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坐起來,到能站起來獨立走路,大概是5個月到1歲多這段時間??吹綄殞氝~出第一步,這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游戲和鼓勵,助寶寶一臂之力。
當寶寶不需要任何幫助,能夠獨立坐穩(wěn),意味著他已經(jīng)獲得“行動能力”的第一步。
坐著能幫助寶寶練習平衡、增強站立時所需要的肌肉。
年齡:4-7個月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么:
讓寶寶嘗試在不同的表面都坐一坐
相比堅硬的表面,柔軟的表面更不容易坐穩(wěn),對平衡的要求更高;
相比水平的地面,在斜坡上坐穩(wěn)難度更大。
爸爸媽媽可以根據(jù)寶寶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嘗試。
寶寶爬行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練習同時移動胳膊和腿。
即便寶寶剛開始只能腹部著地、匍匐前進,也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以后孩子走路,也需要手和腿的協(xié)調。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么:
孩子喜歡爬來爬去,我們可以為孩子的爬行提供便利的條件。
比如在房里整理出一塊空地,注意地板和周邊干凈和安全,給孩子穿輕薄、方便爬行的衣服。
很多孩子開始想爬的時候,正好是冬天,穿得太多,非常影響孩子練習爬行。
南方冬天沒暖氣,冷起來簡直是魔法攻擊,大家可懂?所以為了孩子能好好練習爬行,有條件的話,最好能把家里弄得暖和點,給孩子穿少一點,還可以借助安全圍欄和地墊。
在孩子面前放上喜歡的玩具,鼓勵寶寶向前爬;或是請同齡小伙伴一起來玩爬爬比賽,寶寶會覺得更有趣。
隨著寶寶的運動能力越來越好,他也會變得越來越好奇,想看看“上面的視野”是怎么樣的。于是,他開始拉著爸爸媽媽,或者撐著板凳、家具之類的物品,讓自己站起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有意識的讓寶寶練習平衡,也讓寶寶多一點站立的機會,熟悉“站立”這個姿勢。
年齡: 8個月
爸爸媽媽可以做些什么:
幫助寶寶把自己拉起來或是撐起來。
可以牽著寶寶的兩只手掌,給孩子示范彎曲膝蓋,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一是可以鍛煉腿部的肌肉和伸展能力,二是因為寶寶開始嘗試站立,那摔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如果會彎曲膝蓋,快摔倒的時候,寶寶更有辦法保護自己,不會太危險。
在寶寶扶著家具、墻壁站起來之后,寶寶漸漸地能夠扶著墻壁、家具,橫著走幾步。
年齡: 8-9個月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么:
1、注意家具安全,尖角的地方可以貼上防撞貼;家具盡量固定,不要被寶寶弄倒了。
2、寶寶經(jīng)常走不了兩步就撐不住了,然后一屁股就坐在地上,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墊上安全地墊。
平衡是走路的關鍵。如果寶寶能夠獨立站穩(wěn),保持幾秒鐘的平衡,她很快會覺得:自己可以嘗試邁出一步了。
年齡: 9-12個月
爸爸嗎可以做什么:
玩平衡游戲。
比如和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幫助她站起來。然后,數(shù)一下在她摔倒之前,她能保持多久。在每次嘗試后都及時地鼓勵寶寶。
為了邁出第一步,寶寶需要做很多準備,除了身體方面的準備,還需要做很多心理建設。所以我們得不斷地鼓勵寶寶,多給孩子一點兒信心。
年齡: 9-12個月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么:坐在地板上展開雙臂,慢慢引導,讓寶寶嘗試邁出第一步。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走后,爸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1、赤腳學走。
可能有家長覺得寶寶穿著鞋子走路,可以保護寶寶的腳踝,但其實穿鞋子走路,增加寶寶了走路的難度。
如果讓寶寶光腳走路,通過直接的皮膚接觸,能增加寶寶的感官能力,增加肌肉記憶,能幫助寶寶更快學習走路。
2、少抱多走。
擁抱和安撫當然重要,不過孩子漸漸長大,我們總要在依賴和獨立之間找到平衡點。
所以我們得注意,不要把寶寶抱著不放,也要給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四處游走,進行探索。
當然同時要注意安全,把雜物和容易發(fā)生意外的物品整理好,給寶寶一個安全的空間。
3、摔倒后不要過度緊張
孩子學走路,摔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爸爸媽媽對“摔跤”這件事的表情和態(tài)度,就是孩子的參照,爸媽要是表情過度緊張,肯定會加劇寶寶對學步的恐懼。
所以,當寶寶學步跌倒時,媽媽平靜地安撫和鼓勵寶寶就好了,這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4、尊重孩子發(fā)展規(guī)律,不要過早教寶寶走路
寶寶生長發(fā)育有一定的規(guī)律,一般出生后3個月,俯臥時能用手臂撐住抬起頭;4~6個月會翻身;7~8個月會爬;1周歲時會站立或獨立行走。
幫助寶寶鍛煉,要按規(guī)律順其自然。過早學走路,很可能對寶寶的骨骼造成傷害。
5、不要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學會走路,而且還因為孩子被固定在車里,不用自己保持平衡,協(xié)調身體,反而減緩了孩子步行的發(fā)展速度。
不僅如此,學步車也非常危險,孩子在學步車里可以很快移動,而他們的腦袋又比較大,使得整體的重心處于身體的高處,在學步車中很容易由于地面不平、樓梯、臺階等等造成翻滾,形成傷害。目前,加拿大已經(jīng)禁止在該國出售學步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