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氣可謂是越來越冷,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每天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晚上回到家里,開著暖氣躺在床上蓋上棉被然后玩手機(j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宋朝以前華夏大地壓根沒有棉被這種被子,那么古人在寒冷的冬天是如何睡覺的呢?其中富人的方法很是奢侈,窮人的方法也很讓人佩服,不得不說的是他們都充滿了智慧。
古人冬天也蓋被子,不過那時候不流行叫“被子”,先秦時期人們對被子的稱呼為“衾”“裯”“寢衣”等,衾雖然是被子的雛形,但兩者相對而言還是有點區(qū)別的,衾是厚被,里面有很多填充物,而被子則是沒有填充物甚至填充物很少的叫法,到了后世后,慢慢的就都稱之為被子了,被子的的出現(xiàn)是人類生活質(zhì)量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標(biāo)志之一,至于古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蓋被子的,這個時間已經(jīng)不可考。
古代的被子雖然大小不一,寬窄不同,但形狀都是一樣的,都是標(biāo)準(zhǔn)的長方形,宋朝以前沒有棉花所以也沒有棉被,加之古代貧富差距顯著,窮人家和富人家的被子也不一樣,富人家的被子都是用綾羅綢緞來做的,做的非常厚且大,里面裝填了駝絨、兔毛、羊毛、鴨毛或者雞毛,在屋子里生上炭火來取暖,度過寒冷的冬天,由此可見,古代富人們蓋得被子真是很奢侈,在那個時代,很多窮人冬天的夢想就是有一床厚厚的被子。
窮人們就不一樣了,因為窮所以買不起駝毛、羊毛等稀有物品,只能在床上鋪上厚厚的干草,這樣不僅暖和還很松軟,他們的被子里雖然不能裝填駝毛和羊毛等物品,但是塞一些柳絮、蘆葦、破舊衣服還是可以的,其次將煮飯后沒用完的柴火裝在盆里取暖。古代那些樂善好施的富人,經(jīng)常會在冬天把淘汰下來的舊被子和舊衣服送給窮人,這也就是最早的“送溫暖”。
在宋朝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懊蕖弊质菑摹端螘菲鸩砰_始出現(xiàn)的,到了宋朝以后,棉花才慢慢的傳入中國,元朝以后就出現(xiàn)了“彈棉花”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至于完全普及開來差不多是明清時期,這時候棉花才被大面積種植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