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么會選擇革命獨立戰(zhàn)爭,里面到底發(fā)生了哪些不可容忍的事情,因為一些針對性的法案,卻在1774年的春季屢屢通過,并促成了美國革命獨立戰(zhàn)爭。

前言
在法國和印度戰(zhàn)爭之后的幾年里,議會試圖對殖民地征稅,例如《印花稅法》和《湯森德法》,以幫助支付維持帝國的費用。1773 年 5 月 10 日,議會通過了《茶葉法》,旨在幫助苦苦掙扎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在該法律通過之前,該公司被要求通過倫敦銷售其茶葉,并在那里征稅和征收關(guān)稅。根據(jù)新的立法,該公司將被允許直接向殖民地出售茶葉,而無需支付額外費用。結(jié)果,美國的茶葉價格將降低,只征收湯森茶稅。

在法國和印度戰(zhàn)爭之后的幾年里,英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尋求減輕沖突造成的財政負擔的方法。評估籌集資金的方法后,決定對美國殖民地征收新稅,目的是抵消部分國防成本。
其中第一個,即 1764 年的糖業(yè)法案,很快就遭到了殖民領(lǐng)導人的強烈抗議,他們聲稱“無代表征稅”,因為他們沒有議會成員來代表他們的利益。
次年,議會通過了《印花稅法》,它要求對在殖民地出售的所有紙制品貼上稅票?!队』ǘ惙ā肥菍χ趁竦卣魇罩苯佣惖氖状螄L試,在北美遭到廣泛抗議。

在此期間,被湯森法案征收的稅款激怒的殖民地一直在系統(tǒng)地抵制英國商品,并在沒有代表的情況下要求征稅。意識到茶葉法是議會打破抵制的嘗試,自由之子等團體公開表示反對。
在整個殖民地,英國茶葉遭到抵制,并試圖在當?shù)厣a(chǎn)茶葉。在波士頓,局勢在 1773 年 11 月下旬達到高潮,當時三艘載有東印度公司茶葉的船只抵達港口。

12 月 16 日晚上, “自由之子”的成員打扮成土著人,召集民眾登船?!耙u擊者”小心翼翼地避免損壞其他財產(chǎn),將 342 箱茶葉扔進了波士頓港。作為對英國權(quán)威的直接侮辱,“波士頓傾茶事件”迫使議會對殖民地采取行動。
為了報復這種對王室權(quán)威的侮辱,首相諾斯勛爵于次年春天開始通過一系列五項法律,稱為強制或不可容忍的行為,以懲罰美國人,里面的自由之子又是誰?

誰又是自由之子
從 1957 年的迪斯尼電影《強尼·特雷曼》到 2015 年百老匯熱播的《漢密爾頓》,“自由之子”被描繪成一群早期的美國愛國者,他們召集他們的殖民地同胞,為殖民地的自由而戰(zhàn),擺脫殖民地的壓迫統(tǒng)治英國皇冠。
在《漢密爾頓》中,角色赫拉克勒斯·穆里根 ( Hercules Mulligan ) 唱道:“我與自由之子一起奔跑,我很喜歡它?!?但是撇開舞臺和銀幕不談,自由之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他們真的一心要革命嗎?

事實上,自由之子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初期在美國十三個殖民地 成立的一個秘密組織,由持不同政見的殖民者組成,致力于反對英國政府對他們征收的稅款。
從 1766 年初簽署的組織章程可以看出,自由之子無意發(fā)動革命。“我們對他最神圣的陛下,喬治三世國王,我們權(quán)利的主權(quán)保護者和依法繼承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并將永遠忠于他和他的王室,”該文件稱。

雖然該組織的行動有助于煽動革命的火焰,但自由之子只要求英國政府公平對待殖民者。
該組織以領(lǐng)導殖民者反對1765 年英國印花稅法以及其“無代表不納稅”的集會口號而聞名。
雖然自由之子在廢除印花稅法后正式解散,但后來的分離主義團體使用這個名字匿名召集追隨者聚集在“自由之樹”,這是波士頓著名的榆樹,據(jù)信是第一幕發(fā)生地反對英國政府的叛亂。

印花稅法是什么?
1765 年,美國殖民地受到 10,000 多名英國士兵的保護。由于居住在殖民地的這些士兵的駐扎和裝備費用持續(xù)增長,英國政府決定由美國殖民者支付他們的份額。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英國議會頒布了一系列專門針對殖民者的稅收。
許多殖民者發(fā)誓不納稅。由于在議會中沒有代表,殖民者認為稅收是在未經(jīng)他們?nèi)魏涡问酵獾那闆r下制定的。這種信念導致他們提出“無代表不納稅”的要求。

1765 年的《印花稅法》是這些英國稅收中最強烈反對的,它要求許多在美洲殖民地生產(chǎn)的印刷材料只能印在倫敦制造的紙上,并印有浮雕的英國印花稅票。
當時在殖民地印刷的報紙、雜志、小冊子、撲克牌、法律文件和許多其他物品都需要郵票。此外,郵票只能使用有效的英國硬幣購買,而不是更容易獲得的殖民地紙幣。

《印花稅法》在整個殖民地引發(fā)了迅速增長的反對浪潮。一些殖民地通過立法正式譴責它,而公眾則以示威和偶爾的破壞行為作為回應。
到 1765 年夏天,組織反對印花稅法示威活動的幾個分散的團體聚集在一起,組成了自由之子。

自由之子最主要的成員都是由最普通的工人、手工者、小資產(chǎn)階級等人群組織的,他們都是為了土地的自由和民主權(quán)益。
波士頓港法案
波士頓港口法案于 1774 年 3 月 30 日通過,是針對去年 11 月的茶話會對該市采取的直接行動。立法規(guī)定,在向東印度公司和國王賠償損失的茶葉和稅款之前,波士頓港禁止所有航運。
該法案還規(guī)定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應移至塞勒姆,馬布爾黑德作為入境口岸。
包括保皇派在內(nèi)的許多波士頓人大聲抗議,認為該法案懲罰的是整個城市,而不是少數(shù)對茶話會負責的人。隨著城市物資的減少,其他殖民地開始向被封鎖的城市運送救濟品。

波士頓港法案明顯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一棒把全部都要打死,俗稱:“一把全摟”。
馬薩諸塞州政府法
馬薩諸塞州政府法案于 1774 年 5 月 20 日頒布,旨在加強皇家對殖民地行政管理的控制。該法案廢除了殖民地憲章,規(guī)定其行政委員會將不再由民主選舉產(chǎn)生,其成員將由國王任命。
此外,許多以前由民選官員擔任的殖民地官員今后將由皇家總督任命。在整個殖民地,除非得到州長的批準,否則每年只允許舉行一次城鎮(zhèn)會議。
在托馬斯蓋奇將軍于 1774 年 10 月使用法案解散省議會后,殖民地的愛國者成立了馬薩諸塞省議會,有效控制了波士頓以外的所有馬薩諸塞州。

這也是說明了你有你的關(guān)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司法行政法
與前一法案在同一天通過的《司法行政法》規(guī)定,如果被控在履行職責時犯有犯罪行為,皇家官員可以要求將地點改為另一個殖民地或英國。
雖然該法案允許向證人支付旅費,但很少有殖民者有能力離開工作去出庭作證。殖民地的許多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英國士兵在波士頓大屠殺后得到了公正的審判。

英國這是抓住了殖民地人民的軟肋,被一些人稱為“謀殺法”,人們認為它允許王室官員逍遙法外,然后逃脫法律制裁。
宿舍法
1765 年《營地法》在很大程度上被殖民地議會忽視,1774 年《營地法》對 1765 年《營地法》進行了修訂,擴大了士兵可以宿營的建筑物類型,并取消了為他們提供食物的要求。與普遍的看法相反,它不允許士兵住在私人住宅中。
通常,士兵首先被安置在現(xiàn)有的軍營和公共房屋中,但之后可以安置在旅館、食品屋、空置建筑、谷倉和其他無人居住的建筑物中。

營地法算不算是變相的占據(jù)殖民者的土地,把士兵分布到殖民地的各個角落,來控制全局。
魁北克法案
魁北克戰(zhàn)役于 1775 年 12 月 30 日至 31 日晚上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1775-1783 年)進行。
從 1775 年 9 月開始,入侵加拿大是美軍在戰(zhàn)爭期間進行的第一次重大進攻行動。入侵部隊最初由菲利普·斯凱勒少將率領(lǐng),離開提康德羅加堡并開始沿黎塞留河(向北)向圣讓堡推進。
最初試圖到達堡壘的嘗試被證明是失敗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的斯凱勒被迫將指揮權(quán)移交給準將理查德蒙哥馬利。作為法印戰(zhàn)爭的杰出老兵,蒙哥馬利于 9 月 16 日帶著 1,700 名民兵重新開始進攻。

三天后到達圣讓堡,他圍攻并迫使駐軍于 11 月 3 日投降。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圍困的時間嚴重拖延了美國的入侵努力,許多人生病。11 月 28 日,美國人不戰(zhàn)而勝地占領(lǐng)了蒙特利爾。

慘痛的一次戰(zhàn)役
在東部,第二支美國探險隊向北穿過緬因州荒野。這支 1,100 人的部隊由本尼迪克特·阿諾德上校組織,是從波士頓郊外的喬治·華盛頓將軍的大陸軍中挑選出來的。
從馬薩諸塞州出發(fā)到肯納貝克河口,阿諾德預計向北穿過緬因州的跋涉大約需要 20 天。這一估計是基于約翰·蒙特雷索船長在 1760/61 年繪制的路線粗略地圖。
向北移動時,探險隊很快就因船只結(jié)構(gòu)不佳和蒙特雷索地圖的錯誤性質(zhì)而受到影響。由于缺乏足夠的供給,饑餓開始了,男人們只能吃鞋革和蠟燭蠟。

在最初的部隊中,只有 600 人最終到達了圣勞倫斯。在魁北克附近,很快就清楚阿諾德缺乏占領(lǐng)這座城市所需的人手,而英國人也意識到了他們的做法,立馬組織1800名正規(guī)軍作為該市最大的防御。
但魁北克法案被美國殖民者視為不可容忍法案的一部分。為了確保國王的加拿大臣民的忠誠,該法案大大擴大了魁北克的邊界,并允許自由信奉天主教信仰。
在轉(zhuǎn)讓給魁北克的土地中,有俄亥俄州的大部分土地,這些土地已通過特許狀許諾給幾個殖民地,并且許多人已經(jīng)提出要求。除了激怒土地投機者之外,其他人還擔心天主教在美國的傳播。

這次戰(zhàn)役中蒙哥馬利被英國人射殺,當時美國人驚呆了,死亡非常慘重,最后美軍被迫撤回紐約,結(jié)束了對加拿大的入侵。
無法容忍的行為 - 殖民反應
在通過這些法案時,諾斯勛爵曾希望將馬薩諸塞州的激進分子與其他殖民地分離和隔離,同時也維護議會對殖民地議會的權(quán)力。
嚴厲的行為阻止了這一結(jié)果,因為殖民地的許多人聯(lián)合起來支持馬薩諸塞州的援助。看到他們的憲章和權(quán)利受到威脅,殖民領(lǐng)導人成立了通信委員會來討論不可容忍行為的影響。

這促成了9 月 5 日在費城召開的第一屆大陸會議。代表們在卡彭特大廳會面,討論了向議會施加壓力的各種方案,以及他們是否應該為殖民地起草一份權(quán)利和自由聲明。大會創(chuàng)建了大陸協(xié)會,呼吁抵制所有英國商品。
如果不可容忍法案在一年內(nèi)沒有被廢除,殖民地同意停止向英國出口,并在馬薩諸塞州受到攻擊時支持它。北的立法并沒有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而是致力于將各殖民地拉到一起,并將它們推向戰(zhàn)爭的道路。

作者觀點
從1765年印花稅法案到1776年與英國完全撕裂期間,13個殖民地遭受了哪些無法容忍的行為,促使殖民者們都擰成了一股繩,來對抗英國政府并贏得獨立戰(zhàn)爭。
參考文獻
《美國革命歷史》
《美國革命的起因史》
《印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