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連結保險 投資連結保險(簡稱投連)出現(xiàn)在國內保險市場已經有10年之久,然無論是保險代理人還是客戶,多數(shù)人還是敬而遠之。原因很簡單:銷售過程復雜,而且客戶還有賠錢風險,代理人費力不討好,當年某公司的大規(guī)模投連退保風潮更是讓人心有余悸。時至今日,相信當年沒有退保的人絕大多數(shù)應該已經是收益頗豐,當年的一塊錢,現(xiàn)在已經變成2塊、3塊甚至更多,除非少數(shù)一些誤操作的行為,可能會因此反而收益不高。 投連之所以不被認可和接受,原因很多,保險公司自身的,代理人的,以及整個投資市場的,……,等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它沒有正確的認識,那就更談不上使用了。本文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投連這種產品。 一,選擇投連產品的目的。 投連產品的設置本來目的是針對中、遠期理財目標設置,這一點往往被忽略。之所以出現(xiàn)前面的風潮,原因也在于此。所謂中遠期目標,一般是指至少5年以上的投資,也許長達20年甚至30年。所以,短期獲得收益雖然好,并不是主要目的。理財目標確定,說明這筆錢短期內不會使用。出于中長期的投資打算,才可以選擇投連。 二,投連產品的簡單原理。 投連產品,以類似基金的模式銷售給投資者,資金按照客戶的意愿,分配在不同的投資帳戶里,也可以放在一個帳戶里。這些帳戶按不同的約定比例,去購買各種類型的投資基金。同時,客戶還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去購買一些附加險,比如大病、壽險等等。 三,投連的風險控制。 投連的風險控制,在其設計產品時就已經體現(xiàn)出來。 1,投連往往設置多個帳戶。帳戶特點與風險高低對應。比如,某些高風險帳戶,設置時達到的股票配置比例在70%---95%,風險比較高,但收益也很可觀,因為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有些則設置在30%以下,有些則沒有配置股票,完全是債券,但這類帳戶,你幾年之內,不可能有翻倍的收益,然而它風險也最小。 如果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熟悉,往往可以利用這一點,根據(jù)不同的階段來做些帳戶轉換,規(guī)避風險,提高收益。但這一點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是很難的。畢竟股票市場中,常勝將軍少而又少,即使是很多相當規(guī)模的大基金,也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轉換帳戶,一定要出于中期考慮,對后市失去信心,這一點不同于股票操作,后者可以頻繁做短線。初始階段,可以通過固定投資帳戶比例控制風險,高風險帳戶投資比例少些。如果不在乎短期的賠本,干脆就選擇高風險帳戶做長期投資。 2,利用定期自動轉移功能。如果你不能判斷市場到底如何,那么就通過定期自動轉移功能,把資金從風險低的帳戶,每月轉一部分到高風險帳戶。這樣也可以有效控制投資風險,且收益未必就低。股市里永遠有“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的難題,定期自動轉移是一個很好的應對方法。 3,長期投資理念。如果“不幸”在2000年買入投連,之后經歷了長達5年的熊市,但堅持到今天,相信肯定賺錢了,而且不會少,這就是長期投資的價值。如果你2007年進入,不幸被套在5000點以上的位置,也沒什么可怕的,只要沒在2008年退出,現(xiàn)在也收回了不少成本,有些甚至已經盈利。你永遠無法判斷股市的高點和低點,那還不如把買入時機這個問題留給你信賴的專業(yè)投資人。 四,投連的收益。 投連的收益來源是購買投資基金獲得的收益。翻開某公司一個投資帳戶,查看歷史數(shù)據(jù),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上證指數(shù)在1700點時,此帳戶建立,2008年,當上證指數(shù)再回到1700點時,這個帳戶已經盈利一倍以上。為什么呢?這叫超額收益。并不是每只基金都能獲得很好的收益,如果我們沒時間去琢磨,到底要選擇哪只基金,那讓保險公司的投資團隊去篩選也未嘗不可。 五,投資投連時選擇的交費方式。 投連適合的人群非常廣泛??梢愿鶕?jù)年齡和以及家庭財務狀況來選擇適合的交費方式。對于年輕的工薪一族,如果沒有足夠的積累,完全可以采用每年交的方式,這類產品門檻比較低,每年交很少的費用,就可以參與了。但由于初期扣除的初始費用略高,前期積累可能比較少。初始費用的扣除一般集中在前幾年,以后則不再扣除,而此時由于財務狀況改善,則可以追加投資,更多的資金參與進來,而保險公司不再收取初始費用。 對于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最好選擇躉交方式,即一次性繳費,以后可以定期和不定期追加投資。這種交費方式扣除初始費用較少,如果時機比較好,第一年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收益了?,F(xiàn)在很多產品的門檻已經降低,即使剛參加工作時間很短的人,也可以負擔得起這筆投資。 另外,對于資金比較富裕的人群,完全可以把投連當作一種投資渠道。要知道,這是個分工細致的社會,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交給擅長的人或專業(yè)的人去做,無疑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舉一些實際例子作為參考。 A君,在2005年購買一款投資連結產品,一次性投入10萬,全部放入高風險帳戶。這期間,最高時,帳戶價值已經是將近40萬,經歷了2008年股市暴跌,帳戶價值縮水至30萬,現(xiàn)在已經又回到40萬。其實,肯定有人會想,為什么不在6000點轉到低風險帳戶,然后在2008年,最低點再轉回高風險帳戶呢?我想,這種理想狀態(tài)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除非比股神巴菲特還神。 B君,2001年開始,每月投入1000元在中風險帳戶(平衡型),一年合計12000元,堅持到現(xiàn)在,期間,扣除一定的初始費用,現(xiàn)在的收益是1倍左右。不在乎前面被扣除了比較高的初始費用,因為我們看中的是長期投資。可能有些人會說,你趕上了好時候,股票一直在漲。事實是其間也有2008年大跌的經歷,再者說了,股票就永遠不漲了嗎?6100點就一定是最高點嗎?我看未必。中國股市不過20年的歷史,發(fā)達國家的股市則更長久些,以美國為例,100年來,盡管期間有無數(shù)次的大小調整,但最終,一直保持著上漲的趨勢。中國是個發(fā)展中國家,后勁十足,上升空間更大,我們沒理由對它沒有信心。 下面舉一個實際操作的例子。 某公司投連產品,設置了四個投資帳戶:A、B、C、D。 A帳戶股票配置比例50—75%,債券和現(xiàn)金配置比例25—50%。 B帳戶股票配置比例30—50%,債券和現(xiàn)金配置比例50—70%。 C帳戶股票配置比例0—30%,債券和現(xiàn)金配置比例70—100%。 D帳戶股票配置比例為0,債券和現(xiàn)金配置比例100%。 從以上可以看出,A帳戶的風險略高,B帳戶風險中度,C帳戶風險很低,D帳戶則屬于無風險。 如果只是做長期投資,周期10年以上,完全可以100%放入A帳戶;如果確實不想承擔風險,也不想獲得太高收益,那么可以放入B帳戶或者C帳戶;D帳戶收益過低,如果是短期投資的話,或者作為遺產稅規(guī)避使用,還是可以的?;蛘?,作為臨時過度帳戶,以后做帳戶之間的轉換,也是可以的。 如果投入時,非常擔心短期風險,可以采用定期自動轉移方式,從D帳戶每月按一定比例轉入A帳戶,作為一定定期投資,可以化解市場波動風險。也可以各個帳戶都配置一些,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將來再轉換。 交費時用一次性投入一定數(shù)額比如3萬或5萬,然后每月做一定追加,比如每月500元,相當于基金定投的效果。很多人覺得這是保險費,不想投入過多,實際如果只購買投連,而不附加其他保障,這只是個投資帳戶而已,資金可以隨時取出,不耽誤正常的使用。而且,3、5萬的投資,對于絕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都不是個很大的數(shù)字。我們做投資規(guī)劃時,一定要考慮到這是長期投資,盡量不中斷。 投連的附加險多數(shù)采用自然保費形式,也就是說伴隨風險發(fā)生率逐年增加,每年的保險費扣除也會逐漸增加。這樣的好處是,前期可以有更多的資金參與投資,產生收益。年齡到50歲左右時,要適當降低保險金額,這樣更有利于帳戶的積累。 本人自己也買了投連,2009年7月最高點附近買了5萬元,2009年9月追加投資28000元,全部放在高風險帳戶,現(xiàn)在小有收益,3500元。其間也有賺到5000元的時候,也有虧本的時候。而同期,本人也再次投入一筆資金11萬,做股票炒作,現(xiàn)在是套住10%。究其原因,投連產品的背后是保險公司的專業(yè)投資團隊在操作,而我自己做股票,不可能天天看股票行情,另外,就是自身的水平也不到位,雖然我已經是超過10年的老股民了。短期投資不是我的目的,短期贏利也不是我的目的,那只是數(shù)字上的變化而已,購買它是為了我以后的養(yǎng)老金做打算的,畢竟我才40幾歲,以后我還會追加投資,60歲以后再轉入低風險帳戶。60歲以后是養(yǎng)老階段,此時不應該再讓自己的心情隨著投資市場的波動而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