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鴨跖草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國(guó)各地均產(chǎn)。夏、秋二季采收,曬干切段用,或洗凈鮮用。傳統(tǒng)認(rèn)為鴨跖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功效。
雞舌草,碧竹子,碧竹草,竹雞草,竹葉菜,水竹子,竹葉蘭,鴨食草,鴨仔草。
中藥鴨跖草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鴨跖草始載于《本草拾遺》。全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栽培與野生均有。
夏、秋二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切段用。
甘、淡,寒。歸肺、胃、小腸經(jīng)。
清熱瀉火,解毒,利水消腫。
1、風(fēng)熱感冒、高熱煩渴
鴨跖草清熱瀉火力強(qiáng),治風(fēng)熱感冒初起,可配銀花、連翹、薄荷等藥用;治熱入氣分高熱煩渴,可配石膏、知母、蘆根等用。
2、咽喉腫痛、癰瘡疔毒
鴨跖草有清熱瀉火解毒之功,用于熱毒咽喉腫痛,常配板藍(lán)根、玄參等藥用;用于癰瘡療毒,可配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藥用。
3、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鴨跖草甘淡而寒,既能淡滲利水以消腫,又能清泄?jié)駸嵋酝?。治濕熱水腫尿少、熱淋澀痛,可配浮萍、白茅根等藥用。
1、化學(xué)成分
鴨跖草含花色素糖苷類化合物飛燕草素、飛燕草素雙葡萄糖苷-飛燕草苷、阿伏巴苷等,此外,還含鴨跖黃酮和多肽苷等。
2、藥理作用
鴨跖草煎劑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煎服,15~30g。鮮品60~90g。
脾胃虛弱者,用量宜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