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不忘初心第一人莊子如何實現自由

[導讀]莊子指出,人類達到“自得”或“自由”有兩種途徑:一是追求本根、絕對,也就是回復到人類最初的起源上,“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不知從何時起,“初心”一詞成了這個浮躁忙碌的世界中的流行詞。人們疲憊了,迷惘了,不自由了,不知道該往哪里走的時候,想到了“初心”,想想自己為什么出發(fā),最開始的目標是什么,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安分的心便會得到片刻的安寧。然而“初心”到底是什么?


莊子可謂追逐“自由”第一人,他的名篇《逍遙游》真正詮釋了什么叫“初心”。為什么莊子能夠達到“始于玄冥,反于大通”逍遙而游的境界,因為他才真正懂得,“初心”不是“有”,而是“無”。

鯤鵬 資料圖

《逍遙游》的核心 一個“無”字


《逍遙游》這一篇,事理線索比較簡單,敘述也有率意重復處。開篇就講鯤鵬的寓言,中間穿插《齊諧》的記載,又對應講蜩與鷽鳩的寓言,穿插湯問棘的故事。接下講列子、許由、連叔與接輿、惠子與莊子的故事或議論。全篇行文宏放恣縱,主要思想則歸結為一句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崩献拥兰宜枷氲暮诵母拍钍恰盁o”,此篇所論無疑都是圍繞這一核心概念而發(fā)揮,張松輝先生在《莊子考辨》中寫道:“莊子寫大鵬、小鳥并非在討論自由不自由的問題”,而是在討論“無為無不為的思想主旨”,是非常正確的。


“逍遙”一詞為莊子所創(chuàng)

“逍遙游”三字,為莊子所創(chuàng)。“逍遙”是一疊韻復合詞,又寫作“消搖”?!坝巍弊钟謱懽鳌斑[”。今本《莊子》通作“逍遙遊”,三字均從“辵”旁,使這一篇題更加整齊傳神。牟宗三先生概括說,老子之道為實有形態(tài),而莊子則純?yōu)榫辰缧螒B(tài),“如灑脫、自在、無待、逍遙這些形容詞,這種形而上學因為從主觀講,不從存在上講,所以我給它個名詞叫'境界形態(tài)的形而上學’”(《中國哲學十九講》)。此語道出了莊子的特點。

莊子筆下的“逍遙”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保ā跺羞b游》)

“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yè)。”(《大宗師》)

“假道于仁,托宿于義,以游逍遙之墟……逍遙,無為也?!保ā短爝\》)

“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yè)?!保ā哆_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保ā蹲屚酢罚?/p>

其他說到“游”的地方更多。

“逍遙”是無為、自得的意思,古語“自得”大致類似現代漢語所說的“自由”。蔣錫昌先生說:“總括可知'逍遙’二字,乃無為、閑適、往來自由之貌,所以形容'游’字者。”(《莊子哲學》)

挾泰山而超北海 資料圖

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自由

莊子指出,人類達到“自得”或“自由”有兩種途徑:一是追求本根、絕對,也就是回復到人類最初的起源上,“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二是安于現狀,接受現實,既不超前,也不滯后,不介入人為,不顯露個性,“安時處順”、“與世同波”。由上述引文來看,莊子是更注重追求本根、無為的含義。鍾泰云:“《外篇》'消搖,無為也’,此謂無為則得消搖,非以消搖即是無為也。”

獲得自由的途徑 還在于正確看待大與小

在《逍遙游》篇中,莊子舉出鯤鵬與蜩、鷽鳩和斥鷃,冥靈、大椿和朝菌、蟪蛄的對比,提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稱之為“小大之辨”,這可以說是莊子書中最初步的一個概念。

莊子提出“小大之辯”的問題加以討論。小的事物在量上不如大的事物,比如斥鷃“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就不如鯤鵬的“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就不如冥靈的“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以及大椿的“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然而,數量上占有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感受的也越多,是否就更加自由?用今人的話說,是否應當追求更多、更大、更強?

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敝袊膫鹘y(tǒng)并不是單純追求更多、更大、更強,而是貴于自省。自己確實努力了,那么成敗反而可以放在第二位。數量上的占有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從內在之中建立依據。

無為,或者說不介入人為,又何來更多、更大、更強呢?

大多數人都在“比較”中獲得生存的意義?!靶〈笾q”是最顯而易見的一個現象,是最初提出的人生問題,但它剛一提出,就被否定了。思想通過自我否定而得到超越。

支道林《逍遙論》最與莊子心合

'夫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莊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鵬鷃。鵬以營生之路曠,故失適于體外;鷃以在近而笑遠,有矜伐于心內。至人乘天正而高興,游無窮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則遙然不我得;玄感不為,不疾而速,則逍然靡不適。此所以為逍遙也。若夫有欲當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猶饑者一飽,渴者一盈,豈忘烝嘗于糗糧,絕觴爵于醪醴哉!茍非至足,豈所以逍遙乎!’此向、郭之注所未盡。”

支道林是否定鵬、鷃,而只肯定至人的。向、郭強調鵬、鷃各自依循本性,盡其本分;而支道林強調鵬、鷃各有局限,均偏離根本。人真的能隨便順應其本性嗎?那么桀紂的殘暴是否就可因為順應本性而無可厚非了呢?莊子的思想從根本上是否認“小大之辯”的,把有化為無,追尋萬物的原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不是通過比較大與小,得與失。

(文/湖南科技學院國學研究所教授 張京華 騰訊道學特約稿件稿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子最核心的“二字真訣” 讓你真正逍遙于萬物
“小大之辯”| 莊子之《逍遙游》
標新立異
《莊子》的自由
勿言八千壽,“坐忘”不計年
【美文欣賞】陳杰:我心中的“逍遙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