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之紐帶”頁面1

“愛之紐帶”頁面2

“愛之紐帶”頁面3

“愛之紐帶”頁面4
美國個案管理協(xié)會(Case Management Society of America)對個案管理的定義為:個案管理是一個包括評估、計劃、執(zhí)行、協(xié)調(diào)、監(jiān)督和評價所選擇的治療服務(wù)的合作性過程,它通過與各方面的交流和合理選擇可利用的資源來滿足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需求,降低醫(yī)療成本,提高服務(wù)質(zhì)量。
鑒于越來越多的專家認同了個案管理在艾滋病領(lǐng)域應(yīng)用中的重要作用,我國也自2013年起借鑒西方經(jīng)驗,逐漸開展個案管理服務(wù)。目前,國內(nèi)個案管理服務(wù)以及個案管理師還沒有完善的認證、培訓(xùn)流程體系,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我國,個案管理是一種以艾滋病患者個體為中心的醫(yī)療照護模式,承擔從就診者篩查到后續(xù)隨訪、就醫(yī)的持續(xù)性服務(wù),著重于溝通與協(xié)調(diào)的艾滋病患者的醫(yī)療照護,同時可以提供降低危險行為等干預(yù)服務(wù)的艾滋病個案管理模式。做好個案健康管理,就能降低醫(yī)療成本,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效減少HIV感染者的危險行為,從而促進醫(yī)療質(zhì)量。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作為首批開展艾滋病個案管理服務(wù)的單位之一,于2013年開始在VCT(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門診開展艾滋病個案管理服務(wù)。目前中心已有個案管理師5名,其中主管護師1名,護師4名;2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xué)歷以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質(zhì),1人具有心理護理師資質(zhì)。
自2013年8月開展個案管理以來,中心已為近千名HIV/AIDS患者建立個案管理檔案,為6000余名患者進行個案咨詢。2014年,中心開通“愛之紐帶”微信公眾號,每周推送艾滋病最新研究進展以及相關(guān)健康教育等信息,已累計推送200余篇。中心每月定期開展艾滋病患者團隊活動,邀請艾滋病臨床專家、疾控中心專家、心理學(xué)專家以及營養(yǎng)師等為HIV/AIDS患者進行相關(guān)知識培訓(xùn),累計開展團隊活動講座50余次。
“愛之紐帶”微信公眾號
2014年,中心開通“愛之紐帶”微信公眾號,每周推送艾滋病最新研究進展以及相關(guān)健康教育等信息,已累計推送200余篇。
“愛之紐帶”頁面1
“愛之紐帶”頁面2
“愛之紐帶”頁面3
“愛之紐帶”頁面4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除上述個案管理臨床工作,我們也與復(fù)旦大學(xué)護理學(xué)院研究團隊積極合作,在VCT門診開展了一系列基于個案管理模式的艾滋病護理研究,包括:艾滋病患者整合式照護研究、基于循證理論的HIV/AIDS患者癥狀管理研究、HIV感染男男性行為人群心理壓力與“同妻”相互關(guān)系的研究、HIV感染父母告知子女病情的干預(yù)性研究,以及同伴支持對HIV/AIDS患者干預(yù)效果的研究等。通過上述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HIV感染MSM人群承受著HIV感染以及同性戀的雙重歧視與壓力,其焦慮、抑郁評分較HIV感染的非MSM人群高;通過一對一的病情告知干預(yù)可以降低HIV感染父母的心理壓力與抑郁評分,提高其社會支持以及自我效能;通過對HIV/AIDS患者提供同伴支持服務(wù),可以提高感染者服藥依從性以及生活質(zhì)量水平??傊?,個案管理在中心艾滋病患者中的臨床實踐降低了HIV/AIDS患者包括焦慮、抑郁、心理壓力等心理學(xué)指標水平,提高了其服藥依從性,改善了其生活質(zhì)量水平。
除HIV/AIDS患者個案管理的臨床工作以及學(xué)術(shù)研究,中心還注重將研究成果進行轉(zhuǎn)化:發(fā)表相關(guān)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5篇;構(gòu)建了《艾滋病患者癥狀管理手冊》、《艾滋病患者病情告知手冊》以及申請并獲批癥狀管理APP專利等。其中癥狀管理APP可為HIV/AIDS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VCT門診動態(tài)信息以及相關(guān)癥狀的自我測評和應(yīng)對策略等,患者還可通過APP對自己的健康信息進行追蹤,查閱自己每次隨訪的實驗室檢測報告,了解自己的健康指標趨勢。此外,該APP還設(shè)置了問題回答互動平臺,患者提交其問題后,中心將會在2~3個工作日予以回復(fù)。
可為HIV/AIDS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VCT門診動態(tài)信息以及相關(guān)癥狀的自我測評和應(yīng)對策略等。
癥狀管理APP頁面1
癥狀管理APP頁面2
癥狀管理APP頁面3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將個案管理作為HIV/AIDS患者的一種隨訪照護形式,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疾病,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實時追蹤與監(jiān)督,有利于對患者的整體性和延續(xù)性護理。
長按二維碼并識別,獲取關(guān)艾助手
特別感謝
感謝孫美艷對本文的貢獻!
參考文獻(向下滑動可瀏覽全部)
[1] Cesta T G, Tahan H A. The Case Manager's Survival Guide: Winning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Practice[J]. Aj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1998, 98(5).
[2] Case Management Society of America. Etrieved february [EB/OL]. (2013-12-08) [2019-02-28]. http//www.gmsa.org/Home/CMSA/Whatis. Case Manager/tabid/224/Default.aspx.
[3] Thompson M A, Mugavero M J, Amico K R, et al. 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entry into and retention in care and antiretroviral adherence for persons with HIV: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in AIDS Care panel[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2, 156(11):817-833.
[4] Shelton RC, Golin CE, Smith SR, et al. Role of the HIV/AIDS case manager: analysis of a case management adherence training and coordination program in North Carolina[J]. Aids Patient Care Stds, 2006, 20(3):193-204.
[5] Schnall R, Gordon P, Camhi E, et al. Perception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use of an electronic record for case management of persons living with HIV[J]. Aids Care, 2011, 23(3):357-365.
小艾醫(yī)生提醒您:
版權(quán)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