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聲,成了“仄平仄仄平”,可以拗救。即一拗三救,成為“仄平平仄平”。
現(xiàn)在詩界里有人這樣說:
野店正分泊(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
野火燒不盡(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
高閣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不是孤平?。ㄩw入聲字,仄)
到家日已曛(仄平仄仄平):孤平!
只應伴月歸(仄平仄仄平):孤平!
他的意思是說:除了尾字平聲外,前四個字里面只有第二個字是平聲,定為孤平,其它的就不是孤平了。其它的句式是不是孤平?我想有待研究。
現(xiàn)在網(wǎng)頁里、論壇里對五言格式的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講的五花八門,不知道聽誰的好,有一些人憑個人意識在講,找了一些古詩做例句。古詩本身就有很多不講究格式的,怎么能夠做例句?我個人認為,只有句子中有兩個平聲連在一起的句子最好,讀起來最有韻味。
格式是這樣規(guī)定的: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大家就按照格式寫吧,這樣不會引起紛爭。 不過“平平仄仄平”可以一拗三救,救了以后,也有兩個平聲字在一起了。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聲,全句除了韻腳外只剩下一個平聲,故稱。一般來說可以“救”,即在適當?shù)奈恢蒙?、補回某個平聲字,使平,仄聲的比例恢復大體上的平衡。
有些情況(如處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兩個仄聲字之間夾一平聲字,前人也稱為“犯孤平”。如:
原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改為:中平仄仄仄平仄
這個雖然是小拗,也要盡量避免。
為了避免“犯孤平”,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諸字也不能不論。
凡是“仄平仄”的句子,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止?二四六字是“仄平仄”時,第三字或第五字中必須有個平聲。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8,什么叫孤仄?孤仄同孤平一樣的道理。 但是,孤仄在格律詩里面還算不上大忌,放的寬一些。例如格式里有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式里寫成了“中平中仄平平仄”。
9,什么叫四連平和四連仄?即連續(xù)四個發(fā)平音的字,或者連續(xù)四個發(fā)仄音的字。寫詩不宜。但在拗救里面出現(xiàn)過,“仄仄平平仄”,可以寫成“仄仄仄仄仄”。一般來說不宜如此,這樣,會對詩的聲韻有影響。
律詩中出現(xiàn)了拗句,一般要補救,這就是“拗救”。拗救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孤平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否則叫做“犯孤平”。
但是,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聲,怎么辦?
可將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該用仄聲的改用平聲,這就把孤平救過來了。這種救法,五言(簡稱一拗三救),七言(簡稱三拗五救)。也叫本句自救,如:
五言
恐驚天上人(李白)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自救格)
七言
未到曉鐘猶是春(賈島)
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仄仄平平仄平(自救格)
2、特拗必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和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仄聲,那么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必須改為平聲,成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這也是本句自救。如:
五言
仍鄰故鄉(xiāng)水(李白)
平平平仄仄,(正格)
平平仄平仄,(自救格)
七言
千載琵琶作胡語,(杜甫)
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仄,(自救)
這種"特拗"句式,多數(shù)用于尾聯(lián)的出句即第七句,成為唐宋詩人的一種時尚。用于其它聯(lián)的出句也有,但較少?,F(xiàn)代人作舊體詩,也常用這種句式。
3,大拗必救。在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仄聲(或五言的三四兩字都用了仄聲),就在對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聲來補償。這樣就成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則成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這是對句相救。如:
野火燒不盡,(出句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原格式)
仄仄平仄仄,(拗格式)
春風吹又生。(對句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原格式)
平平平仄平。(對句三字救)
4,對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如下:
紫竹夜宿雨,出句三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正格
仄仄仄仄仄,變格
媚娘紅繡妝。對句救出句又自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
媚娘紅繡妝,是本句自救,即一拗三救,“紅”字即救了出句的“夜、宿”又救了本句的“媚”字,這個實在太復雜,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要模仿。衣服上的補巴打多了,總是不好看。一首詩里面的拗救最好不要超過兩處。
5、半拗可救可不救。
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沒有用仄聲,只是第三字用了仄聲。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個字沒有用仄聲,只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我個人認為只要詩意好,可以不救。在詩界說法不一,有很多老師強調(diào)補救,如要補救,辦法跟大拗補救一樣。在對句的第五個字補救。
還有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寫成了平聲,也是小拗,但對比前一句要好一點,可以不救。
我們寫詩,盡量不要用拗句。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對于唐宋律詩的了解,是有幫助的。律絕詩里可以有拗句,但詞里不允許有不合詞譜的拗句。
6,最后講一下七言的四種句式,對于一、三、五字的定論,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1,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都可以隨意,
2,每句的第三個字不能隨意的只有一種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字隨意了就是犯了孤平。
(要記住它的長相,中間只有兩個平聲相連的且句末是平聲腳的就是)
其它三種句式的第三個字都可以隨意。即如下三種句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3,每句的第五個字原則上都不能隨意,但是有兩句不是那么嚴格,這兩句是: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在寫詩的時候,如果第五個字出格了,盡量換掉詞語,實在換不了就算了,這叫做“小拗”,也叫“半拗”。(要記住他們的長相,就是只有兩連平和兩連仄的句式,看不見三連平和三連仄的)。
有兩個句式的第五個字不可以任意,它們就是: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兩個句式的第五個字不可任意,如果任意了就成了三仄尾或三平尾。是寫詩的大忌,切不可。(它們的長相好記,就是中間有三連平和三連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