”
這是平克爾頓的聲音,他在向這里奔來。可是,晚了。蝴蝶永遠地倒在血泊中。
“夜晚到來了”(尼古拉·蓋達和瑪利亞·卡拉斯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