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異常
1.大便異常
(1)在溫熱病中,便秘的產(chǎn)生多是陽明糟粕與燥熱互結(jié)于腸腑,傳導阻滯而發(fā)便秘。這種便秘當然以消導攻克為主。
(2)濕熱病中,多是濕阻氣機,因氣機不暢大便也秘而不解,但經(jīng)過3~4日后,大便欲解,定非干結(jié),乃初硬后溏,或溏薄不實。非屬陽明之燥熱,乃濕阻氣機耳。當宣郁化濕以利三焦。
(3)津枯腸燥。溫病后期,津液受傷,無水舟停,數(shù)日不大便,此屬陰過傷,舌紅脈細,當以增液潤燥方法,或酌用增液承氣湯。
(4)血少陰傷,陰虛水少。素體血虛,血虛肝失其養(yǎng),肝熱灼液,腸間失潤,大便經(jīng)常秘結(jié),當須養(yǎng)血濡潤之,常用當歸補血湯。
2.下痢
(1)濕熱挾滯:濕熱挾滯,阻于腸間,腹中作痛,大便溏滯不爽,色如黃醬,當用清化濕滯為法。
(2)邪熱下迫:邪熱蘊郁,肺氣受灼,肺移熱于大腸,故下利熱臭,肛門灼熱,來勢甚猛,當以苦泄折熱方法。
(3)熱結(jié)旁流:邪熱內(nèi)迫,燥屎內(nèi)結(jié),純利稀水,惡臭異常,此屬火熱,當以泄熱苦堅。
3.小便異常
(1)表閉:表受風寒之邪外閉,皮毛者肺之合也,久則肺氣不利,三焦運行失常,膀胱氣化漸差,小便淡黃。先治表閉,三焦通調(diào)則小便自利矣。
(2)里熱:溫邪蘊熱,陰分受傷,熱灼則津液受傷,身熱日重,脈象滑數(shù),小便深黃且熱。當治其熱,小便自愈。
(3)熱邪深入血分:血分受熱之煎灼,津液大傷,小便赤紅,狀如紅茶。
(4)內(nèi)科實證:熱邪蘊郁于內(nèi),積滯阻遏不行,形成腑實,小便淋漓不暢,并有尿頻之象,脈滑有力,舌苔老黃厚。當以攻下方法。
(5)一般虛證:溫病后期,或雜病初愈,腎陰枯涸。尿少,低熱,脈細且數(shù)。當以滋養(yǎng)肝腎方法,治在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