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發(fā)《中國新課程教育教研》
新課改形勢下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推薦人:胡陽新
湖北省巴東縣第三高級中學 董興平 郵編:444300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第三條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p>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的一重大板塊,也歷來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自古以來,許多教師含辛茹苦探索出了一些良好的教學方式,如課文串講法、重點知識點撥法、提問練習法、師生共同研討法等等,無疑這些方式都很有它的可取之處,不少方式很有利學生學習,易于學生接受。但我又總覺得這些方式都還不夠滿意,因此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一種適合課程標準的新教學方式,在摸索中發(fā)現“以讀代講”這種文言文教學方式很適合我,它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也提高了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上的效率;使學生課堂上化被動為主動,使教師由講學為導學。從我教學一些年的實踐證明,它是文言文教學中一種切之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用各種形式的讀來代替?zhèn)鹘y的講授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特別適合于文言文教學。
讀是千百年來人們從學習文言文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經驗。它是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一把鑰匙。可以說,讀是學習文言文入門的唯一正確途徑,舍此別無它法。文言文雖然已經失去了“活”的語言環(huán)境,但它自身卻有著很強的可讀性,反復讀來讀去,通過口、眼、手指(指讀)三條渠道,字、詞、句自然而然地進入大腦,課文的內容與意旨,隨之融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但是讀而不得法,事倍功半;讀而得法,事半功倍。我們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少作一些空洞無物的“課文分析”,而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來代替?zhèn)鹘y的教師講授。這就是我所提倡的“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1、自讀。
這一步驟的完成主體是學生,完成時間可以是課堂上,也可以是課前。教師在這一步驟中要給學生做些必要的指導,主要要求學生作好幾件事:一、正字正音,讀準字音。文言課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讀字、古音字(如古人名、故地名、古官職名、古器物名稱等),這些都應交給學生課前通過查閱工具書解決好。二、了解課文意思,讀準句讀。一篇課文,只有在弄懂了它的語言意義后,才能更好地讀準句讀,因此課前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并試著讀準句讀。
這步驟在學生完成后,教師可利用幾分鐘通過點名朗讀課文形式,來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要及時發(fā)現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好在字音、斷句、語氣節(jié)奏上等出現的問題。
2、范讀。
這一步驟的完成主體是教師,完成時間就在學生初步朗讀課文之后。教師范讀課文,能準確地讀好字音、句讀,把握好語氣、節(jié)奏,聲情并茂地朗讀好全文。
言傳身教,教師的示范朗讀會激起學生朗讀好課文的欲望,并努力地去探討課文。有了差距才會促使人進步,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自然會發(fā)現自己的差距,會試著仿效讀,并主動地去熟悉課文、鉆研課文。教師的范讀對學生影響直接,好的范讀會深深地感染學生,會使學生對教師更為欽佩。因此,這一步驟需要教師課前認真?zhèn)湔n,深研課文,仔細斟酌句讀,掌握一些誦讀技巧,并反復試讀。
3、默讀。
也稱研讀法。這一步驟是課堂的重頭戲,完成主體是教師和全體學生。文言文誦讀的關鍵是領會課文的內容和字詞句的準確意義,如果對字詞句不求甚解或對課文整體理解模糊,那么誦背起來就會感覺費力不討好,不管讀多少遍都沒有多少印象,并且對課文的內容還是一頭霧水。因此在朗讀一兩遍之后,靜下心來,默默地研讀一兩遍,研讀的主要任務是結合注釋弄清課文字句意義用法,疏通全文大意,把握結構安排等。 學生在課前自讀和課堂再讀基礎上,再次研讀課文,對于再讀過程中發(fā)現的疑問疑難可當堂提出,提出的問題可先由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解答。一些有爭議的、學生不大明白的問題,則由教師統一講解。這樣在課堂上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
4、聽讀。
其實聽讀是另一種形式的范讀,是教師把從網絡上收集的多媒體朗讀資料展示給學生聽,當然也可以是一些配教材的示范朗讀帶。因為這些朗讀資料,不少都是有較高水平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它運用到課堂上,那么學生肯定會提高興趣,仔細品位,并會加以模仿,這樣收效肯定不小。如我上《勸學》一課,就利用網絡查找到了“中學語文教師資源網”上的《勸學》(音頻加視頻)朗讀,把它下載播放給學生聽,學生聽讀后紛紛仿效,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熟悉課文,讀好課文。
學生通過聽兩次范讀和深研課文后,肯定激起了他們朗讀興趣,教師要引導他們讀好課文,爭取朗讀出較高水平,并試著做好下一步“背讀”。
5、背讀。
背讀,就是要在反復讀課文的基礎上強調背誦,在背的過程中同樣要講究讀。教材上的文言課文最好要求學生能全部背誦,因為教材上所選的都是經典名篇,對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很有幫助。其實學生在上面的各種讀后,也已對課文比較熟悉,這時候教師要引導他們進一步讀課文并爭取達到背誦、背讀。在背讀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一段一段背讀,一節(jié)一節(jié)背讀,也可以全文背讀。在要求學生背讀前,教師最好能示范背讀,因為這樣,學生就會有背讀的欲望。在背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不能重背輕讀,要在背中讀,在讀中背。
以上的自讀、范讀、默讀、聽讀、背讀構成了我文言文教學中“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它給了學生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我認為是一種切之可行并行之有效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