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軍 作品
劉恩軍 作品
文/魏翰邦
劉恩軍先生的花鳥畫是別具一格的,無論形式、色彩、還是精神氣韻,都是耐人尋味,讀來意味深長,你總可以讀出別樣的另類的意味來,不似如今的畫家書法家動輒用嘴和媒體來證明自己的繪畫水平和不同尋常。劉恩軍的花鳥畫的突出特點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劉恩軍 作品
劉恩軍 作品
筆墨精良
說劉恩軍先生的花鳥畫筆墨精良,不是說他的筆墨按一般意義理解的筆墨如何精細、花鳥形象如何相像,而是說他的筆墨色彩在表達相關物象時的干練和準確,符合中國花鳥畫的藝術要求,能準確表達花、鳥繪制形式傳遞的創(chuàng)作主體的理想藝術境界。劉恩軍先生用筆運色總是顯得胸有成竹,干凈利落,直奔主題,不做多余的渲染,表現(xiàn)在筆墨的色彩的純和凈上,專注于畫好花和鳥,用花和鳥本身來擴張氣氛,而不是用過多的環(huán)境描述來啟發(fā)受眾。所以他的畫總顯得有點孤傲、霸氣和不合群。但他的畫絕不簡單,相反,他能盡情充分地發(fā)揮毛筆的特性,逆鋒、絞轉(zhuǎn)、枯筆、中鋒、長線條等等這些當今畫家們已不太習慣,以至無能為力的毛筆運行技巧,他都能自如施展,寫意處寥寥幾筆,絕不繁縟,工細處精心揮運,毫不含糊,筆墨色彩準確表現(xiàn)題材的形式和架構(gòu),筆墨到處精神到。如他勾勒花卉的莖、藤之類,都能自由的制造出立體、堅韌、彈性及有內(nèi)涵、有技術難度的線條來,能夠生發(fā)出物質(zhì)自有生命開放生長的意義。如他對白梅花寥寥數(shù)筆的清楚勾勒,對潑墨荷葉的肆意洇漲,對荷花主干架的長鋒枯筆伸展,都以恰到好處為目標,絕不做畫蛇添足之事,梅花、荷花的品格躍然紙上。
劉恩軍 作品
典雅含蓄
劉恩軍先生花鳥畫的用墨用色獨特而且十分講究。第一特點是用墨用色比較喜歡濃重的、大塊的、厚重而含蓄,節(jié)制有度,大塊留白處一塵不染,墨色濃重處黑云壓城,色彩集中處似朵朵彩云漫卷而來,空與實、薄與厚、淡與濃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視覺上:沖擊受眾心理,精神上感染受眾心境,是形式的震撼,更是形式之下色彩源源不斷噴薄而出的內(nèi)在氣脈感染著觀眾。我一直認為,大塊留白、大片用色是考驗畫家、藝術家有膽識的試金石。第二特點是劉恩軍先生用色濃重而不俗氣,莊重而典雅。他用色比較多的吸收了敦煌壁畫和唐卡藝術樣式中的色彩,在濃烈厚重的色彩中賦予豐富的層次和一定的光感,使色彩有立體感、古舊感、層次感和透明感,通過色彩渲染氣氛,我認為劉恩軍先生是深諳墨粉五彩這一道理的。他大膽的較多運用藍色、黃色、咖啡色:顯得莊重而不呆板,華貴而不艷麗,在凝重中有一份鮮活。如他畫的梅花,只勾粗獷的邊線,中間大塊留白,白梅躍然紙上。他畫墨荷在大片黑色中較多地融入了灰色,厚重中又透著絲絲透明,在黑色墨塊中有光線的深入感。他從敦煌壁畫和唐卡中吸收后又通過自己的方式釋放出來,把花鳥畫畫的高貴、典雅和具有當下的時代感。劉恩軍花鳥畫的用色既單純又復雜,單純指一幅作品中色彩并不多,但恰恰在這種單純中色彩的層次十分豐富,而且有縱深感和持續(xù)感,在莊重典雅的色彩中透著歷史文化的厚重。
劉恩軍 作品
劉恩軍 作品
精神到位
劉恩軍先生花鳥畫在大的感覺上是以寫意為主。但這種寫意卻是有節(jié)制的,他并不逸筆草草地做高度寫意狀,總是保持花鳥較完整形象之上的有限寫意。他長于書法,使他的筆墨線條瞬間性和立體感很強,畫面中粗獷線條支撐下歪斜的籬笆、孤單的葛藤、質(zhì)樸的泥罐、蒼勁的荷莖,大面積推開的淋漓的墨彩,夸張而神完氣足。讓人感動的是他并不以宣揚這種淋漓膜材和書法線條為能事,而是僅僅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手段,簡練地、大膽地、果敢地運用到他的畫中,使他的花鳥畫特別是花卉畫顯得像花又有山水的磅礴。畫中所逸出的人文精神一目了然,梅花的高潔、菊花的清冷、荷花的孤傲和松柏的霸氣,畫面呈現(xiàn)一派生機和天趣。劉恩軍先生花鳥畫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更多地以“寫”見長,秉承了中國畫的傳統(tǒng)理念,寫意處有象可尋,工細處無跡可求,神采至上,絕不炫耀技法而傷及畫的精神特征使畫顯得繁瑣、冗長。他的畫總保持一種簡潔、純凈的格調(diào)和神秘的氣息,真正傳承了中國文人依托花鳥畫抒寫性靈的良好傳統(tǒng)。透過劉恩軍先生的花鳥畫,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對觀實生存環(huán)境的關注,對大自然物質(zhì)生命的欣賞和親近、對民間生活的感念。那些枯荷、籬笆、紅辣椒、泥罐罐,無不散發(fā)著沉重的生命嘆息,無不寄托著埋藏于作者思想深處的生存信念,正所謂一草一木總關情,一山一水見性靈,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涌動于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倔強而旺盛的生命之氣,以及作者在繪畫藝術上的自強不息和一意孤行。
劉恩軍男,漢族,別署左林軒,1954年10月生,山東萊蕪人。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全軍及省市重大展覽。2005年應西安美術學院邀請,在該院成功舉辦個人書畫展,并有作品被該院收藏。諸多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國家地理》、《文化》、《藝術名家》、《中國西藏》等報刊雜志。并有多部書畫電視專題片面世。1995年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書寫長達24米的長詩《狂雪》碑文,成為該館長期陳列展品。
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金城文化名家,甘肅美協(xié)會員,甘肅長河花鳥畫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