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2. 諸葛亮 列子
3.A
4.不內(nèi)心恬淡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屏除雜念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5.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
【分析】
2.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一空:《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第二空:《杞人憂天》出自《列子》。作者列子,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3.
B.有誤?!跋辔ァ钡摹拔苯忉尀椋簰仐?、舍棄;
C.有誤。“年與時馳” 的“時”解釋為:時光;
D.有誤?!皣说乐钡摹暗馈苯忉尀椋赫f、談論、傳播;
故選A.
4.
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字詞:淡泊,內(nèi)心淡泊,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志,明確志向;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達到。
5.
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墩]子書》一文中,諸葛亮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勸勉其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其中心觀點即第一句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惰饺藨n天》講的是一個杞國人總是害怕天塌下來,從此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的寓言故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會經(jīng)常杞人憂天,擔心一些沒有必要擔心的事情。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反其意而行之;從積極地角度分析,人要具有憂患意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處在憂患中可以使人生存(生于憂患)。據(jù)此填空分即可。
【點睛】
參考譯文:
【甲】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乙】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br>那個人又說:“那地壞了又怎么辦呢?”
開導他的人說:“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