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鐵路初建成時,沿線共設置了81個車站,以當時全長1009公里計算,每隔10多公里就是一站。其中,從韓莊到浦口,就有30多個車站。津浦鐵路北段由德國人建造。德國人很講究建筑的美感,一座建筑一個風格。津浦鐵路南段,由英國人建造。英國人的建筑風格簡潔大方。
韓莊車站位于江蘇徐州以北大約38公里處,處在蘇魯交界的微山湖東岸(如圖)。1911年之前,韓莊就是運河邊一個繁華的小鎮(zhèn)了??滴?、乾隆南巡,這里是必經之地,乾隆帝曾在這里下船游覽夜宿,并留下了“韓莊水氣罩樓臺,雨后斜陽岸不開;人在長亭深處好,風帆一一眼中來”的佳句。
也許是托了乾隆的福,1911年,這里有幸成為津浦路北段最南端的一個車站,由德國人施工建造。20世紀90年代以后,這里被改為純粹的貨運站。幾經打聽,才找到這個被農貿市場緊緊包圍的小站。緊閉的鐵門外,一位大嫂在兜售雪里蕻,她告訴筆者,身后的這扇車站鐵門一年四季都是緊閉著的。至于車站里面什么樣子,大嫂表示,她從來沒有進去過。筆者通過電話聯系上了車站的工作人員,有幸得以進入這扇神秘的大門。
車站的主建筑是一棟小巧精致的德式四合院,院落的入口,是一處窄窄的拱門。四合院外圍的墻上,砌著凹凸的花崗巖,顯得厚重優(yōu)雅。車站的工作人員張平均告訴記者,這座四合院就是1911年建成的韓莊車站老建筑。也許是德國人的建筑技藝格外高超,100年來,這一帶雖經多次戰(zhàn)火的摧殘,老建筑卻完好無損。
韓莊車站向南2公里處,是韓莊運河鐵橋,專供火車行駛。雖然同屬韓莊地界,車站當年由德國人建造,運河鐵橋卻是英國人建造。鐵橋與車站同齡,不過它的故事卻曲折得多。
1938年臺兒莊大戰(zhàn),日軍始終未能突破運河防線。5月18日,為阻斷侵略者,中國軍人斷臂求存,含淚炸毀了韓莊鐵橋。
在淮海戰(zhàn)役中,解放軍奪取運河鐵橋的過程頗具戲劇性?;春?zhàn)役打響后,華野10縱司令員宋時輪率部沿津浦路急速南下,向徐州以北的臨城、韓莊發(fā)起猛烈攻擊。1948年11月7日晚,宋時輪等人乘吉普車在韓莊附近誤入國民黨軍第77軍34師111團3營防地,警衛(wèi)員下車探情況時被俘。營長王世江是中共地下黨員,立即把警衛(wèi)員釋放。根據宋時輪的指示,他隨即組織了起義,成為淮海戰(zhàn)役中第一支起義的部隊。
解放軍控制了運河,關死了山東的南大門,攻擊矛頭直指賈汪——第三綏靖區(qū)總部。8日下午,中共黨員何基灃、張克俠,作為第三綏靖區(qū)兩位副司令官,在關鍵時刻利劍出鞘,率部2.3萬余人在賈汪、臺兒莊戰(zhàn)場起義,國民黨軍隊防線頓開。
這一次,運河和鐵橋再次履行了軍人的職責,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本報通訊員 楊洪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