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引發(fā)了老師和家長們的廣泛討論。當大家都在羨慕別國教育理念、抨擊我國教育方式的時候,我想起了在2015年,英國BBC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這部紀錄片講述了5位中國頂級教師,到英國博航特中學任教,用為期一個月的中式教學,挑戰(zhàn)英國本土教育的故事。
英國學生在國際競爭中,相對來說處于比較落后的位置,而中國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平均領(lǐng)先英國同齡人三年以上。面對這一嚴峻的教育形勢,倫敦大學與BBC聯(lián)合開展了這項教學實驗項目,旨在相互交流和借鑒教學方法,提高英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在一個月的教學實驗結(jié)束后,將由第三方機構(gòu)出題,檢測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到底孰優(yōu)孰劣。
對于中國老師們來說,在短短28天內(nèi),教導50名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的13歲學生,用全新的方式學習和思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萬事開頭難。
盡管在來英國之前,老師們已經(jīng)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第一周里,維持課堂秩序卻成了首要內(nèi)容。
學生們上課交頭接耳、打鬧說笑,這在中國的課堂上,是明令禁止的,但在英國學生看來,這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中英教育理念的第一次正面交鋒,自此拉開了序幕。
老師在課堂上不停地強調(diào)紀律問題,然而學生們卻并不買賬。在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慫恿下,學生們的課堂紀律越來越差,有的學生甚至在上課期間公然用熱水壺燒水泡茶,這種帶有示威性質(zhì)的故意搗亂,讓中國老師們頭疼不已。
無奈之下,中國老師們只好求助于博航特中學的校長和老師,但是,這也沒有真正起到作用。學生們只在校長前來巡視時保持良好的紀律作風,而每當校長離開教師,他們依舊我行我素。
中國老師和英國學生們的沖突,在第二周達到頂峰。
在講到儒家思想時老師說道,”在儒家思想的觀念中,父母永遠是對的?!?/p>
話還沒說完,就遭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反對。
在老師講到中國學生的使命是為了國家而努力奮斗時,學生當即提出異議:人應該做自己,人活著也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
當中國老師忍無可忍地說,英國學生的能力比中國學生差時,英國學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不滿。一個名叫蘇菲的女孩直接當著老師的面說,“你這樣說太無禮了,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不能對孩子說這個,你太過分了!”
在中國,幾乎沒有學生敢去挑戰(zhàn)老師的權(quán)威,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幾位老師都顯得很無助。
與此同時,教學工作似乎也已經(jīng)沒有辦法再繼續(xù)下去了。習慣了自我探索的英國學生很難適應中國教師快節(jié)奏的授課方式,而當他們跟不上老師思路時,他們很快便喪失了對課堂的興趣,轉(zhuǎn)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文化差異造成的沖突愈演愈烈,叛逆的學生們?yōu)榱朔纯苟纯?,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面對失控的學生和課堂,中國老師們的耐心也逐漸消耗殆盡,他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和自我懷疑當中。
“窮則思變”,為了完成既定的任務,不給中國教育丟臉,中國老師們開始著手改變教學策略,試圖通過全面的文化滲透,來改善師生關(guān)系、調(diào)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讓學生們充分了解中國文化,老師們可謂是用心良苦,他們教學生跳傳統(tǒng)的中國扇子舞。
課間帶領(lǐng)學生們做眼保健操。
和學生們一起包餃子,讓他們體驗傳統(tǒng)的中國美食。
送給他們中國的傳統(tǒng)玩具“九連環(huán)”。
老師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們對中國文化越來越感興趣,對老師們也沒有那么排斥了。在此基礎上,老師們還在班里舉行了選舉,選出了幾位同學協(xié)助管理課堂秩序,并召開了家長會,想借由家長的力量,共同推動孩子們的進步。
家長會上,老師們的真誠和謙遜贏得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中國老師們的局面終于迎來了轉(zhuǎn)機。
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學生似乎覺醒了,他們漸漸開始把心思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此同時,中國老師與比較淘氣的學生進行了一對一的談話,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鼓勵的方法很快奏效,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證明自己的潛力。
這種昂揚的斗志一直持續(xù)到考試前夜。
4周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學生們迎來了第三方的教學成果檢驗。當最終成績出爐時,中國教師們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們所教授的班級,成績要高于采用英式教學方法的班級。
作為一個中國人,這樣的結(jié)果當然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 在完全陌生的異國他鄉(xiāng),5個中國教師,面對50個叛逆的英國學生,能在1個月的時間里,普遍提高他們的成績,這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但是,反觀這1個月的教學過程,中式的教學方法就真的完美無缺嗎?
首先,毫無疑問,我們的教育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必然是有一定優(yōu)勢的。
1.中式教育讓學生更有集體主義精神
每個清晨,中國老師們都會帶領(lǐng)班里的學生在操場升旗、做早操,這是博航特中學的學生們從來都沒有過的體驗。雖然有的同學也在嬉笑打鬧,但大家一起做同一件事,能讓班集體更有凝聚力,也更能激發(fā)學生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博航特中學的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對此大為贊賞,他表示,大家一起做早操的形式簡直棒極了,他想讓全校一千六百名學生,都在操場上做早操。學生們也十分喜愛做早操,紛紛稱贊“早操點亮了一天的學習生活”。
2.中式教育下的學生更懂得尊師重道、敬畏知識
中國的學生們,從小就被教導尊師重道,他們?yōu)槿酥t遜有禮、不卑不亢,上課時課堂秩序井然,老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而英國的學生,他們雖然敢于質(zhì)疑權(quán)威,但在課堂上大聲說話、隨意走動,顯然缺乏對老師應有的尊重。
一名參與該實驗的中國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學生成績落后的根本原因所在——他們的態(tài)度有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習不僅是權(quán)利,更是責任。
在這部紀錄片在播出后,很多英國人開始反思他們在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有英國網(wǎng)友坦誠道,“我對學生們不尊重來訪老師的行為感到非??謶?,他們完全不關(guān)心和理解老師,反而認為粗魯是理所應當……敢于提問和勇于犯錯都是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但在課堂上用錯誤的行為打斷他人的學習、質(zhì)疑老師的權(quán)威,是這個實驗的失敗之處。”
3.中式教育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我們所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是能夠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在將來與其他國家的學生面臨競爭時,我們的綜合能力顯然更強。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在學校教育中融入適當?shù)膶Ρ群透偁?,也是讓學生提前適應社會競爭的重要機會。
英國QS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球高校就業(yè)競爭力排行榜顯示,中國共有8所高校入圍全球150強。在該榜單上,美國大學仍以絕對優(yōu)勢領(lǐng)先,但中國依然是表現(xiàn)最好的亞洲國家。
4.中式教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斗志
有一句英語諺語是這樣說的,“Don't be afraid of pressure, because it can put the stone into diamonds,”不要害怕壓力,因為它能把石頭變成鉆石。用我們的說法,就是“有壓力才有動力?!痹谥袊蠋焸兊倪@次實驗中,很多英國學生都感受到了中式教育所帶來的壓力,而他們也被壓力激起了昂揚的斗志。
學習好的學生,在中式教育的影響下,成績變得更好。
另一位學生也表示,她原以為班里的每個人都很懶,但在中式教育的壓力下,大家都變得很努力,她對此而感到十分驚訝。
博航特中學的體育老師霍格說,學生們盡管不那么喜歡為了考試而訓練,但他們都還是拼了命地想要通過每門考試,這對于學生們來說是有意義的,這就是中式教育帶來的成效。
當然,中式教育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真正完美的教育方式。
就像科學課老師楊君所說的這樣,我們的教學方式確實有些死板,老師講授、學生接受,有些學生適合這種教學方法,但有些學生也的確不適合,我們應該向英國學習,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學。
教授數(shù)學的鄒連海老師也說到,希望中國的教育可以更多地關(guān)注到學生的個性和潛力。
在我看來,《中國老師來了》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一部對比中英教育孰優(yōu)孰劣的紀錄片,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對我們教育現(xiàn)狀的思考和總結(jié)。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看到了兩種教育方式各自的優(yōu)缺點,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優(yōu)缺點,去改進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真正缺失的東西。比如,如何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如何讓孩子永葆好奇之心,如何用語言正確引導孩子,如何跟孩子做朋友,等等。
《他鄉(xiāng)的童年》導演周軼君說,“我們要有一個共識,就是未來從來不只有一個樣子,”在充滿競爭的當今社會中,如何統(tǒng)籌兼顧孩子的能力和興趣,或許是值得家長和老師們仔細思考的問題。
我是@蕪里霧,專注兒童教養(yǎng)和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