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分布在云南、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qū)。含有花色素糖苷類化合物飛燕草素、飛燕草苷、阿伏巴苷等成分,為消腫利尿、清熱解毒之良藥,此外對麥粒腫、咽炎、扁桃腺炎、宮頸糜爛、腹蛇咬傷有良好療效。
鴨跖草功能清熱瀉火。有較強的退熱作用。外感發(fā)熱或熱病高熱,均可應用,可配金銀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強疏散風熱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蘆根等,以加強清熱瀉火作用。
鴨跖草有清熱解毒之效。用于咽痛,瘡瘍,毒蛇咬傷。治咽喉腫痛,配大葉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瘡瘍腫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服或以鮮品搗爛外敷;治毒蛇咬傷,常以半邊蓮等配伍,搗爛外敷或煎水內(nèi)服。
鴨跖草含有大量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可用于鼻衄、尿血、血崩等癥。《滇南本草》:“補養(yǎng)氣血,療婦人白帶、紅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div>
4.利尿通淋
鴨跖草既能利水以消腫,又能清泄?jié)駸嵋酝?。用于水腫,熱淋。治水腫有熱兼表證者,可與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濕熱,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草,木通,淡竹葉等同用。
營養(yǎng)價值
鴨跖草含花色素糖苷類化合物飛燕草素、飛燕草素雙葡萄糖苷-飛燕草苷、阿伏巴苷等,此外,還含鴨跖黃酮和多肽苷等。
1、鴨跖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2、鴨跖草有明顯的散熱作用。藥理實驗證明,鴨跖草能抑制給家兔注射過期疫苗引起的發(fā)熱。臨床觀察也證明,本品有緩和持久的降溫作用。
3、鴨跖草煎液小鼠口服,對二甲苯耳廓炎癥的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為41.8%。
4、有人發(fā)現(xiàn)鴨跖草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ɑ-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利用粗提的豬小腸ɑ-葡萄糖苷酶來檢驗其抑制活性,發(fā)現(xiàn)當以淀粉、麥芽糖及蔗糖為作用底物時,鴨跖草中1-去氧尻霉素,ɑ-同源野尻霉素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這就為鴨跖草用于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注意事項:
適宜和禁忌適宜:小便不利、黃疸肝炎、熱痢、癰疽疔瘡者
鴨跖草具有行水、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適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黃疸肝炎、熱痢、瘧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帶、咽喉腫痛、癰疽疔瘡的患者。
禁忌:脾胃虛弱者
1、鴨跖草性寒,脾胃虛弱者,用量宜少。
2、氣郁體質,特稟體質,陽虛體質,瘀血體質不宜服用鴨跖草。
母嬰宜忌
孕婦不宜服用。
鴨跖草能興奮子宮、收縮血管,并能縮短凝血時間,孕婦服用,有引起胎兒流產(chǎn)或早產(chǎn)的可能,而且鴨跖草性寒,也不利于胎兒的發(fā)育。
嬰幼兒可以服用。
鴨跖草有清熱瀉火之效,在治療外感發(fā)熱或熱病高熱方面有較好的作用,而且鴨跖草還能清熱解毒,嬰幼兒有咽喉腫痛、癰疽疔瘡的癥狀可用鴨跖草治療。
用法用量:
1.治五淋,小便刺痛
鮮鴨跖草枝端嫩葉四兩。搗爛,加開水一杯,絞汁調(diào)蜜內(nèi)服,每日三次。體質虛弱者,藥量酌減。
2.治黃疸性肝炎
鴨跖草四兩,豬瘦肉二兩。水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3.治關節(jié)腫痛,癰疽腫毒,瘡癤膿瘍
鮮鴨跖草搗爛,加燒酒少許敷患處,一日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