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金網訊: 縱觀過去一年內發(fā)達國家發(fā)生的重要投票,可以發(fā)現發(fā)達國家的選民越來越排斥貿易赤字,移民,低端工作,政府的政策傾向也從全球主義轉向民族主義。
全球的局勢變化
全球的貨物、服務、人口以及技術的流動縮小了新興市場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鴻溝,當然,它同時是新興市場國家貧富不均的一個誘因。相比發(fā)達國家,新興市場更容易受到全球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全球的貿易壁壘究竟會高到什么地步還有待觀察,美國的經濟政策、英國脫歐議程、和今年歐洲的幾場重要選舉都塵埃未定。
與此同時,主導市場的力量已經從各國央行變成了各國的政府,因為現在財政政策和地緣政治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新興市場焦點轉變
一些主要的新興市場已經將政策的焦點轉回到國內以及地緣政治的目標上,比如中國、俄羅斯和土耳其。其他的新興市場,如印度和印尼正在進行改革以提高潛在的增長,而巴西和南非這些國家則還在全球變化和本土經濟挑戰(zhàn)之間掙扎。
當然,全球的這股變化浪潮對于新興市場還是有負面的影響的。貿易、移民、金融交流和海外投資的減少同時也會讓科技轉移和生產率增長出現下滑,另外,西方央行實行的量化寬松也給新興市場留下令人頭疼的私人債務問題。
主動投資者有更多發(fā)揮空間
對于新興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在發(fā)達國家從全球主義轉向民族主義的這股浪潮中,還是有一點值得慶幸。在原先的情況下,新興市場的表現更多的依賴于全球主要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和油價這些外部的因素,現在他們要靠自己,因此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可以單獨地考量某個經濟體的表現以及它的政策,而不受外部條件的干擾。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計算,過去十年時間里,新興市場的50%-70%的增長都是源于外部的因素,即大宗商品價格,貿易,全球金融環(huán)境,美元和美國利率等。那在世界形勢劇變之下,新興市場能夠擁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嗎?
更加分散的世界經濟意味著每個經濟體都有更大的究竟發(fā)展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
對于投資者來說,非QE引導的市場讓各經濟體在結構和周期上會有更大的分化,這給主動投資都更多的發(fā)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