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ling_2013 | by.羅玲
文 | 羅玲 圖 | 網(wǎng)絡 編 | 叮當
有家長問:家有倆男寶,一個四歲,一個一歲半,每天因為各種小事打架,有時候不說話,光憑氣場和眼神就能打起來,請問老師,這種情況可以如何改善?
現(xiàn)在很多家庭有了兩個或更多個孩子,面對倆寶之間的頻頻過招,家長在教養(yǎng)中該做到哪些?
怎樣減少大寶嫉妒情緒?
通常,小寶的到來,很容易引起大寶的嫉妒心理,特別是當大寶是六歲以下的幼兒時。那么如何幫孩子很好地處理這種嫉妒情緒?
首先,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小,您可以委婉地替他說出。說出后,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情緒、它很正常、媽媽很理解你的感受。此外,做好下面幾點或許會有幫助:
一、盡量不要將大寶送出去由他人照料
很多家長打算要二胎,但由于精力有限,計劃將大寶送去老人家里由老人帶,自己好安心照料新生兒。但是,這樣做,非常容易讓本來就有嫉妒心理的大寶,更加確認了自己的猜疑:媽媽不要我了,媽媽對我的愛減少了。還有些家長想:既然老大有些嫉妒,而小寶又年齡小,只有喂養(yǎng)任務,那不如多讓保姆或老人照顧小寶,自己多帶大寶。這樣似乎解決了大寶的嫉妒問題,但媽媽與小寶間的親子連接又會受到影響—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后,跟媽媽間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系,究竟有多重要!
所以,最好請人來家里幫忙,而不是把大寶單獨交出去??梢哉埌⒁套黾覄眨虬牙先私拥郊依飦?,使得兩個孩子仍然都在父母的照料之下。對于孩子來說,從第一時間起,就有手足間的各種互動體驗,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親情感受。這種全家人共同面對一個新情況、共同解決問題、互相幫助支持的家庭經(jīng)歷,將是孩子可以珍藏一生的親情回憶。
二、鼓勵大寶與父母一起為迎接小寶而做準備
如果您家二寶還未出生,您可以鼓勵孩子加入自己,一起為迎接弟妹而做準備。這樣,我們使得孩子參與進來,當孩子有所投入之后,他也會更自然地珍惜自己和爸媽的付出,認同自己作為哥哥或姐姐的角色。參與的程度,要依大寶的年齡而酌情。
三、“媽媽也曾經(jīng)給了你同樣的愛”
媽媽可以多與大寶分享當年他小時候的事兒。給大寶看看當初的照片和錄像。讓他清楚,現(xiàn)在對小寶的各種呵護照顧,媽媽當初也是同樣對待他的,這個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和同理心,也可以讓孩子重溫當小寶寶的感受,滿足大寶的心理需求,補足了媽媽的愛,然后,他就可以出發(fā),去更好地當哥哥或姐姐。
四、關注大寶的情緒,不等于對他沒有任何要求
有了小寶寶,有些家長似乎心里總有一些對大寶的歉疚感。而這時,如果大寶三至五歲,也正好是處理不好情緒、容易發(fā)脾氣的階段;于是,家長就對大寶沒有任何要求,一味地縱容讓步。
我們需要明確幾點:即便沒有小寶寶,孩子在六歲以下也都會有各種情緒問題,都需要家長好好引導。家長要清理好自己的內(nèi)心——有小寶是好事、喜事,不論大寶怎樣反應。這不是讓我們對大寶虧欠的事情。他要學會接受這個新的事實。對于四歲以上的孩子,我們有要求、有界限,這才是幫他成長。我們不要讓自己的縱容妨礙孩子的成長。
五、給大寶心理“加油”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多參與他的游戲、多認同他的努力和進步、給他安排有趣的活動等等,而不是通過對他放松要求和過度滿足。如果大寶真的對小寶寶特別有抵觸情緒,那么家長要反思,在之前這幾年對大寶的教養(yǎng)哪里需要改善。通常,如果家長給孩子的愛很充分,孩子心里就會有很多愛可以“支付”,給弟弟妹妹、給他的玩偶、給小朋友、給家人!
怎樣減少兩個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和沖突?
一、關照大寶情緒
比如,在物品、活動的安排上,多考慮他的需求。得到家長這樣關照的孩子,不會感到自己的地位被小寶寶取代了。這樣他會更安心做哥哥姐姐,把父母對他的關愛,傳遞給弟弟妹妹。
比較年幼的孩子,在爸媽有了小寶寶后,甚至會在各方面表現(xiàn)得比自己年齡小半歲,就是有“退行”表現(xiàn)。他似乎也渴望當一回小嬰兒。這時,家長不要總是說:你是大孩子了,你都是哥哥或姐姐了……對于三歲以下的孩子,我們一定要記得他的年齡,他真的仍然還是小幼兒,他的能力并不會因為有了另一個寶寶就一下子有怎樣的飛躍。與其總是說“你都是哥哥姐姐了”,不如我們把這句話做出來—做好第一條,當真給他哥哥或姐姐的地位和“特權”。
二、避免比較兩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學會去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愛每個孩子。比如,平等不一定就是均等。我們給孩子的物品或活動安排,要有兩人一樣的,也要有兩人不同的。我們跟孩子,既有全家一起活動的時間,也有分別單獨共處的時間。
兩個孩子爭搶,有時他們所爭搶的,只是家長的偏愛和關注。所以,我們要從最初就讓他們明白這樣兩點:或許方式不同,但爸媽同樣愛他們每個人;他們?nèi)魏我粋€也不能獨占爸媽的愛。他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他們要共享爸媽的愛。
切忌用一個孩子來教育另一個孩子。許多家長把這作為很便利的一種管教方式。但是,這樣做比較會鼓勵孩子間的對立和競爭,而且,家長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們倆都是獨特的個體,沒有可比性!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家長總是夸獎子女中的一個,那么,另一個孩子往往會有意(有時是潛意識里故意)去做與對方相反的一面—這成了他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方式,他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
三、教給每個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愛對方
中國古人說“兄道友,弟道恭”,意思就是,老大因為能力強,所以除了有“特權”和地位,還要對弟弟妹妹多承擔、多謙讓、多帶領呵護;排行小的孩子,除了受到大家更多的照顧也要多學習、多尊重哥哥姐姐。這樣,兩個孩子,是以不同的方式在尊重對方、愛對方。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每個孩子,都應對手足心存敬意和謝意——他們的存在,讓孩子有了更多的親情陪伴、更多學習交往、解決問題以及提高情商的機會,有了更多美好的童年回憶!
四、利用沖突,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孩子間的爭執(zhí),家長的著眼點不要只局限于誰對誰錯上,要想辦法利用沖突事件,幫助孩子發(fā)展在他的年齡段可以發(fā)展的一些能力。
當兩個孩子哭著來告狀時,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分別說出事情的經(jīng)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當兩個孩子都講清并聽到對方的想法之后,再鼓勵他們自己思考解決方法。
如果家長著眼于發(fā)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那么過一段時間,孩子也稍大一些時,再有爭執(zhí),家長可以給他們空間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第一時間就參與、裁決。這樣,孩子們逐漸可以學會,遇到?jīng)_突不是告狀,而是自己想辦法。手足間的每一次小沖突,都是你幫他們學習交往和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怎樣處理好手足競爭?
處理好手足競爭,先看兩個孩子的年齡差。
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間的年齡差,對于他們形成怎樣的關系和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年齡差較大的孩子間,競爭通常不是特別激烈,他們更容易有較多的關愛和較強的情感紐帶。
對于年齡差比較小的兩個孩子,家長要知道,當家里迎來新的小寶寶時,老大也仍然是個小寶寶。他甚至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真的搞清——這個新寶寶不是哪天就送走,而是將永遠住在這里了!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給他帶來的危機感,或許會持續(xù)很久,讓老大必須緊張地捍衛(wèi)自己的地位,吸引爸媽的寵愛。
對于兩個年齡相近的孩子間的競爭和爭寵,家長可以注意這些:
一、不貼標簽
多強調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我們不給每個孩子貼標簽。我們愛的是每個孩子本身,而不是他們的表現(xiàn)。
二、對待孩子適當有區(qū)別
我們給兩個孩子的物品和活動,不要總是一樣的,而是要區(qū)別對待。他們可能學不一樣的才藝,鼓勵他們有不同的愛好。他們都需要從小就明白—他要做他自己。
三、與每個孩子有單獨相處的時間
父母與每個孩子單獨相處,是他們可以給孩子加油的好辦法。我們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他在父母心中是獨一無二的。
希望家長在兩個孩子有沖突時,改變“護大還是護小”這樣的思路。我們不是要護著哪個孩子,而是要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年齡階段、能力水平、性格特點,來提出與之相符的要求,幫助他成長。
兩孩的教養(yǎng),看起來很復雜,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學會接納每個孩子,愛這個獨特的他,而不是愛你理想中的小孩,愛你理想中的某種表現(xiàn);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給每個孩子以支持,來幫他成長為最好的他自己—那么,我們就可以做好這一切。
我們以同樣的量、不同的方式,愛著每個孩子。相信,孩子們也會以同樣的量、以他們自己特有的方式,愛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