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語講要 述而第七》(一)

《論語講要 述而第七》 

(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老彭,先儒注說不一,或以為一人,或以為二人,或二說並存,然多數(shù)主張為一人。若依包咸、朱子所據(jù)《大戴禮記》,則老彭之賢大夫。若依楊慎《丹鉛總錄》所據(jù)《三教論》及《莊子》所引,老子為《尹喜》談《容成氏》所說五千文,證明述而不作,則老彭當(dāng)為老子。

述而不作者,敘述前人之學(xué),而不自己創(chuàng)作。信而好古,信古人之有道者,好古人之樸實者也,例如先進於禮樂,野人也。野不失其真,故用之則從先進。竊比於我老彭者,自比於老彭。我老彭之我,示親切之意。如注:「我,親之之辭?!?u>老子但述《容成氏》之言,故孔子比之。

 

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此說求學(xué)修道之法。首將所學(xué)默記於心中。其次須知,學(xué)無止境,故須學(xué)不厭足。如此則非記問之學(xué),故可以誨人。但非一誨而成,故須不倦。孔子是聖人,教人亦望其能成聖人,未至於成,則不能倦。默學(xué)誨三者,何有於我哉。

本《集解》:「鄭玄曰,人無有是行於我,我獨有之也。」

《集註》:「何有於我,言何者能有於我也。三者已非聖人之極至,而猶不敢當(dāng),則謙而又謙之辭也?!?/font>

宦懋庸《論語稽》:「孟子引夫子與子貢言,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此篇若聖與仁章,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夫子固以學(xué)不厭誨不倦自任者,而何至無因為是謙而又謙之辭乎。然謂人無是行惟我獨有,則又近誇大,尤非聖人語氣。此蓋當(dāng)時不知聖人,謂必有人之所不能有。故夫子言,我生平不過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耳,此外亦何有於我哉,似為得之?!?/font>

此章要義,在教人學(xué)道。默者寂也,識者明記也。寂然不動,而又明記不忘。此是孔子志於道之境界。心安於道而不移,即默即識。學(xué)也,誨也,皆不離道。全心在道而忘其我。故曰:「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德者,乃人所固有之明德。心初動時,覺之,猶未失其明。不覺,妄動,則昧矣。昧則轉(zhuǎn)為兇德。故須修之,使復(fù)其明。此即《禮記·大學(xué)》所云明明德。學(xué)是學(xué)術(shù),必須講究。聞悉奧義,當(dāng)遷徙之,如義而行。一本徙作從,亦通。不善是過,貴能改之。是吾憂也者,此勵學(xué)者之辭,設(shè)使學(xué)者不修不講不徙不改,乃教不成矣,聖人引以為憂。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申申如也,正直自然。夭夭如也,和藹之貌。孔子閑居時,身心正定而安適,從容而自然。

《說文》「申」字段注:「從│以象其申,從臼以象其束?!故巧暧猩曛敝x。故黃氏三《論語後案》說:「申申如狀其躬之直,夭夭如狀其躬之稍俯也?!勾思瓷昵匀话策m之意。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孔安國注:「孔子衰老,不復(fù)夢見周公。明盛時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也?!?/font>

孔子思念周公,欲行其道,故常夢見周公。後以東周日衰,自己亦已年老,乃不思周公矣,不思則不夢,故有此感嘆。

 

子曰:志於道,據(jù)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此章書為儒學(xué)之總綱,圓該中國文化之體相用。志據(jù)依游是孔子教人求學(xué)之方法。道德仁義是孔子教人所求之實學(xué)。道是體,德是相,皆是內(nèi)在。仁藝是用,皆是外在。仁是用之總,喻如總根,半內(nèi)半外。藝是用之別,喻如枝幹,純屬於外。孔子學(xué)說以仁為本,由仁發(fā)藝,以藝護仁,仁藝相得,喻如根幹互滋。仁原於德,德原於道。道德非中人以下可解,然行仁藝,道德即在其中。如此由體達用,用不離體,中國文化之精神即在是焉。

志於道者。道即本心,亦即真心,寂照湛然。寂者不動,此是定力。照者光明,此是智慧。寂而照,照而寂,定智湛然,恆在本心?!抖Y記·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命,是天然而有之意。性是人人本有,故云天命之謂性。此即人人之本性。率性,古注:「無為而安行曰性之」。無為,非由造作而來,即指本性而言。本性不動,故曰安。行是動念。行曰性之,即孟子《盡心篇》所說:「堯舜性之也?!剐灾词锹市灾x,動念自然合乎本性?!稄V韻》:「率,循也?!寡圆蛔?,即曰道,是謂性體。就循性不變而言,道即是性,性即是道。志者,《說文》:「心之所之也?!剐闹?,即守此道而不離也。守道不離,即是將心定之於道。亦即「默而識之」之意。

據(jù)於德者。不動謂之性,動則謂之心,此心正直,故曰德。真心初動之時,動,起念頭。動義為業(yè),亦名業(yè)相。僅有幾微之動相。不覺初動,接之再動,則有見相。見則昏,謂之昏德。昏即出現(xiàn)妄境。此在《起信論》,名為三細相。妄境出現(xiàn)以後,則有種種粗相,然後煩擾不安矣。若能初動即覺,如已成聖人之孔子,一動即覺。覺而復(fù)明,是謂明德。明則滅昏除妄,即行有所得。《六書精蘊》:「直心為惪」,「行道爾得於心為惪」。惪,即是德字?!吨杏埂贰感薜乐^教」,道體本靜,動則省修,故云修道?!墩f文》:「據(jù),杖持也?!沟氯缯?,必須持之勿失。失持則傾,傾則失正。本性不動,動須省察修持,修不失正,是謂之得。所謂得,非指本性而言。本性無修無得。修是指德而言。即在一念初動時,即時覺之,覺則明而不昏。如此念念省修,則德不昏,故稱明德。此即據(jù)於德?!抖Y記·大學(xué)》云:「在明明德」。「在明」二字即是《中庸》所說的修道?!该鞯隆挂痪V有四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性之初動也。致知,動則覺之也。誠意,覺而明也,明則誠也。正心,明後又須經(jīng)常省修,不令失正也。此是本有之真實知能,由明明德而得,須好學(xué)以培之。行仁,辦治國平天下之事業(yè),須有真知卓見,故須先培知能。

依於仁者?!墩f文》:「仁親也,從人二?!埂稄V雅》:「竺、竹也?!埂稜栄裴層?xùn)》:「竺,厚也?!拱炊榧雍裰?,從人二曰親,從竹二曰厚?!稄V韻》「依、倚也」倚者,因也。有因始有果。《老子》:「禍兮福所倚?!褂纱怂鹬x。凡是對人親切加厚,即是依於仁。仁之意義簡說如此,究其作用,尚須行之有方?!队阂财?u>孔子答復(fù)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孟子《梁惠王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埂抖Y記·大學(xué)》曰:「在親民?!埂吨杏埂吩唬骸赣H親為大?!沽⑷诉_人,皆是親民,親親,老老,幼幼,即能近取譬。是皆行仁之方法?!洞髮W(xué)》「親民」一綱有四目,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由此推展齊家治國平天下。此是仁之事業(yè),必須力行。

游於藝者?!俄崟罚骸杆嚕拍芤?。」又「術(shù)也。」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以及百工技能,皆藝術(shù)也?!睹献印吩唬骸甘悄巳市g(shù)也?!故溉宋┛植粋?,函人惟恐傷人,故術(shù)不可不慎也。故一切藝術(shù)不離乎仁?!稜栄裴屟浴罚骸赣荆我?。」《爾雅釋水》:「潛行為泳。」?jié)撔?、游水底也。按水底即深入沉潛之義。藝是行仁之工具。一切藝術(shù)技能,至為繁多。已成聖人,是智者,是不惑者,無所不知。學(xué)者未成聖人,必須博學(xué),以資推行仁之事業(yè)。古語:「一事不知,儒者所恥。」以有惑而不知,故以為恥。知恥則必勇於學(xué)習(xí)一切藝能。

《中庸》云:「好學(xué)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勾藶橹腥V螄教煜?,即是行道,須憑智仁勇。無智仁勇,不能治國平天下。

《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學(xué)於文,約之以禮。」上四所列曰博,而博約之義禮者,禮為道德仁義之後,又為六藝之首,道德仁義暨諸藝術(shù),待禮而成。倫常、政治、軍備、祭祀、婚喪、教法,非禮皆亂?!抖Y運篇》云:「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构蕦W(xué)道德仁藝,必自學(xué)禮始。學(xué)禮必以學(xué)習(xí)敦倫修睦辭讓為根基。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