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復雜的,在極端環(huán)境下被放大的人性尤其如此。同一個人,也可以有好幾張面孔,一面仁慈善良,一面殘暴血腥,一面雄才大略,一面目光短淺,你說他是假裝嗎?那不一定,也許每一面都是他的真實面,而合起來才是一個立體的人。
毫無疑問,威名赫赫的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李自成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
李自成(1606-1645),原名李鴻基。他自稱西夏太祖李繼遷的后代,因為他出生的村子就叫李繼遷寨。其實他家世世代代務農(nóng),他本人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李自成早年遭際不順,當了個小小的驛卒,還下崗了,之后殺死了逼迫自己的債主,殺死了和別人通奸的妻子,沒辦法只好投軍,最后殺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和當?shù)乜h令,發(fā)動兵變,扯起了造反的大旗??梢娝旆措m然是生活所迫,但從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他心狠手辣的一面。
轉(zhuǎn)戰(zhàn)幾年之后,他率部到山西投奔了舅父“闖王”高迎祥,成了他麾下的“闖將”。在河南滎陽大會上,十三路義軍齊集,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戰(zhàn)”的方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可以說初步展現(xiàn)了他的領(lǐng)袖潛質(zhì)。之后,他和高迎祥、張獻忠合兵進擊,攻下了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結(jié)果因為利益之爭和張獻忠鬧了矛盾,從此兩家成了對頭。后高迎祥戰(zhàn)死,他繼任成了“闖王”,成了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派,而張獻忠這時候已經(jīng)獨立出去了。往南方和西南發(fā)展,黃河以北逐漸成了李自成的天下。
李自成很有謀略,打得過便打,打不過便詐降,逮著機會再進行反撲。加上一些明軍將領(lǐng)有“養(yǎng)寇自重”的需要(如果“匪寇”都平定了,對于朝廷來說這些將領(lǐng)也就沒什么大價值了),一些得力大將還經(jīng)常要被調(diào)去應付更加難纏的清軍,所以朝廷對他的圍剿雖然猛烈,他還是化險為夷存活了下來,并且勢力越發(fā)壯大。到了1643年年底,他已經(jīng)控制了陜西全省,1644年初,他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兩個月后就攻破了北京,崇禎自殺,明亡。
李自成之所以打得這么順利,就在于他很能得民心。那時候全國各地災荒嚴重,朝廷一再加派軍餉,老百姓窮到“人相食”的慘劇時時都有發(fā)生。而李自成打下一個地方之后,往往會打開官府的糧倉,分發(fā)給老百姓。史籍上記載他賑濟饑民的盛況是:“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strong>李自成畢竟出身于底層人民,深知他們的困苦,所以他賑濟饑民的舉動應該是出自于內(nèi)心的善意和熱誠,不是純粹收買人心的舉動。而饑民從他這得到了糧食,自然對他感恩戴德,愿意投奔他。
在行軍過程中,李自成打出了“剿兵安民”的旗號,宣傳自己仁義之師、救民于水火的宗旨,并散發(fā)“三年不征”的傳單,也就是承諾三年不征收賦稅。他還招撫流亡的貧民,給他們耕牛和種子,讓他們墾田,從事農(nóng)桑,發(fā)展生產(chǎn)。而李自成的隊伍初期紀律也比較好,約束得力,一般只搶劫大戶和官府的財物用來充作軍餉。這給他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兒歌就是這么來的?;具€是和實際情況相符的。
但李自成顯然不是什么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造反這么高風險的職業(yè),心地仁懦之輩是干不來的。對待異己勢力,他毫不手軟,殺掉了同為義軍首領(lǐng)的羅汝才和賀一龍,殺掉了叛將袁時中。進了北京之后,他自己以及他手下的很多將領(lǐng)都腐化了,但他的得力助手李巖卻一再告誡他要謹慎,并且李巖自己嚴格約束手下人,善待京城百姓,結(jié)果李自成懷疑他故意收買人心,同時忌憚他的能力,找了個借口就把他給殺了,自毀長城。
吃人的事李自成也干過。在攻下洛陽之后,他弄來幾頭鹿,和300斤體重的福王朱常洵一起活煮了,別出心裁地命名為“福祿宴”,和士兵們共享。
對于那些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的城池,李自成會以屠城的方式,發(fā)泄他的怒火。遭遇他屠城的有河南偃師、光州、鄧州、山西寧武關(guān)等地,特別是為了攻下河南開封,他不惜炸掉黃河大堤,借黃河之水來淹沒整座城池,被淹死的軍民達數(shù)十萬,是明清之際最慘烈的一次攻城戰(zhàn)役。
在浩浩蕩蕩開進北京之后,李自成和他的部下迅速開始腐化墮落。為了維持享樂和籌集軍餉,在李自成的默許下,農(nóng)民軍大面積地抓人、抄家、敲詐、劫掠。前朝舊臣成了他們眼里的肥羊,被逼著拿錢出來,并且明碼標價:“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碧筒怀瞿敲炊嚆y子的話,就往死里折磨。大將劉宗敏還特意打造了五千套夾棍,“凡拷夾百官……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本退闶抢账鞯搅隋X財,也不留人家活命,最后被拷打致死的有1600多人,勒索出了七千萬兩銀子。諷刺的是,如果這些銀子用來作為朝廷軍餉,李自成也許早就被剿滅了,這些官員也不會死得這么慘。除了勒索官員,北京城的平民百姓也遭到了搶劫和殺戮,整個城內(nèi)人心惶惶,恐怖氣氛嚴重。
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一個多月,就被吳三桂與清軍,聯(lián)手給打敗了。臨走之際,他在紫禁城放了一把大火,那意思“我得不到的,誰也甭想得到!”之后李自成一路敗退,漸漸人心離散。這也應了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關(guān)于李自成的死,至今也是一個謎,最流行的說法是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附近被農(nóng)民一鋤頭打死了,但真假難以確定。至于那些他出家或者隱居的說法,只能當作一種安慰性質(zhì)的傳說罷。
和張獻忠的神經(jīng)質(zhì)、心理變態(tài)不同,李自成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但他也有不如張獻忠的地方,張獻忠手下人才濟濟,孫可望、李定國等四個養(yǎng)子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而李自成手下,文如牛金星,武如劉宗敏,都是一些二流貨色,有一個一流人才李巖,他又不能用他,這是李自成的可悲之處。
李自成不是神佛,也不是妖魔,只是一個在風云際會之際轟轟烈烈戰(zhàn)斗過的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