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吃什么中藥好?痛經是女性經期常見的癥狀之一,痛經能讓患者感覺痛苦無比,渾身發(fā)抖冒汗,甚至昏厥。治療痛經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來了解下痛經吃什么中藥好?
痛經吃什么中藥好?
1、一般經前1~2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月經量少,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血塊排出后痛減,胸脅、乳房脹痛,以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膈下逐瘀湯加味,當歸、赤芍、劉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紅花、延胡索、五靈脂、烏藥、香附各12克,枳殼、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參30克。
2、益母草:主要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把益母草75克、紅棗6粒、瘦肉200克放入鍋內,水開后改用小火煮2小時,放鹽,然后就可以飲用了。
3、當歸白芍:當歸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靈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懷牛膝、川芎各12克,吳茱萸、肉桂、澤蘭、紅花、甘草各8克。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每次于月經前5天開始用藥,服至月經來潮時停服。連續(xù)服2~3個月經周期。
4、化膜湯:生蒲黃10克(包煎)、血竭末6克、延胡索15克、炙甘草5克,經前2天煎服。
5、冬葵子:用冬葵子1公斤,大青鹽1公斤,鐵鍋炒熱,軟布包裹,置臍及少腹熨之,每日1~2次。
6、經前、經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熱痛減,月經量少,色暗有塊。治則為溫經化瘀、散寒利濕,少腹逐瘀湯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蒼術各9克,沒藥、赤芍、蒲黃、五靈脂、烏藥、吳茱萸各12克,當歸、茯苓各15克。
7、阿膠可促進血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成,還能促進鈣的吸收。多用于治療各種出血或貧血等。優(yōu)質的阿膠1克,砸碎后,放入大碗里加入兩小勺黃酒,放入蒸鍋蒸至阿膠全部融化,加入少量紅糖,待糖融化后滴入數滴酒出鍋。
8、溫經散寒湯:溫經化瘀,散寒止痛。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紫石英20克,五靈脂12克,金玲子10克,葫蘆巴6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葉6克。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9、嗅聞法:川烏、草烏、蓽菝、良姜等量研末,搐入鼻孔則痛止。經前5-6天搐人鼻孔嗅聞,每日3次,痛止停藥。
10、大薊15克,水煎溫服,每日1次,每月月經來潮前4~5日開始服藥,服5日為1個療程。
11、經后1~2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陰部下墜,痛而喜按喜揉,月經量少。以益氣補血止痛為治則,圣愈湯加減,人參(先煎)、當歸、熟地、雞血藤各15克,黃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紅花12克。
12、紅花性溫,味辛,用于經閉、痛經、跌打損傷。取雞蛋1枚,打一個口,放入藏紅花2克,攪勻蒸熟即成。月經來潮的第二天開始吃,1天吃1個,連吃9天,然后等下一個月經來潮的第二天再開始服,持續(xù)服3~4個月經周期,可以疏散淤血、溫暖子宮。
13、丹參芍藥湯:丹參、赤芍、烏藥、香附、五靈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術各10克,吳茱萸3克,肉桂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14、女貞子10克,甲魚1只,女貞子用布包同甲魚一起煮,放調味食用。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yī)院網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任編輯: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