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智能手機及其應用的普及,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共同點。即:“手機不離手”和“屁股不離椅子”。久坐不動會對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已成了人盡皆知的事情。盡管如此,大多數(shù)在一天24小時中仍有超過一半時間是坐著的,不是坐在電腦屏幕前,就是坐在沙發(fā)或者椅子上。此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這種不良習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健康的“頭號殺手”,僅2020年一年就有1860萬人死于該疾病。然而到目前為止,基于上述結論的證據(jù)大都來自高收入國家和中國的一些前瞻性研究,還沒有來自更廣泛人群的證據(jù)。因此,需要在更加多樣化的人群中闡明久坐不動與疾病和死亡風險的關系,以為減輕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提供重要策略。2022年6月15日,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李偉教授與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Scott Lear 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子刊 JAMA Cardiology 上發(fā)表了題為:Association of Sitting Time With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來自5大洲21個國家超過10萬人的調查,進一步證實久坐不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而且,這種風險在中低收入國家更為突出。
該研究結果表明,參與者自我報告的久坐時間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呈正相關,這與之前的 Meta 分析以及近期來自中國的前瞻性隊列分析一致。此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與久坐時間相關的復合結果(全因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以線性方式增加,這表明客觀測量的久坐時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線性關系。當按照國家收入水平分層是,他們觀察到與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的參與者相比,這種風險關系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國家更為明顯。研究人員表示,看電視的時間在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低的人群中更為常見,與其他久坐行為相比,看電視時間與結果的關聯(lián)性更強,這可能是由于同時存在不良的膳食習慣和長期的久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