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調查研究2□xuly 發(fā)表于 2005-12-3 6:50:00
3.1.1. 學生眼中的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異同
通過研究、整理、歸納回收的雙起泡圖,可了解學生眼中的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異同。
⑴不同點
學生眼中的概念圖:①節(jié)點之間有連接詞,用來說明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②有層次結構,展示概念之間的包容性;③節(jié)點是單個概念;④不同分枝的節(jié)點之間存在交叉連接,呈網狀結構;⑤有一套嚴格評估標準,便于評價;⑥形式嚴謹,多用于概念較多的理科教學;⑦應用范圍較窄,主要用在教育領域;⑧難于理解,構圖時間較長。
學生眼中的思維導圖:①結構由個人思路而定,便于個人理解記憶;②顏色豐富、使用圖形和聯(lián)想;③問題導向,有利于解決矛盾沖突;④從中心向四周發(fā)散,呈樹狀結構;⑤主觀性強,不便于評價;⑥形式活潑,多用于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的文科教學;⑦用途廣泛,不僅局限于教育領域,只要需要思考的地方就可以使用;⑧構圖較隨意,用時短。
⑵相同點
學生普遍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具有以下相同點:①使用圖形;②由節(jié)點和連線組成;③.語言簡練、形式直觀;④有一定的層次結構;⑤都可用在課堂教學中。
3.2. 關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教學應用的調查分析
3.2.1.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誰更適合課堂教學
調查表明,58.5%的學生認為概念圖更適合于課堂教學,略高于思維導圖,其理由主要是:①概念圖邏輯性更強,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更清晰,更有利于呈現(xiàn)學生的知識結構;②課堂教學尤其是理科教學中概念較多,概念圖可有效整合這些概念;③教師可對學生的概念圖進行評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41.5%的學生認為思維導圖更適合于課堂教學,理由主要是思維導圖更簡單,更形象,學生更容易掌握,構圖效率更高,思維導圖不受局限,更容易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
3.2.2. 學生在學習中更喜歡概念圖還是思維導圖
調查表明,79.3%的學生表示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繼續(xù)使用概念圖,90.2%的學生表示會繼續(xù)使用思維導圖。當問及更喜歡哪種構圖方式時,35.3%的學生選擇概念圖,64.7%的學生選擇思維導圖,可見更多的學生喜歡使用思維導圖。其原因是思維導圖適用的范圍更廣泛,更簡單、更形象、更易于掌握、更易于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思維能力;而概念圖則較抽象、較復雜,難于掌握,構圖困難。但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看,更多的學生認為概念圖的教學效果強于思維導圖。仍有10%左右的學生認為概念圖或思維導圖構圖麻煩、效率低,不符合個人習慣,起不到任何作用,拒絕使用。
3.2.3. 學生喜歡的繪圖軟件
如表4所示,57.3%的學生在創(chuàng)作概念圖時最喜歡使用Inspiration,領先于概念圖創(chuàng)始人Novak先生所在的IHMC開發(fā)的CmapTools。這可能是由于Inspiration提供了豐富的圖標,讓繪制的概念圖更為美觀。
思維導圖方面,學生最喜歡的軟件工具是MindMapper,占有41.5%的支持率,領先最專業(yè)的思維導圖工具MindManager,這也可能是由于MindMapper繪制的圖形更為美觀所致;北京師范大學知識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自主研發(fā)的中文思維導圖工具EasyThinking則占有一成多的用戶,可能是由于這部分用戶英語水平有限。
表4 學生喜歡的繪圖工具
概念圖
CmapTools
Inspiration
MindManager
MindMapper
Word
百分比
35.3%
57.3%
3.7%
2.4%
1.2%
思維導圖
EasyThinking
Inspiration
MindManager
MindMapper
MindMan Personal
百分比
11%
6.3%
19.5%
41.5%
22%
3.2.4. 學生喜歡的構圖任務和構圖形式
如表5所示,38.7%的學生認為教師給出概念和層次結構的構圖方式最好,這與學生認為構圖的主要困難來自對概念圖層次把握不準確相符。40.2%的學生認為小組協(xié)作構圖的教學效果最好,這與其他類似研究結果一致。
表5 學生喜歡的構圖任務和教學形式
構圖任務
填充概念圖
給出概念和連接詞
給出概念和層次結構
只給出概念
只給出主題,開放式構圖
百分比
24.4%
18.3%
37.8%
2.4%
17.1%
教學形式
教師展示圖
教師指導構圖
學生獨立構圖
小組協(xié)作構圖
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
百分比
3.6%
20.7%
18.3%
40.2%
17.1%
另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繪制概念圖的時間長于思維導圖的時間,紙筆繪圖時間長于計算機繪圖時間,學生交流討論越充分,構圖效果越好。
4. 結論與討論
綜合上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學生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最大差異是二者的知識表示能力不同;②學生認為概念圖比思維導圖更適合課堂教學,但由于概念圖過于復雜,實際使用時更傾向于使用思維導圖;③學生更喜歡色彩豐富、操作簡單的構圖軟件。
事實上,根據(jù)諾瓦克(J.D. Novak)對概念圖的描述,概念圖的組成要素是概念、連接詞、命題、層次、連接、交叉連接(Novak, J. D. & Gowin, D. B.,1984);而根據(jù)東尼·博贊(Tony Buzan)對思維導圖的描述,其組成要素是顏色、線條、圖形、聯(lián)想和想像(東尼·博贊,2005)。因此,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兩種不同的知識可視化方法,其本質差別是側重點不同。也正是因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才導致了它們在表現(xiàn)形式、知識表達能力、應用領域、美觀程度、受學術界關注程度等多個方面的差異。
5.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在以下方面存在著不足:①學生應用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時間短,無法對二者形成深刻的認識;②學生學習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渠道是老師的講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師本人認識的影響;③本次研究WebCL回收問卷,在短時間內120多人同時提交問卷,由于服務器負載過重引起部分數(shù)據(jù)的缺失,影響了有效問卷的回收率。
由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使用效果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進行更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研究更有意義。我們擬對這122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在下一學期結束時再次對這些學生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等各個方面產生的影響。
6. 參考文獻
[1]Novak, J. D. & Gowin, D. B(1984).Learning how to lear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