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集部 ◎楚辭第一(《楚辭》兼有屈、宋、楊、劉諸人作,義例實是總集,但從前著錄,皆自為一類,冠于別集之前,今仍舊例。) 《楚辭補(bǔ)注》十七卷。(漢王逸注。宋洪興祖補(bǔ)。汲古閣毛表校本。《楚辭章句》十七卷,大小雅堂刻本,止王注。) 《楚辭集注》八卷,《辨證》二卷,《后語》六卷。(宋朱子。明成化吳氏刻本,明閔刻本無《辨證》、《后語》。) 《離騷集傳》一卷。(宋錢杲之。知不足齋本,《龍威秘書》本。) 《離騷草木疏》四卷。(宋吳仁杰。知不足齋本,《龍威》本。) 《離騷草木疏辨證》四卷。(祝德麟。自刻本。) 《山帶閣楚辭注》六卷,《余論》二卷,《楚辭說韻》一卷。(蔣驥。通行本。) 《屈宋古音義》三卷。(明陳第。《學(xué)津》本。) 《天問補(bǔ)注》一卷。(毛奇齡?!段骱蛹繁?。) ──右楚辭類◎別集第二(漢魏六朝舉隋唐著錄原有專集之名者,其后人采集者,具在百三家集中,不及。唐至明舉最著而單行者。國朝人除詩文最著數(shù)家外,舉其說理紀(jì)事、考證經(jīng)史者。) 《蔡中郎集》六卷。(漢蔡邕。聊城楊氏仿宋本,附《獨(dú)斷》二卷。通行三本皆遜此本。嚴(yán)可均《校補(bǔ)蔡中郎集》十四卷、錄一卷,未刊。) 《諸葛忠武侯文集》四卷,(漢諸葛亮。《附錄》二卷,《諸葛故事》五卷。 張澍編。沔縣祠堂本。) 《曹子建集》十卷。(魏曹植。明仿宋刻附《音義》本,明安氏活字版本,漢陽朝宗書室活字版本。) 《嵇中散集》十卷。(魏嵇康。明黃省曾刻本,明汪士賢刻《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本。) 《陸士衡集》十卷。(晉陸機(jī)?!抖壹繁?。) 《陸士龍集》十卷。(晉陸云?!抖壹繁?。) 《陶淵明文集》十卷。(晉陶潛。汲古閣仿宋大字本,何氏成都刻翻毛本。) 《陶靖節(jié)詩注》四卷。(宋湯漢注。拜經(jīng)樓校本。) 《鮑參軍集》十卷。(宋鮑照。明朱應(yīng)登刻本。) 《謝宣城集》五卷。(齊謝朓。拜經(jīng)樓校本。) 《昭明太子集》六卷。(梁蕭統(tǒng)。明葉紹泰編刻《蕭梁文苑》本。) 《江文通集》四卷。(梁江淹。梁賓??瘫尽#?/span> 《江文通集匯注》十卷。(明胡之驥注??瘫尽#?/span> 《何水部集》一卷。(梁何遜。明張纮刻本。) 《庾子山集注》十六卷。(周庾信。倪璠注。通行本。) 《徐孝穆集箋注》六卷。(陳徐陵。吳兆宜注。原刻本,阮氏困學(xué)書屋重刻本。吳亦有庾注,倪行吳廢。) 以上漢、魏、六朝《初唐四杰集》。(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通行本。《王子安集》十六卷,《盈川集》十卷,《盧昇之集》七卷,《附錄》一卷,《駱丞集》四卷。) 《駱丞集》四卷。(顧廣圻校。秦恩復(fù)刻本。合李元賓、呂衡州為《三唐人集》。) 《駱賓王集》十卷。(顧之逵小讀書堆校刻足本。) 《駱臨海集注》十卷。(陳熙晉注。原刻本。) 《陳伯玉文集》三卷,《詩集》二卷。(唐陳子昂。楊國楨輯刻本。明新都楊春刻本,雖依舊本題十卷,未足,此本搜輯較多,亦不盡。) 《張燕公集》二十五卷。(唐張說。聚珍版輯補(bǔ)本,福本。) 《曲江集》二十卷。(唐張九齡。通行祠堂本不善。) 《李北海集》六卷,《附錄》一卷。(唐李邕。明崇禎庚辰刻本。) 《李太白集》三十卷。(唐李白??娫卉环滤伪?。) 《李太白集注》三十六卷。(王琦注。通行本。) 《杜詩詳注》二十五卷,《附編》二卷。(唐杜甫。仇兆鰲注。通行本。) 《杜詩鏡銓》二十卷。(楊倫注。)《杜文注解》二卷。(張溍注。成都合刻本。杜詩注本太多,仇、楊為勝。) 《王右丞集注》二十八卷。(唐王維。趙殿成注。乾隆二年刻本。) 《孟襄陽集》三卷。(唐孟浩然。汲古閣本,明閔齊伋刻本,又明刻本四卷。) 《元次山集》十二卷。(唐元結(jié)??瘫?。明湛若水校本十卷。) 《顏魯公》。(《內(nèi)集》十二卷,《外集》八卷,《書評》十卷。唐顏真卿。 黃本驥編輯。三長物齋本,聚珍本、福本止十七卷,較黃本少文四十四首及年譜。) 《劉隨州集》十卷,《補(bǔ)遺》一卷。(唐劉長卿。席氏本。) 《錢考功集》十卷。(唐錢起。席氏本。) 《韋蘇州集》十卷。(唐韋應(yīng)物。項絪翻刻宋本,席啟寓編刻《唐百家詩》本,汲古閣本后有《拾遺》一卷。) 《毗陵集》二十卷。(唐獨(dú)孤及。亦有生齋??瘫尽#?/span> 《李君虞集》二卷。(唐李益。席氏本。張澍有輯本,未刊。) 《華陽集》三卷,附顧非熊詩一卷。(唐顧況。明姚士粦輯。顧端刻本,席氏本。) 《權(quán)文公集》五十卷。(唐權(quán)德輿。嘉慶間??套惚?,明嘉靖辛丑劉大謨刻本止十卷。) 重刻。(《東雅堂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附《點(diǎn)勘》。唐韓愈。 宋廖瑩中輯注。蘇州翻刻本。陳景云點(diǎn)勘。明徐氏東雅堂原刻本,今尚有。) 《韓文考異》十卷。(宋方崧卿舉正,朱子校定。李光地刻本。宋王伯大重編《韓文考異正集》、《外集》、《遺文》共五十一卷,明刻本,非朱子原書。) 《昌黎詩箋注》十一卷。(顧嗣立補(bǔ)注。秀野草堂原刻本,吳廷榕重刻本。) 《昌黎詩增注證訛》十一卷。(黃鉞。家刻本。) 《朱墨本昌黎詩注》十一卷。(怡刻本。) 《編年昌黎詩注》十二卷。(方世舉。雅雨堂本。) 《韓集點(diǎn)勘》四卷。(陳景云?!段牡朗畷繁?。重刻《五百家注韓集》四十卷,乾隆甲辰富氏仿宋本,雖遜東雅堂本,雕印尚好。) 《柳集》(四十五卷,《龍城錄》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二卷,《集傳》一卷。唐柳宗元。明嘉靖郭云鵬重刻宋本,天啟壬戌柳氏再刻本。廷桂永州新刻本,附《年譜》,無《龍城錄》。陳景云《柳集點(diǎn)勘》四卷,未刊。) 《柳河?xùn)|集輯注》(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附錄揚(yáng)子注《龍城錄》一卷。 明蔣之翹輯。楊廷理刻本。此本通行,宋人《柳文音辯五百家注》,已括此書內(nèi)。) 《劉賓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劉禹錫。《正集》通行本,《外集》傳鈔本。) 《呂衡州集》十卷。(唐呂溫。顧校秦刻足本,粵雅堂重刻本。) 《張司業(yè)集》八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唐張籍。席氏《唐百家詩》本,明萬歷張尚儒刻本八卷。) 《皇甫持正集》六卷。(唐皇甫湜。汲古閣本。) 《李文公集》十八卷。(唐李翱。汲古閣本。) 《歐陽行周》集十卷。(唐歐陽詹。明萬歷丙午刻本,明閔刻本八卷。) 《李元賓文編》三卷,《外編》二卷,《補(bǔ)》一卷。(唐李觀。顧校秦刻足本,粵雅堂重刻本。) 《孟東野集》十卷。(唐孟郊。席氏本,汲古閣本,明閔刻本。) 《玉川子詩注》五卷。(唐盧仝孫之騄注。自刻本。) 《長江集》十卷,《附錄》一卷。(唐賈島。席氏本,汲古閣本。) 《李長吉歌詩》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賀。王琦匯解。通行本。) 《樊紹述集注》二卷。(唐樊宗師。孫之騄注。自刻本。) 《王司馬集》八卷。(唐王建。胡介祉??瘫?,席氏本十卷,汲古閣本。) 《沈下賢集》十二卷。(唐沈亞之。明萬歷丙午刻本。罕見。) 《會昌一品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唐李德裕。明天啟吳興茅氏刻本,明袁州刻本止十四卷。) 《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補(bǔ)遺》六卷。(唐元稹。) 《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唐白居易。明元白合刻通行本。) 《白香山詩集》四十卷,附錄年譜一卷。(汪立名編校。一隅草堂刻本。) 《姚少監(jiān)詩集》十卷。(唐姚合。汲古閣本,席氏本。) 《樊川文集注》二十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唐杜牧。馮集梧注。原刻本。) 《玉溪生詩詳注》三卷。(唐李商隱。馮浩注。原刻本。勝于朱鶴齡、姚培謙注本。) 《樊南文集詳注》八卷。(同上。勝于徐樹谷、徐炯箋注本。) 《樊南文集補(bǔ)編》十二卷。(今人。清河刻本。) 《溫飛卿集箋注》九卷。(唐溫庭筠。顧予咸、顧嗣立注。秀野草堂本。) 《丁卯集》二卷,《續(xù)集》二卷,《續(xù)補(bǔ)》一卷,《集外遺詩》一卷。(唐許渾。席氏《百家唐詩》足本。) 《文泉子集》一卷。(唐劉蛻。別下齋本。) 《孫可之集》十卷。(唐孫樵。汲古閣本。) 《麟角集》一卷。(唐王棨。知不足齋本。) 《皮子文藪》十卷。(唐皮日休。明正統(tǒng)庚辰袁氏刻本。) 《笠澤叢書》四卷,《補(bǔ)遺》一卷。(唐陸龜蒙。仿宋刻本。) 《笠澤叢書》七卷,《補(bǔ)遺》一卷,《附考》一卷。(許梿編。刻本。) 《甫里集》二十卷。(唐陸龜蒙。明萬歷乙卯許自昌刻足本。) 《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唐司空圖。席氏本。) 《韓內(nèi)翰別集》一卷。(唐韓偓。汲古閣本。別有《香奩集》三卷,《四庫著錄》本刪去。) 《黃御史集》十卷,《附錄》一卷。(唐黃滔。明崇禎刊本。) 《羅昭諫集》八卷。(唐羅隱。張瓚輯刻本。) 《讒書》五卷。(唐羅隱。拜經(jīng)樓校本。) 《禪月集》二十五卷,《補(bǔ)遺》一卷。(蜀釋貫休。汲古閣本,《金華叢書》本。) 《浣花集》十卷,《補(bǔ)遺》一卷。(蜀韋莊。汲古閣本,席氏本。) 《桂苑筆耕》二十卷。(唐高麗人崔致遠(yuǎn)。朝鮮刻本,海山仙館本。) (汲古閣《三唐人文集》、《三唐人詩》、《五唐人集》、《六唐人集》、《八唐人集》、《唐三高僧詩》之屬。明劉云份刻《十三唐人詩集》、《八劉詩》之屬。國朝席啟寓刻《唐詩百名家集》,雖匯刻,多單行。) 以上唐至五代(唐之詩家,如高適、岑參之類,文家如李華、蕭穎士之類,今無單行本,詳《全唐詩》、《文》中。) 《騎省集》三十卷。(宋徐鉉。明有刻本,今不可見。在南唐以前所作,已收入《全唐文》,合入宋以后作者,止有傳鈔本。鉉為北宋初文學(xué)之最,故舉其名。) 《河?xùn)|集》十五卷,《附錄》一卷。(柳開。國朝人校刻本。) 《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七卷。(宋王禹偁。聚珍本,福本,平陽趙氏刻本無《外集》。) 《武夷新集》二十卷,附《西昆酬唱集》。(宋楊億。祝氏留香室刻本。 《西昆酬唱集》,亦刻《浦城遺書》。) 《和靖詩集》四卷。(宋林逋。吳調(diào)元校刻本。) 《宋元憲集》四十卷。(宋宋庠。聚珍本,福本。) 《宋景文集》六十二卷,《補(bǔ)遺》二卷,《附錄》一卷。(宋宋祁。聚珍本,福本。) 《文恭集》五十卷,《補(bǔ)遺》一卷。(宋胡宿。聚珍本,杭本,福本。) 《文正集》二十卷,《別集》四卷,《補(bǔ)編》五卷。(宋范仲淹。通行本。 近范氏后裔以《范文正》及《范忠宣集》合刻。) 《河南集》二十七卷。(宋尹洙。長洲陳氏??瘫尽#?/span> 《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宋蔡襄。國朝人??瘫尽#?/span> 《蘇學(xué)士集》十六卷。(宋蘇舜欽。宋犖??瘫?,震澤徐氏刻本。) 《華陽集》六十卷,《附錄》十卷。(宋王珪。聚珍本,福本。) 《司馬文正集》八十卷。(宋司馬光。劉繩遠(yuǎn)刻乾隆修補(bǔ)本,陳宏謀刻本附《年譜》,翻刻本。) 《旴江集》三十七卷,年譜一卷,《外集》三卷。(宋李覯。明李贊重編刻本,江西祠堂本。) 《公是集》五十四卷。(宋劉敞。聚珍本,福本。) 《彭城集》四十卷。(宋劉攽。聚珍本,福本。) 《元豐類稿》五十卷。(來曾鞏。顧崧齡刻本。) 《宛陵集》六十卷,《附錄》五卷。(宋梅堯臣。震澤徐氏刻本,又梁中孚刻本。) 《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宋歐陽修。歐陽衡編刻本。) 《蘇老泉先生集》二十卷,《附錄》二卷。(宋蘇洵。邵仁泓刻本。原名《嘉祐集》。) 《東坡七集》一百一十卷。(宋蘇軾。《前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內(nèi)制集》十卷,《外制》附《樂語》三卷,《應(yīng)詔集》十卷,《續(xù)集》十二卷。明成化四年江西布政司重刻宋本,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又重刻,此本為最古。又《大全集本》一百三十卷,分體編次,易于檢尋,明刻今刻多有。) 《欒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第三集》十卷,《應(yīng)詔集》十二卷。宋蘇轍。明刻本。右三集近人合刻本,不善。) 《蘇詩合注》五十卷,《附錄》五卷。(馮應(yīng)榴注。自刻本。蘇詩,宋施元之《注》最有名,查慎行《補(bǔ)注》亦善。馮、王、翁三《注》更詳備。) 《蘇詩編注集成》。(《總案》四十五卷,《詩》四十六卷,《雜綴》一卷。 王文誥注。自刻本。馮詳事實,王兼論詩。) 《蘇詩補(bǔ)注》八卷。(翁方綱注。《蘇齋叢書》本,粵雅堂本。) 《斜川集》六卷,《附錄》上下二卷。(宋蘇過。四庫館輯。趙懷玉??瘫?,知不足齋本。附《三蘇集》本不善。) 《臨川集》一百卷。(宋王安石。明嘉靖三十九年何氏翻宋本,萬歷再刻本。) 王荊公詩注五十卷。(宋李壁注。張宗松清綺齋校刻本。) 《山谷》。(《內(nèi)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別集》二十卷,詞一卷,簡尺二卷,年譜三卷。宋黃庭堅。聚珍本,福本。) 《山谷》。(《內(nèi)集注》二十卷,宋任淵?!锻饧ⅰ菲呔?,宋史容?!秳e集注》二卷,《外集補(bǔ)》四卷,年譜十四卷。宋史季溫。翁方綱??瘫荆壅浔緹o末二種。) 《后山集》二十四卷。(宋陳師道。趙鴻烈學(xué)稼山莊刻本。) 《后山詩注》十二卷。(宋陳師道。宋任淵注。聚珍本,福本。) 《柯山集》五十卷。(宋張耒。聚珍本,福本。) 《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宋秦觀。明李之藻刻乾隆修補(bǔ)本,道光丁酉高郵重刻本,改并二十卷,《補(bǔ)遺》一卷,附《年譜》。) 《雞肋集》七十卷。(宋晁補(bǔ)之。明崇禎刻本?!独顝D濟(jì)南集》八卷,《四庫傳鈔》本,無刻本。秦、黃、張、晁、陳、李諸家文,有《蘇門六君子文鈔》七十卷,明崇禎韓氏刻本。) 《西臺集》二十卷。(宋畢仲游。聚珍本,福本。) 以上北宋《李忠定公集》卷。(宋李綱?;钭直?,通行本。原名《梁溪集》。) 《浮溪集》三十六卷。(宋汪藻。聚珍本,福本。) 《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宋葉夢得。) 《簡齋集》十六卷。(宋陳與義。聚珍本,福本。) 《鴻慶居士集》四十二卷。(宋孫覿。明翻宋本止周必大原定十二卷。) 《茶山集》八卷。(宋曾幾。聚珍本,杭本,福本。) 《文定集》三十四卷。(宋汪應(yīng)辰。聚珍本,福本。) 《朱子大全集》一百一十二卷。(宋朱子。蘇方炳刻本?!吨熳庸盼摹肪?,貴陽官本。) 《雪山集》十六卷。(宋王質(zhì)。聚珍版輯本,福本。) 《周益公大全集》二百五卷。(宋周必大。) 《止齋文集》五十一卷,《附錄》一卷。(宋陳傅良。陳用光重刻本。) 《攻媿集》一百一十二卷。(宋樓鑰。聚珍版刪定本,福本。) 《盤洲集》八十卷。(宋洪適。洪氏家刻本,宜黃黃氏刻本。) 《浪語集》三十五卷。(宋薛士龍。止見傳鈔本,今溫州人議刻。) 《石湖詩集》三十四卷。(宋范成大。秀野草堂刻本。南宋四家,《蕭千巖詩集》已佚,尤袤止存《梁溪遺稿》一卷,尤侗輯本。) 《誠齋集》一百三十卷。(宋楊萬里。乾隆乙卯吉安刻本八十五卷,《函?!房獭对娂肥?,嘉慶庚申徐氏編刻《詩集》十六卷。) 《渭南文集》五十卷,《逸稿》二卷,《劍南詩稿》八十五卷。(陸游。汲古閣本。) 《水心集》二十九卷。(宋葉適。通行本。) 《水心別集》十六卷。(同上。溫州新刻本,武昌局本。) 《龍川文集》三十卷,《補(bǔ)遺》一卷,《附錄》二卷,《札記》一卷。(宋陳亮。同治八年永康應(yīng)氏刻本,又活字版本,《金華叢書》本。) 《嚴(yán)滄浪集》六卷。(宋嚴(yán)羽。明潘氏編刻《宋元名家詩集》本。) 《白石詩集》一卷,附《詩說》一卷。(宋姜夔。揚(yáng)州鮑刻本。) 以上南宋(此外宋人集,若呂陶、劉摯、彭龜年,聚珍本有之。宗澤、呂祖謙,在《金華叢書》內(nèi)。永嘉四靈,在《南宋群賢小集》內(nèi)。) 《拙軒集》六卷。(金王寂。聚珍本,福州、杭州重刻本,又新刻本。趙秉文《滏水集》二十卷,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四十五卷,有傳鈔本,無刻本。) 《遺山集》四十卷,《附錄》一卷。(金元好問。張穆校補(bǔ)刻本,又康熙間無錫華氏刻本。) 《元遺山詩注》十六卷。(施國祁注。原刻本。) 《剡源集》三十卷,附《札記》一卷。(元戴表元。宜稼堂本。) 《金淵集》六卷。(元仇遠(yuǎn)。聚珍本,杭本,福本。王惲《秋澗集》一百卷,有傳鈔本,無刻本。) 《牧庵文集》三十六卷。(元姚燧。聚珍本,福本。明劉昌編《中州名賢文表》三十卷,宋犖刻本,內(nèi)有姚燧文八卷。) 《清容居士集》五十卷,附《札記》一卷。(元袁桷。宜稼堂本。) 《道園學(xué)古錄》五十卷。(元虞集。通行本。仁壽新刻本六十卷,《仍少文遺稿》八卷。) 《楊仲宏詩》八卷。(元楊載。留香室刻本。) 《范德機(jī)詩》七卷。(元范梈。) 《揭曼碩詩》三卷。(元揭傒斯。以上三家集,均汲古閣摘本,又《宋元名家詩集》本。) 《淵穎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元吳萊。國朝人??瘫?,明嘉靖卓氏刻本。) 《雁門集》三卷,《集外詩》一卷。(元薩都剌。汲古閣本。) 《九靈山房集》三十卷。(元戴良。戴殿江家刻本,《金華叢書》本。) 《鐵崖古樂府注》十六卷。(元楊維楨。卜瀍注。乾隆甲午刻本,西安王氏刻本四卷,無注。) 以上金元(聚珍本諸集,如張說、宋庠、宋祁、胡宿、王珪、劉敞、劉攽、張耒、畢仲游、汪藻、曾幾、汪應(yīng)辰、王質(zhì)、樓鑰、仇遠(yuǎn)、姚燧諸家,皆世無刻本,或傳本太略,蒐輯排印者。) 《宋文憲全集》五十三卷,《卷首》四卷。(明宋濂。嚴(yán)榮刻本。) 《青邱詩集注》十八卷,附《鳧藻集》五卷。(明高啟。金檀注。雍正六年刻本。) 《遜志齋集》二十四卷。(明方孝孺。明刻本,臺州刻本,《乾坤正氣集》本。) 《懷麓堂集》一百卷。(明李東陽。重刻本。) 《篁墩集》九十三卷。(明程敏政。明刻本。) 《空同集》六十六卷。(明李夢陽。明刻本。今多詩集單行。) 《大復(fù)集》三十八卷。(明何景明。河南重刻本。) 《王文成全書》三十八卷。(明王守仁。明刻本,又通行本亦稱《陽明全集》。) 《儼山集》一百卷,《續(xù)集》十卷,《儼山外集》三十四卷。(明陸深。明刻本?!锻饧方噪s著,別行,附此。) 《升庵全集》八十一卷,《外集》一百卷,《遺集》卷。(明楊慎。通行本不善。) 《遵巖集》二十五卷。(明王慎中。明刻本。) 《荊川集》十二卷。(明唐順之。國初刻本。) 《滄溟集》三十卷,《附錄》一卷。(明李攀龍。明刻本。)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xù)稿》二百七卷。明王世貞。 明刻本。胡應(yīng)麟《少室山人類稿》,今罕見。) 《震川文集》三十卷,《別集》十卷。(明歸有光。歸氏家刻本。) 《四溟集》十卷。(明謝榛。明刻本,《盛明百家詩》本。袁凱《海叟集》、邊貢《華泉集》、徐禎卿《迪功集》、高叔嗣《蘇門集》、皇甫汸《司勛集》、皇甫涍《少玄集》,皆明詩家最著者,有刻本,不常見,并收《盛明百家詩》內(nèi)。邊、徐、高三家,王士禎有選刻本。) 以上明國朝人集,流別太多,今為分類列之,各標(biāo)所長,以便初學(xué)尋求。其詩文集分刻者分之,本合刻不別行者,仍牽連錄之,皆有刻本,不臚列。(詞章考訂,多有兼長者,此從其重者言之。) 《夏峰先生集》十六卷。(孫奇逢。) 《二曲集》二十二卷。(李中孚。) 《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陸隴其。) 《重訂楊園集》五十四卷,《年譜》一卷。(張履祥。同治十年萬氏重編蘇州局本。) 《湯子遺書》十卷。(湯斌。) 《榕村文集》四十卷。(李光地。) 以上國朝理學(xué)家集《梨洲集》卷。(黃宗羲。靳治荊刻。) 《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后集》四卷,《詩歷》一卷。(黃宗羲。在《粵雅堂叢書》內(nèi)。) 《亭林文集》六卷。(顧炎武。) 《曝書亭集》八十卷。(《附錄》一卷。朱彝尊。) 《曝書亭集外稿》八卷。(馮登府輯。) 《姜齋文集》十卷,《詩集》十卷。(王夫之。并雜著合刻為《船山遺書》三百二十四卷。) 《西河文集》一百三十三卷。(毛奇齡。并雜著合刻為《西河合集》四百九十八卷。) 《上湖分類文編》十卷。(汪師韓。) 《樊榭山房文集》八卷,《詩集》八卷,《詞集》二卷,《續(xù)詩集》十卷。 (厲鶚。分刻。) 《果堂集》十二卷。(沈彤。) 《東原集》十卷。(戴震?!洞魇线z書》內(nèi),亦附《經(jīng)韻樓叢書》。) 《鮚埼停集》。(三十八卷,《經(jīng)史問答》十卷,《外集》五十卷。全祖望。 《正集》史夢蛟刻,《問答》萬氏刻,《外集》、《別集》別一人刻,《詩集》鄭氏刻。) 《南江文鈔》四卷。(邵晉涵。) 《抱經(jīng)堂文集》三十四卷。(盧文弨?!侗Ы?jīng)堂叢書》。) 《道古堂文集》四十八卷,《詩集》二十六卷。(杭世駿。) 《學(xué)福齋集》卷。(沈大成。) 《潛研堂文集》五十卷,《詩集》二十卷。(錢大昕。) 《春融堂詩文集》六十八卷。王昶。 《存悔齋集》卷。(劉鳳誥。) 《述學(xué)》內(nèi)外篇六卷,附《??庇洝贰#ㄍ糁?。揚(yáng)州局本,又初刻小字本,文選樓本、學(xué)海堂本二卷。) 《校禮堂集》三十六卷。(凌廷堪。) 《東壁遺書》八十八卷。(崔述。三十五種。) 《授堂集》卷。武億。 軒所著書六十卷??讖V森。七種。 《拜經(jīng)堂文集》四卷。(臧庸。) 《經(jīng)韻樓集》十二卷。(段玉裁。) 《問字堂集》五卷,《岱南閣集》五卷,《五松園文集》一卷。(孫星衍。) 《卷施閣文》。(甲集十卷,乙集十卷。)《更生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洪亮吉。) 《更生齋續(xù)集》卷。(倪良勛刻。) 《雕菰樓集》二十四卷。(焦循。) 《復(fù)初齋集》卷。(翁方綱。) 《空山堂集》卷。(牛運(yùn)震。) 《祇平居士集》卷。(王元啟。) 《揅經(jīng)室集》六十卷。(阮元?!兑患肥木?,《二集》八卷,《三集》五卷,《四集》二卷,《詩集》十二卷,《外集》五卷,《續(xù)集》九卷,《再續(xù)集》六卷。) 《思適齋集》十八卷。(顧廣圻。徐渭仁刻《春暉堂叢書》中。) 《養(yǎng)素堂文集》三十五卷。張澍。 《鑒止水齋集》十二卷。(許宗彥。廣州翻刻。) 《晚學(xué)集》八卷,詩五卷。(桂馥。) 《鐵橋漫稿》八卷。(嚴(yán)可均。全稿未刻。) 《清白士集》二十八卷。(梁玉繩。) 《七經(jīng)樓文鈔》卷。(蔣湘南。) 《董方立文甲集》二卷。(董祐誠?!抖搅⑦z書》之一。) 《左海文集》二十卷。(陳壽祺。) 《衎石齋記事稿》十卷,《記事續(xù)稿》十卷。(錢儀吉。) 《甘泉鄉(xiāng)人稿》二十四卷。(錢泰吉。) 《幼學(xué)堂詩集》十七卷,《文集》八卷。(沈欽韓。) 《齋文集》二卷。(張穆。) 《詁經(jīng)精舍文鈔》。(《初集》十四卷,《續(xù)集》八卷,《三集》卷。杭州詁經(jīng)精舍諸生?!冻跫房獭段倪x樓叢書》內(nèi)。) 《學(xué)海堂》(《初集》十六卷,《二集》二十二卷,《三集》二十四卷。廣州學(xué)海堂諸生。) 以上國朝考訂家集(若紀(jì)昀、陸錫熊、彭元瑞、趙佑、朱筠、趙懷玉、王芑孫諸家集,既工詞章,間有考訂,此類不可枚舉,以此例之。) 《壯悔堂集》十卷。(侯方域。) 《寧都三魏集》七十二卷。(魏禮、魏禧、魏祥。附魏世杰、魏世效、魏儼。 三魏合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邱維屏、曾燦、彭任為易堂九子,有《九子文鈔》。) 《水田居文集》卷。(賀貽孫。) 《鈍翁類稿》一百一十八卷。(汪琬。) 《午亭文編》五十卷。(陳廷敬。) 《湛園集》十卷。(姜宸英。) 《遂初堂詩文集》三十九卷。(潘耒。) 《解舂文鈔》十二卷,《補(bǔ)遺》二卷,《詩鈔》二卷。(馮景?!侗Ы?jīng)堂叢書》之一。) 《改亭文集》十六卷,詩六卷。(計東。) 《存硯樓集》十六卷。(儲大文。) 《鹿洲初集》二十卷。(藍(lán)鼎元。) 《穆堂類稿》五十卷,《續(xù)稿》五十卷,《別稿》五十卷。(李紱。) 《小倉山房文集》三十五卷。(袁枚。) 《梅崖居士集》三十卷。(朱仕琇。) 《山木居士集》卷。(魯九皋。) 《尊聞居士集》八卷。(羅有高。) 《汪子文錄》卷。(汪縉。) 《二林居集》二十四卷,《測海集》六卷。(彭紹升。) 《小峴山人集》三十六卷。(秦瀛。) 《龔海峰文集》卷。(龔景瀚。) 《安吳四種》。(中《衢一勺》七卷,《藝舟雙楫》九卷,《管情三義》八卷,《齊民四術(shù)》十二卷,包世臣。道光丙午活字版本,武昌局本。) 《定盦文集》卷,詩卷。(龔自珍。分刻。) 《曾文正公文集》四卷。(曾國藩。青浦初刻本,又直隸再刻本非全集。又長沙新刻本合刻詩集四卷。) 以上國朝不立宗派古文家集(古文家多兼經(jīng)濟(jì)家。) 《望溪文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補(bǔ)遺》二卷,《年譜》二卷。 方苞。戴鈞衡補(bǔ)編。) 《海峰文集》卷。(劉大櫆。) 《惜抱軒文集》十六卷,《后集》十卷,《詩》十卷。(姚鼐。) 《劉孟涂集》四十四卷。(文十卷,駢體文二卷,《詩前集》十卷,《后集》二十二卷。劉開。) 《太乙舟文集》卷。(陳用光。) 《初月樓集》卷。(吳德旋。) 《儀衛(wèi)堂文集》十二卷,詩五卷。(方東樹。) 《東溟文集》二十六卷。(姚瑩。) 《柏枧山房集》卷。(梅曾亮。) 《管異之文集》卷。(管同。) 以上國朝桐城派古文家集《大云山房初集》四卷,《言事》二卷,《二集》四卷。(惲敬。) 《茗柯文編》五卷。(張惠言。) 《養(yǎng)一齋文集》二十六卷。(李兆洛?;钭职姹?。) 《崇百藥齋集》二十卷,《續(xù)集》四卷。(陸繼輅。) 《齊物論齋文集》六卷。(董士錫。) 以上國朝陽湖派古文家集《湖海樓集》五十卷。(陳其年。《程師恭檢討四六注》,選擇未善。) 《林蕙堂集》二十六卷。(吳綺。陸繁弨《善卷堂四六》,章藻功《思綺堂四六》,皆非至者。) 《石笥山房文集》六卷,《補(bǔ)遺》一卷,《詩集》十二卷。胡天游。此本未足。 《玉芝堂文集》六卷,詩三卷。(邵齊燾。) 《綠蘿山莊四六》卷。(胡浚。) 《小倉山房外集》八卷。(袁枚。別本。) 《儀鄭堂駢體文》二卷。(孔廣森。文選樓本,又附刻所著書本。此集本別行。) 《述學(xué)外篇》。(汪中?;ヒ姟#?/span> 《知足齋集》卷。(朱珪) 《問字堂外集》。孫星衍?;ヒ?。此集皆駢文。 《卷施閣乙集》十卷,《更生齋乙集》二卷。(洪亮吉?;ヒ?。此集皆駢文。) 《夫容山館集》。(無卷數(shù),文八十三篇,《續(xù)》三十五篇。)詩八卷,《補(bǔ)遺》一卷。(楊芳燦。) 《有正味齋集》七十三卷。(吳錫麒?!冻跫夡w文》二十四卷,《續(xù)集駢文》八卷。) 《尚絅堂集文》二卷,詩五十二卷,詞二卷。(劉嗣琯。) 《小謨觴館集》。(文四卷,詩八卷,詩馀一卷,《續(xù)集文》二卷,詩二卷。 彭兆蓀。姚燮《復(fù)莊駢儷文榷》八卷,體與彭近,遜于彭。) 《賞雨茆屋詩集》二十二卷,駢體文二卷。(曾燠。) 《夕葵書屋集》卷。(吳鼒。) 《栘華館駢體文》四卷。(董基誠、董祐誠。別刻,又附《董方立遺書》內(nèi)。) 以上國朝人駢體文家集《梅村集》四十卷。(吳偉業(yè)。欲詳知國朝詩家者,具鄭方坤《國朝詩鈔小傳》、《王昶湖海詩傳》、《張維屏詩人征略》中。) 《吳詩集覽》二十卷,《談藪》一卷。(吳偉業(yè)。靳榮藩注。) 《變雅堂集》五卷。(杜濬。濬《文集》罕傳,武昌新刻。) 《學(xué)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詩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施閏章。) 《曝書亭詩注》二十三卷。(朱彝尊。楊謙注。孫銀槎注本,不如楊注本,別行?;ヒ?。) 《西河詩集》五十六卷。(毛奇齡?;ヒ?。) 《帶經(jīng)堂集》九十二卷。(王士禎。合他著述統(tǒng)名《漁洋山人著述三十八種》。) 《漁洋山人精華錄訓(xùn)纂》十卷。(惠棟注。) 《白茅堂集》四十六卷。(顧景星。) 《安雅堂詩集》,無卷數(shù)?!妒斑z文》二卷。(宋琬。) 《松桂堂集》三十七卷,《延露詞》三卷,《南氵往集》三卷。(彭孫遹。) 《馮定遠(yuǎn)集》十一卷。(馮班。) 《飴山堂文集》六卷,《詩集》十七卷。(趙執(zhí)信。) 《西陂類稿》三十九卷。(宋犖。) 《古歡堂集》三十六卷。(田雯。) 《蓮洋詩鈔》十卷。(吳雯。) 《溉堂集》二十三卷。(孫枝蔚。) 《馮舍人遺詩》六卷。(馮廷櫆。) 《敬業(yè)堂集》五十卷。(查慎行。) 以上國朝詩家集(詩家太多,讀不勝讀,止舉國初最著數(shù)家,余多行本,泛覽不難,此后最著者,厲鶚《樊榭山房詩集》,黃景仁《兩當(dāng)軒集》。) 《珂雪詞》。(曹貞吉。) 《曝書亭詞注》七卷。(朱彝尊。李富孫注。) 《烏絲詞》。(陳維崧。) 《彈指詞》。(顧貞觀。) 《飲水詞》,《側(cè)帽詞》。(納蘭性德。) 《樊榭山房詞》。(厲鶚。) 《蘅夢樓詞》。(郭麟。) 《茗柯詞》。(張惠言。) 《疏影樓詞》。(姚燮。) 《金梁夢月詞》。(周之琦。) 《冰蠶詞》。(承齡。) 《空青詞》。(邊浴禮。) 以上國朝詞家集(今人之詞,不能葉律,乃長短句,非曲也,故附集部詩后。 詞乃小道,略舉最精者數(shù)家,以備文體之一。) ──右別集類◎總集第三(近世選本,舉大雅者。) 《文選》李善注六十卷,附《考異》十卷。(胡克家仿宋本,武昌局翻本,廣州翻本。葉氏海錄軒評注本六十卷,亦佳,汲古閣本較可。) 《文選理學(xué)權(quán)輿》八卷。(汪師韓。讀畫齋本。) 《文選理學(xué)權(quán)輿補(bǔ)》一卷。(孫志祖。同上。) 《文選李注補(bǔ)正》四卷。(同上。同上。) 《文選考異》四卷。(同上。同上。陳景云《文選舉正》六卷,未刊。) 《文選音義》八卷。(余蕭客。靜勝堂刻本。此書乃少作,余后又撰《文選雜題》三十卷,未見傳本。) 《文選集釋》二十四卷。(朱珔。自刻本。) 《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梁章鉅。榕風(fēng)樓刻本。) 《文選古字通疏證》六卷。(薛傳均??瘫尽T瓡?。) 《選學(xué)膠言》二十卷。(張云璈。三影閣刻本。) 《文選補(bǔ)遺》四十卷。(宋陳仁子。長沙刻本。) 《文選六臣注》六十卷。(唐呂延濟(jì)、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李善。 明新都崔氏大字本。不如李善單注,已有定論,存以備考。) 以上總集類《文選》之屬《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百一十八卷。(明張溥編。重刻本。明汪士賢刻《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在張前。) 《文紀(jì)》一百五十九卷。(明梅鼎祚編。原刻本?;拾浴⑽鳚h、東漢、三國、西晉、宋、南齊、梁、陳、北齊、后周、隋、釋?!度龂募o(jì)》亦有刻本,《四庫》未收。) 《古文苑》二十一卷。(朱章樵注。明成化壬寅刻本,守山閣校本。又岱南閣本九卷,無注。) 《續(xù)古文苑》二十卷。(孫星衍編。平津館本。) 《文館詞林》四卷。(唐許敬宗等編?!敦鎱矔繁?,粵雅堂重刻本。此殘本,原書一千卷。) 《文苑英華》一千卷。(宋李昉等編。明刻本。) 《文苑英華辨證》十卷。(宋彭叔夏。聚珍本,福本,知不足齋本。) 《全唐文》一千卷。(嘉慶十九年敕編。揚(yáng)州官本。) 《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鉉編。顧廣圻??檀笞直荆鲿x藩刻本,又明刻小字本。) 《唐文粹補(bǔ)遺》二十六卷。(郭麟編。刻本。) 《宋文鑒》一百五十卷。(宋呂祖謙編。明胡韶修補(bǔ)本,明晉藩刻本。) 《南宋文范》七十卷。(莊仲方編。道光十七年活字版本。) 《金文雅》十卷。(同上。同上。) 《元文類》七十卷,目錄三卷。(元蘇天爵編。明晉藩刻本,又明修德堂本。 《文粹》、《文鑒》、《文類》三種,明張溥皆有刪削刻本。) 《明文衡》九十八卷。(明程敏政編。原刻本。) 《明文授讀》六十二卷。(黃宗羲編??瘫?。) 《明文在》一百卷。(薛熙編。倪霱寫刻本。) 《皇清文穎》一百二十四卷。(乾隆十二年敕編。殿本。) 《國朝文錄》一百卷。(姚椿編。朱珔編《國朝詁經(jīng)文鈔》一百卷,未刊。) 《湖海文傳》七十五卷。(王昶編。家刻本。) 《歷代賦匯》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三卷,《補(bǔ)遺》二十二卷。康熙四十五年敕編。揚(yáng)州詩局本,重刻通行本。) 《賦匯錄要箋略》二十八卷,(附《補(bǔ)題注》,《外集》、《補(bǔ)遺題注》。 吳光昭。通行本。杭世駿有《賦匯解題》,通行。) 《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八卷。(乾隆三年。內(nèi)府大字本,廣州重刻大字本。) 《古文辭類纂》七十五卷。(姚鼐編。興縣康氏刻小字本,又大字本,蘇州局翻康本。) 《駢體文鈔》三十一卷。(李兆洛編??悼瘫?,合《類纂》合肥徐氏重刻本。) 《七十家賦鈔》卷。(張惠言編。康刻本。以上三種選本,最古雅有法。) 《國朝駢體正宗》十二卷。(曾燠編。原刻本,廣州重刻本。) 《唐宋十大家文集》五十一卷。(儲欣編。八家外,增李翱、孫樵。明茅坤《八大家文鈔》,鐘惺《八大家文選》,旨趣略同。) 《元明十大家文集》卷。(國朝人編。) 《金元明八大家文選》五十三卷。(李祖陶編。元好問、姚燧、吳澂、虞集、宋濂、王守仁、唐順之、歸有光。) 李選《國朝文錄》八十二卷,《續(xù)錄》六十三卷。(李祖陶編。共八十八家,體例未精,評語尤陋,取其各存大略。) 《三家文鈔》三十二卷。(宋犖編刻。侯方域八卷,汪琬十二卷,魏禧十二卷。近人編輯《國朝二十四家古文》尤草草。) 《古文雅正》十四卷。(蔡世遠(yuǎn)編。) 《續(xù)古文雅正》十四卷。(林有席編。) 《四六法海》十二卷。(明王志堅編。) 《唐駢體文鈔》十七卷。(陳均編。) 《宋四六選》二十四卷。(彭元瑞編。以上均通行本。) 《八家四六文鈔》九卷。(吳鼒編。較經(jīng)堂刻本。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孔廣森、吳錫麒、曾燠、孫星衍、洪亮吉。) 以上總集類文之屬(元以前諸本多有詩,從其多者言之。) 《樂府詩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編。乾隆刻本,武昌局本。明梅鼎祚編《古樂苑》五十二卷,又補(bǔ)郭遺。) 《樂府古題要解》二卷。(舊題唐吳兢?!督虼繁?,《學(xué)津》本。) 《玉臺新詠》十卷。(明趙氏寒山堂仿宋刻小字本,康熙甲午馮氏刻大字評點(diǎn)本。) 《玉臺新詠考異》十卷。(紀(jì)容舒。) 《詩紀(jì)》一百五十六卷。(明馮惟訥編。原刻本。) 《詩紀(jì)匡謬》一卷。(馮舒。知不足齋本。) 《全唐詩》九百卷。(康熙四十六年敕編。揚(yáng)州詩局本,江寧重刻本,廣州巾箱本。) 《全五代詩》一百卷。(李調(diào)元編?!逗!繁?。) 《全金詩》七十四卷。(康熙五十年敕編。揚(yáng)州詩局本。) 《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乾隆十五年。內(nèi)府本,廣州重刻本。) 《四朝詩》三百一十二卷。(康熙四十八年敕編。揚(yáng)州詩局本。宋七十八卷,金二十五卷,元八十一卷,明一百二十八卷。) 《唐人選唐詩》八種。(汲古閣本?!秶慵范?,《篋中集》一卷,《御覽詩》一卷,《極玄集》一卷,《中興間氣集》二卷,《河獄英靈集》三卷,《搜玉小集》一卷,《才調(diào)集》十卷。) 《唐人萬首絕句》九十一卷。(宋洪邁。明翻宋本七十五卷。) 《全唐詩錄》一百卷。(徐焯編。通行本。) 《西昆酬唱集》二卷。(宋楊億編?!吨閴m》本,《浦城遺書》本,粵雅堂本。) 《南宋群賢小集》一百五十七卷,附《補(bǔ)遺》。(舊題宋陳思編。顧修補(bǔ)。 讀畫齋本。) 《后村千家詩》二十二卷。(宋劉克莊編?!堕なN》本。) 《宋詩鈔》一百六卷。(吳之振編。通行本。) 《宋百家詩存》二十八卷。(曹廷楝編刻本。補(bǔ)吳鈔之遺。陳焯編《宋元詩會》一百卷,搜羅殘佚尤備。) 《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金元好問編。國初刻本。) 《元詩選》一百一十一卷。(顧嗣立編。家刊本?!兑患妨司?,《二集》二十六卷,《三集》十六卷。) 《元詩癸集》十卷。(無卷數(shù)。席世臣補(bǔ)刻本。) 《明詩綜》一百卷。(朱彝尊編。原刻本。) 《感舊集》十六卷。(王士禎編。雅雨堂刻本?!督忸}》下多有舊聞佚事。) 《湖海詩傳》四十六卷。(王昶編。原刻本。雍正至乾隆末聞人略備。) 《南宋雜事詩》七卷。(沈嘉轍、吳焯、陳芝光、符曾、趙昱、厲鶚、趙信。 原刻本,可資考史。) 《十家宮詞》十二卷。(宣和、宋文安、王建、花蕊、王珪、胡偉集句,和凝、張公庠、王仲修、周彥質(zhì)。朱彝尊編刻本?!督柙律椒繀矔房獭秾m詞小纂》三卷。) 《采菽堂古詩選》三十八卷,《補(bǔ)遺》四卷。(陳祚明編。通行本。) 《古詩選》三十二卷。(王士禎編。聞人倓箋。通行本。) 《唐賢三昧集箋注》三卷。(王士禎編。吳煊、胡棠注。乾隆丁未刻本。) 《十種唐詩選》十七卷。(同上。通行本。) 《唐人萬首絕句選》七卷。(同上。通行本。) 《鏡煙堂十種》。(紀(jì)昀。通行本?!渡蚴纤穆暱肌?、《唐人試律說》、《刪正二馮才調(diào)集》、《刪正瀛奎律髓》、《李義山詩》、《陳后山詩》、張為《主客圖》、《審定風(fēng)雅遺音》、《庚辰集》,《館課存稿》。) 《宋四家詩鈔》。(無卷數(shù)。周之麟編。通行本。蘇、黃、范、陸。) 《國朝六家詩鈔》八卷。(通行本。施、宋、王、趙、朱,查。) 以上總集類詩之屬(近人詩文選本太多,舉其不俗謬者。沈選《別裁》,通行,不詳列。) 《花間集》十卷。(蜀趙崇祚編。汲古閣本。) 《草堂詩馀》四卷。(宋人編。汲古閣本。) 《花庵詞選》十卷,《中興以來詞選》十卷。(宋黃昇編。汲古閣本。) 《絕妙好詞箋》七卷,附《續(xù)鈔》一卷。宋周密編。厲鶚、查為仁箋。徐楙重刻本,會稽章氏重刻本。又附張惠言《詞選》二卷、董毅《續(xù)詞選》二卷、鄭善長《九家詞選》一卷。 《歷代詩馀》二百二十卷,附《詞話》十卷。(康熙四十六年敕編。內(nèi)府本。) 《詞綜》三十六卷。(朱彝尊編。原刻本。唐、五代、宋?!堆a(bǔ)》二卷。王昶編。合上刻本。) 《詞綜補(bǔ)遺》二十卷。(陶梁編。原刻本。) 《明詞綜》十二卷。(王昶編。原刻本。) 《國朝詞綜》四十八卷,二集八卷。(王昶編。原刻本。) 《宋六十名家詞》九十卷。(毛晉編。汲古閣本。) 《十六家詞》三十九卷。(孫默編。原刻本。吳偉業(yè)、龔鼎孽、梁清標(biāo)、宋琬、曹爾堪、王士祿、尤侗、陳世祥、黃永、陸求可、鄒祇謨、彭孫遹、王士禎、董以寧、陳維崧、董俞。) 《浙西六家詞》。(十二卷,附宋張炎《山中白云詞》一卷。龔翔麟編。原刻本。朱彝尊、李良年、沈皞?cè)?、李符、沈岸登、龔翔麟。?/span> 以上總集類詞之屬(宋詞最著者,姜夔、周密、張炎。姜夔白石詞在《六十名家詞》內(nèi),周密《薲洲漁笛譜》、《草窗詞》在《知不足齋叢書》內(nèi),張炎《山中白云詞》附《浙西六家詞》后,余若晏、歐、柳、蘇、黃、秦、周邦彥、李清照、張孝祥、辛棄疾、吳文英、劉過、史達(dá)祖皆在《六十家》內(nèi),張先、張鎡在《知不足齋叢書》內(nèi),有集者亦附集。) ──右總集類◎詩文評第四(詩話但舉總匯者,其專家詩話太繁,不錄。) 《文心雕龍輯注》十卷。(梁劉勰。黃叔琳注。盧氏廣州刻本,原刻本。) 《浩然齋雅談》三卷。(宋周密。聚珍本,杭本,福本。) 《全唐文紀(jì)事》一百二十二卷。(陳鴻墀。廣州方氏刻本。) 《唐詩紀(jì)事》八十卷。(宋計有功。通行本。) 《宋詩紀(jì)事》一百卷。(厲鶚。原刻本。錢大昕《元詩紀(jì)事》三卷,未見傳本。) 《烏臺詩案》一卷。(宋周紫芝?!逗!繁?。)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一卷。(張?zhí)﹣?。知不足齋本。) 《廣陵詩事》十卷。(阮元。文選樓本。) 《詞林紀(jì)事》二十二卷,附錄三卷。(張完橚。嘉慶三年刻本。) 《史漢方駕》三十五卷。(明許相卿。家刻本。此書意在評文,故列此。) 《修詞鑒衡》二卷。(元王構(gòu)。《指?!繁荆度m(xù)百川》本。) 《古文緒論》一卷。(呂璜?!吨负!繁?。) 《四六話》二卷。(宋王铚?!秾W(xué)津》本。) 《四六談麈》一卷。(宋謝伋?!秾W(xué)津》本。) 《四六叢話》三十二卷。(孫梅。嘉慶三年刻本。) 《宋四六話》十二卷。(彭元瑞。海山仙館本。) 《賦話》十二卷。(李調(diào)元。通行本,亦在《函?!穬?nèi)。) 《讀賦卮言》一卷。(王芑孫。) 《聲調(diào)譜》一卷。(趙執(zhí)信。單行本,《珠塵》本。) 《聲調(diào)譜拾遺》一卷。(翟翚。《珠塵》本。) 《談藝錄》一卷。(明徐禎卿?!陡郊繁荆陡裰聟矔繁?。) 《藝苑卮言》一卷。(明王世貞。在《四部稿》內(nèi)。) 《藝圃擷余》一卷。(明王世懋。以上三種,皆收沈德潛《說詩晬語》中。 《晬語》并刻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又《廣百川》本,《秘笈》本。) 《鐘嶸詩品》三卷。(《津逮》本,《學(xué)津》本。) 《主客圖》三卷。(唐張為。鏡煙堂本,《函?!繁?。) 《唐音癸簽》三十六卷。(明胡震亨。明崇禎刻本。) 《五代詩話》十卷。(鄭方坤?;浹盘帽尽Qa(bǔ)王世禎原書。)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宋胡仔??兿闲?瘫?,海山仙館本。此書采北宋詩話略備。) 《詩人玉屑》二十卷。(宋魏慶之。通行本。此書采南宋詩話略備。) 《歷代詩話》八十卷。(吳景旭。何文燠所刻《歷代詩話》,乃匯刻前人書,共二十八種,附自著一種。) 《國朝詩人征略初編》六十卷,《二編》六十四卷。(張維屏。自刻本。) 《詞律》二十卷。(萬樹。原刻本。近人有《詞律拾遺》六卷、《補(bǔ)注》三卷刊行。) 《綠斐軒詞林韻釋》二卷。(單行本,粵雅堂本。) 《詞源》二卷。(宋張炎。戈載校秦恩復(fù)刻本,粵雅堂本,守山閣本。) 《詞苑叢談》十二卷。(徐釚。通行本。) 《詞學(xué)全書》十四卷。(查繼超。通行本。) 《詞話》二卷。(毛奇齡。《西河集》本。) 《四書文話》。(無卷數(shù)。周以清、侯康、胡調(diào)德同纂。分二十四門:一原始,二功令,三格式,四法律,五體裁,六命題,七程文,八稿本,九選本,十墨卷,十一社稿,十二元鐙,十三名譽(yù),十四考核,十五師承,十六風(fēng)氣,十七興廢,十八流弊,十九起衰,二十假借,二十一咎毀,二十二談藪,二十三軼事,二十四五經(jīng)文。據(jù)《學(xué)海堂集》阮元《四書文話序》,已成書,未刊,稿本見存廣州學(xué)海堂中。此為一代取士程式,故附著其名于此,異日當(dāng)有刊行之者。梁章鉅有《制義叢話》二十四卷,通行本,未精核。又《試律叢話》十卷,未刊。) 《帶經(jīng)堂詩話》三十卷。(王士禎。張宗楠輯。乾隆刻本,同治癸酉廣州重刻本。王詩雖專一派,此編論詩,詳允無弊,便于學(xué)者。) ──右詩文評類卷五 叢書目書名 ◎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目(叢書最便學(xué)者,為其一部之中可該群籍,搜殘存佚,為功尤巨,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其中經(jīng)、史、子、集皆有,勢難隸于四部,故別為類。) 《漢魏叢書》。(明程榮刻三十八種,何允中刻七十六種。國朝王謨刻八十六種,又廣為九十四種,編校不善。) 《津逮秘書》。(明毛晉。) 《世德堂六子》。(明胡氏本?!栋偃壹芬娗啊#?/span> 《古香齋袖珍》十種。(內(nèi)府刻。) 《武英殿聚珍版書》。(通行者一百三十八種,續(xù)出者尚多。福州重刻,杭州重刻三十九種。) 《通志堂九經(jīng)解》。(納蘭性德。廣州書局重刻。) 《皇清經(jīng)解》。(阮元。前書目中以便文稱《學(xué)海堂經(jīng)解》,或阮刻《經(jīng)解》。) 《經(jīng)苑》。(錢儀吉。已刻宋元明經(jīng)說二十五種,唐人二種,皆通志堂未收者。有目未刻者十八種。) 《漢魏遺書鈔》。(王謨。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刻成通行者,止經(jīng)翼一種。) 《二酉堂叢書》。(張澍?!遁嫕h魏佚書》三十六種。) 《玉函山房叢書》。(馬國翰。輯周、秦至隋、唐佚書百余種,分經(jīng)、史、子、集四編。) 《玉玲瓏閣叢刻》。(龔翔麟。) 《澤存堂五種》。(張士俊。字書、韻書。) 《楝亭五種》。(曹寅。字書、韻書。) 《問經(jīng)堂叢書》。(孫馮翼?!秴R刻書目》未盡。) 《微波榭遺書》。(孔繼涵。) 《戴校算經(jīng)》十書。(孔繼涵。) 《雅雨堂叢書》。(盧見曾。) 《經(jīng)訓(xùn)堂叢書》。(畢沅。) 《抱經(jīng)堂叢書》。(盧文弨。) 《平津館叢書》。(孫星衍。) 《岱南閣叢書》。(孫星衍。) 《貸園叢書》。(周永年、李文藻。) 《汗筠齋叢書》。(秦鑒。) 《知不足齋叢書》。(鮑廷博。) 《小玲瓏山館叢書》。(馬曰璐。) 《讀畫齋叢書》。(顧修。) 《士禮居叢書》。(黃丕烈。) 《文選樓叢書》。(阮元。) 《漢學(xué)堂叢書》。(黃奭。) 《惜陰軒叢書》。(李錫齡。) 《藝海珠塵》。(吳省蘭??涛淳?。) 《學(xué)津討源》。(張海鵬。校未精。) 《省吾堂匯刻書》。(蔣光弼。) 《借月山房叢書》。(張海鵬。一名《澤古叢鈔》。) 《湖海樓叢書》。(陳春。) 《琳瑯秘室叢書》。(胡珽?;钭直?。) 《得月叢書》。(榮譽(yù)。) 《臺州叢書》。(宋世犖。) 《墨海金壺》。(張海鵬。) 《守山閣叢書》。(錢熙祚。) 《珠叢別錄》。(錢熙祚。) 《指?!?。(同上,止刻十二集。) 《連筠叢書》。(楊墨林。) 《半畝園叢書》。(止刻其半。) 《宜稼堂叢書》。(郁松年。) 《別下齋叢書》。(蔣光煦。) 《涉聞梓舊》。(蔣光煦。) 《拜經(jīng)樓叢書》。(吳騫。) 《嶺南遺書》。(伍元薇。) 《粵雅堂叢書》。(伍崇曜。) 《觀我生室匯稿》。(羅士琳著。有古書。) 《海山仙館叢書》。(潘仕誠。) 《古經(jīng)解匯函》。(廣州刻。) 《小學(xué)匯函》。(廣州刻。) 《佚存叢書》。(日本刻。) 《茆氏輯十種古書》。(茆魯山。) 右皆多存古書,有關(guān)實學(xué),??珜徴摺#ㄒ蝗酥龊峡陶?,亦名叢書,別列于后。)余若即刻《五雅》、《中都四子》、《周秦十一子》、吳刻《二十子》、崇德堂《二十子》、宋左如圭《百川學(xué)?!?、《三續(xù)百川學(xué)海》、《廣百川學(xué)海》、《古今逸史》、《鐘評秘書十八種》、《說郛》、《稗?!?、《格致叢書》、《秘冊匯函》、《寶顏堂秘笈》、《稽古堂日鈔》、《古今說海》、《唐宋叢書》。 (以上明刻,多古書。) 《十子全書》、《武經(jīng)七書》、《青照堂》、《長恩書室》、《三長物齋叢書》、《龍威秘書》、《心齋十種》、《楝亭十二種》、《函海》、《唐人說薈》。 (以上國朝刻,間有古書。)以上各種,或??痪?,或刪改,或瑣雜,若寒士求書不易,得之亦可備考,但不可盡據(jù)耳,此外尚多,舉其著者。(歸安姚氏《咫進(jìn)齋叢書》、永康胡氏《金華叢書》、吳縣潘氏《滂喜齋叢書》,刊印已多,尚無總數(shù)。) ◎國朝一人自著叢書目(求書于市,但舉子目,非書賈所知,故為舉其大題如左。) 《亭林遺書》。(顧炎武。未盡。) 《音學(xué)五書》。(顧炎武。) 《船山遺書》。(王夫之。) 《西河合集》。(毛奇齡。) 《萬氏經(jīng)學(xué)五書》。(萬斯大。未盡。) 《高文恪公四部稿》。(高士奇。) 《拜經(jīng)堂叢刻》。(臧琳、臧庸。未盡。) 《望溪全集》。(方苞。) 《范氏遺書》六種。(范家相。) 《文道十書》。(陳景云。未全刻。) 《果堂全集》。(沈彤。) 《杭氏七種》。(杭世駿。止小品,此外甚多。) 《叢睦汪氏遺書》。(汪師韓。) 《戴氏遺書》。(戴震。未盡。) 《潛研堂全書》。(錢大昕。未盡。) 《蘇齋叢書》。翁方綱。 《燕禧堂五種》。(任大椿。未盡。) 《味經(jīng)齋遺書》。(莊存與。) 《甌北全集》。(趙翼。) 《軒所著書》??讖V森。 《孔叢伯遺書八種》。(孔廣林。) 《東壁遺書》。(崔述。) 《洪稚存全集》。(洪亮吉。此外甚多。) 《錢氏四種》。(錢坫。此外甚多。) 《授堂集》。(武億。未盡。) 《高郵王氏五種》。(王念孫、王引之。) 《劉氏遺書》。(劉臺拱。) 《經(jīng)韻樓叢書》。(段玉裁。) 《墨莊遺書》。(胡承珙。) 《清白士集》。(梁玉繩。) 《四錄堂類集》。(嚴(yán)可均。共四十二種,止刻七種。) 《郝氏遺書》。(郝懿行。未盡。) 《傳經(jīng)堂叢書》。(洪頤煊、洪震煊。未盡。) 《焦氏叢書》。(焦循。) 《陳氏叢書》。(陳逢衡。) 《珍蓺宧遺書》。(莊述祖。) 《茗柯全書》。(張惠言。) 《浮溪精舍叢書》。(宋翔鳳。) 《李申耆五種》。(李兆洛。) 《竹柏山房》十種。(林春溥。) 《陳氏八種》。(陳壽祺、陳喬樅。未盡。) 《戚氏遺書》。(戚學(xué)標(biāo)。) 《求己堂八種》。(施朝幹。) 《修本堂遺書》。(林伯桐。) 《王氏說文三種》。(王筠。) 《鄂宰四種》。(王筠。) 《苗氏說文四種》。(苗夔。未盡。) 《六藝堂詩禮七編》。(丁晏。未盡。) 《俞氏叢書》。(今人。) 算學(xué)家一人率撰數(shù)種,皆叢書體例,已見前天算本條下。右舉合刻者,若黃(宗羲)、朱(彝尊)、江(永)、厲(鶚)、程(廷祚)、王(鳴盛)、孫(星衍)、阮(元)、三惠(周惕、士奇、棟)、九錢(大昕、大昭、塘、坫、東垣、繹、侗、師征、師慎,大昕合刻未盡,馀多未刻。)三胡(匡衷、秉虔、培翚。)、二劉(文淇、毓崧。未刻者多。)之屬,(其馀甚繁,此舉較多者。) 著書甚多,而非合刻。 此就考訂經(jīng)史者言之,其著述雖富,不關(guān)考訂者,不與,成書未刊者,不與,《附集》刊行一兩種者,不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