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里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可它在醫(yī)院的地位卻很尷尬……
內(nèi)科醫(yī)生說:這是壞疽,要請外科大夫會診,轉(zhuǎn)到外科進行手術。
外科醫(yī)生說:患者血糖不穩(wěn)定,不建議手術,需控制血糖。
麻醉醫(yī)生說:患者近期血糖偏高,先觀察。
護士說:過來洗腳了,3天洗一次,你什么時候做手術???
糖尿病足之所以這么遭人討厭,是因為它味道大,治療效果不好。其實,包括糖尿病足在內(nèi)的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均應重在預防,在發(fā)病初期便將其篩查出來。
篩查并不一定要“高大上”的儀器,一些簡單的篩查手法就夠了。
10g尼龍絲檢查法
檢查開始讓患者手掌或前臂按壓該尼龍絲2~3次,讓患者感受10g尼龍絲產(chǎn)生壓力的正常感覺。
測試應對雙側(cè)足部進行檢查,每個檢查點施壓時間約2~3秒,時間不宜過長;檢查部位應避開胼胝(老繭)、水泡和潰瘍面等;
建議檢測點為第1、3、5趾腹,第1、3、5跖骨頭處,足心,足掌外側(cè),足跟及足背第1、2跖骨間共10個點,至少有一次不接觸患者皮膚,有8個點或以上可觸知為陽性,即正常。
128Hz音叉檢查震動覺
將震動著的音叉放在患者肢體的骨隆起處如內(nèi)外踝、腕關節(jié)、髖骨、鎖骨、橈骨等處的皮膚上,讓患者回答有無震動的感覺,檢查時要上、下對比,左、右對比。
如患者回答無震動即為震動覺障礙。見于脊髓后索損害。但是正常老年人下肢的震動覺減退或消失也是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
痛覺檢查
用大頭針的針尖以均勻的力量輕刺患者皮膚,讓患者立即說出具體的感受。為了避免主觀或暗示作用,患者應閉目接受檢查。
檢查時注意比較兩側(cè)對稱部位,檢查后記錄感覺障礙的類型(正常、過敏、減退、消失)和范圍。
如為局部疼痛,則為炎性病變影響到該部末梢神經(jīng);燒灼性疼痛見于交感神經(jīng)不完全損傷。
觸覺檢查
讓患者閉目,用棉簽觸其皮膚,請他回答有無感覺,無感覺者為觸覺障礙。觸覺障礙多見于后索病損。
觸診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
患者取臥位或坐位,醫(yī)生用二指或三指在拇長伸肌和趾長伸肌腱間捫及足背動脈。在內(nèi)踝后緣和跟腱之間中點觸摸,踝關節(jié)背屈時較易摸到脛后動脈搏動。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能確定是否存在周圍神經(jīng)病變,進一步確診就需要用到肌電圖。
肌電圖
適應證
1.神經(jīng)疾病引起的手足麻木、無力、疼痛及其他感覺異常。
2.各種外傷導致的神經(jīng)損傷。
3.頸椎病、腰椎病導致的神經(jīng)損害。
4.神經(jīng)-肌肉接頭疾病。
禁忌證
1.有出血傾向、心臟起搏器、心律轉(zhuǎn)復設備等患者;
2.易患反復及系統(tǒng)性感染者;
3.服用影響神經(jīng)-肌肉傳遞的藥物者,如新斯的明等,檢查前需停藥24小時。
其他感覺的檢查方法
溫度覺檢查
分別用涼水(5-10℃)試管和熱水(40-50℃)試管,輪流接觸患者皮膚,觀察其能否辨別冷熱,如不能辨別即為溫覺障礙。溫度覺障礙見于脊髓丘腦側(cè)束損傷。
兩點辨別覺
患者閉目,用分開的雙腳規(guī)刺激兩點皮膚,如患者有兩點感覺,再將兩腳規(guī)距離縮短,直到患者感覺為一點為止。其正常范圍有指尖2?4mm、指背4?6mm、手掌8?12mm、手背2?3cm、前臂及小腿4cm、上臂及股部6?7mm、前胸及背部4?7cm。對稱測量對比偏差過大則為兩點辨別障礙,多見于額葉病變。
圖形覺
囑受檢者閉目,檢查者用竹簽或筆桿在其皮膚上畫一幾何圖形(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或數(shù)字,讓其辨別。如辨別錯誤即為圖形覺障礙,圖形覺障礙提示丘腦水平以上的病變。
位置覺:
囑受檢者閉目,檢查者將其肢體擺放成某種姿勢,讓受檢者說出所放的位置或用對側(cè)相應肢體模仿。
如患者表達錯誤則為位置覺障礙,說明傳導深感覺的神經(jīng)纖維或大腦感覺中樞病損。
運動覺:
檢查者輕捏患者的手指或足趾兩側(cè),上下移動5°左右,讓受檢者說出肢體被動運動的方向(向上或向下)。幅度由小到大,以了解其減退的程度。
如受檢者表達錯誤則為運動覺障礙,見于傳導深感覺的神經(jīng)纖維或大腦感覺中樞病損。
皮膚定位覺:
檢查者用手指輕觸受檢者皮膚某處,讓其用手指出被觸碰位置。皮膚定位覺異常見于皮質(zhì)病變。
本文轉(zhuǎn)自白球鷹夜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