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吞吐咽功能衰退,在服用較大顆藥丸時,可能會出現(xiàn)難以吞咽或藥物觸碰到食道壁,從而出現(xiàn)喉嚨不適或藥物黏附在嗓子里的情況。
粘嗓其實是錯覺
有人在服藥時習慣干吞,藥物觸碰到較為干燥的食道,刺激食道引起痙攣,患者也就出現(xiàn)了不適及異物感。只需要多喝幾口水,異物感會在3分鐘~5分鐘消除。
后仰、干吞、咬碎皆為誤區(qū)
不少人在服藥時直接干吞,也有的人習慣先喝口水,然后再仰頭把藥丸吞下。這兩種方法都有其缺點,干吞容易刺激食道,而后仰式服用膠囊容易造成嗆咳。還有的患者會因為藥丸過大而將其咬碎。這種做法并不推薦,特別是緩釋劑和控釋劑,這些制劑在藥物表面覆蓋有一層保護膜,一旦藥丸外層被破壞,長效釋放藥效的作用也會消失。
溫水前傾讓藥片“一路順暢”
在服藥前,先飲用適量溫開水,濕潤口腔和嗓子,可減少藥物在口腔中發(fā)生黏著。將藥物置于舌上,喝水后不要急于下咽,而是將頭向前傾,再順勢將水和藥丸一起吞服。順利服藥后再喝一些水,既可降低藥片黏附于食管的風險,也可減少藥物在口腔或食管中的殘留。服藥時盡量采取坐位或站位,不要躺著服藥。不要用熱水送服。
喝水多少視藥物而定
日常生活中,整個服藥過程一般攝入200毫升的水為宜。但就某些藥物來說,喝水量的多少卻影響著藥效,具體如下:
多喝水:諾酮類、磺胺類、阿昔洛韋、抗痛風藥物苯溴馬隆等容易在尿路形成結(jié)晶的藥物,服藥期間需多喝水。阿侖膦酸鈉對食管有刺激性,在用藥時要喝大量的水,使藥物迅速達到胃部。退燒藥在用藥后也需增加飲水量,避免因出汗過多導(dǎo)致脫水。
適量喝水:胃黏膜保護劑、糖漿劑及含片這三類藥物在服用后,喝水過多反而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相關(guān)鏈接 一日三次 藥該怎么吃
很多人以為一日三次的藥就是按一日三餐的時間服用,這其實是個誤區(qū)。一種藥一天吃幾次,是藥師根據(jù)其24小時的血藥濃度而定的,所以服藥的間隔時間也應(yīng)該全面考慮24小時。以一日三次的藥物為例,應(yīng)該將24小時平均分為3份,即每隔8小時服藥一次,才可保證其血藥濃度長效穩(wěn)定。如間隔時間太短或太長,都可能影響藥效。
吃藥注意事項中,餐前通常指空腹,此類藥物空腹服用可更好地吸收藥效;餐后則指飽腹狀態(tài),從而避免藥物損傷胃腸道。餐前服藥指餐前半小時,餐后服藥指進餐后15分鐘~30分鐘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