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常常總是作為西洋繪畫的一種附庸形式而存在。一般說來,人們并不把它當成一種獨立的繪畫類別,
其實,有許多速寫作品看是毛糙、草率,卻很精彩,也無法手工復制。
【以下作品皆為本人創(chuàng)作】
“速寫”全憑手工操作,繪畫其間“靈氣”充盈,充滿極其微妙的“隨機變數”,有著只認程序、沒有智商的相機、電腦難以抵達的“無上境界”......
(下圖:速寫《昆明·滇池》2007年作)
“速寫”的繪畫過程,有著無窮的魅力和樂趣。“速寫”的形式不但可以采風,也可以面對眼前的景致即興創(chuàng)作,好的“速寫”,本身也是精湛的、無法替代的、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作品,可以時常翻閱品賞,回味久遠。這種小巧的作品生動活潑、活靈活現、非常親和,除了適合“書本捧閱欣賞”之外;尤其適合當今風行的“網絡欣賞”;在這層面上說,它甚至可以“擊敗”油畫、國畫的巨制、精品。
(下圖:速寫《敦煌月牙泉》2013年作)
“速寫”活靈活現,生命靈氣透射,看是小巧,同樣也可以表現博大,“速寫”充盈著生命活力,激情、張力凝結于畫幅里;在繪畫境界,“速寫”是最誠摯、最質樸的“生命形式”,因為最自然、最純真、最真率、最接近人的脈搏、心跳,也最接近藝術的最高境界,藝術貴在自然,藝術崇尚自然......
( 下圖:速寫《上海F1國際賽車場》2009年作)
速寫是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油畫等西洋繪畫傳入我國的一種繪畫藝術,
是畫家記錄生活、收集生活素材的一種極為便捷、而實用的繪畫形式。
誠然,攝影技術的發(fā)達形成一種強勁的力量成為畫家、畫者的采風方式,并正在逐漸地取代原始、質樸的手工“速寫”。“速寫”好像在“邊緣化”......
(下圖:速寫《絲瓜藤花》1981年作)
然而我不以為然,我依然如故的喜歡速寫、熱愛速寫,并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 下圖:速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銀川“西部影視城”》2010年作)
沒有彩色的黑白速寫,更加質樸無華,完全靠用筆、氣韻、布局、布白、線條組織、手指抹擦的交融,而產生視覺美感,一種將生活提煉、將塵世和自然“過濾”后的形式美感,一種更為“寧靜”、“純凈”的美感??炊嗔死_紛的色彩,再品味黑白兩色的速寫畫面,倍覺清新、悅目、別有趣味......
(下圖:速寫《敦煌鳴沙山》2013年作)
“速寫”是人的心靈軌跡,是人的心靈世界“簽字”般的繪畫樣式,是最具表現力的“心畫”?!八賹憽弊罹邆€性、最自然,也最少做作、最少作秀、最少扮酷、最少刻意的劣痕,因而最接近藝術的本原......
“速寫”是生命的“心電圖”,無法造假,有怎樣的“心靈”,有怎樣的功力、學養(yǎng)、見地、境界,就有怎樣的“速寫”。
(下圖:速寫《麗江古城》2007年作)
“速寫”最淳樸、率真,在所有繪畫樣式中,“速寫”是最即興的創(chuàng)作性繪畫行為,最能融合才情、活力、智慧,最自然、最強力的顯現出心靈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其它繪畫樣式難以臻及的......
幾乎所有的繪畫樣式我都接觸過,而最能供自我欣賞、自我審美滿足、自我打動的,看來還是自己小小的“速寫”,因為它最鮮活、最“有血有肉”、最貼近生命的本原,它是所有繪畫中最質樸、最鮮活、最地道的生命軌跡、是無法造假的生命“心電圖”......
下圖:安徽省黃山黟縣西遞古村落(2010年作)
所有的繪畫樣式中,我最鐘情的是“速寫”,40 多年來,它耗費了我最大的精力,它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生命形式”......
我酷愛“速寫”,離不開“速寫”,把生命中最火熱的激情奉獻給了“速寫”,把生命也融進了“速寫”......
我為“速寫”謳歌!希望更多的人喜歡“速寫”,也希望“速寫”能給更多的人帶來愉悅!.......
攝影、影像技術、數碼技術的問世,對繪畫、特別是對寫實主義的繪畫是致命的沖擊。
特別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古典寫實主義油畫繪畫手法,在逼真方面不得不向照相、噴繪的機器徹底地“俯首稱臣”。
(下圖:速寫《臺灣中壢市仁海宮》2012年作)
像電腦打字、電腦刻字、電腦設計,更是使得千千萬萬靠手工工作的美術工作者失業(yè)、下崗,并且徹底地、迅猛地喪失市場。
但是至今,電腦無法取代“速寫”?!八賹憽钡诌_的“妙境”,電腦無法抵達,因為機器無法取代生命,“速寫”是“生命”、不是“機器”,人的手工“速寫”充滿極其微妙的“隨機變數”、是充滿“靈氣”的人類的高智商產物。只有程序、沒有智商、沒有靈氣的“機器”做不到。
(下圖:速寫《廬山別墅》2009年作)
然而,相機、電腦究竟不能取代人的大腦,速寫寫生的快樂享受的不僅僅是結果,其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都有種精神享受的愉悅。在大自然中品賞自然之美、人工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整個選景、構圖,繪畫 全過程,常常都充滿著一種寧靜、感悟大自然“萬物妙在”的快慰......
(下圖:速寫《黃山·金雞叫天門景致》1981年作)
面對相機我發(fā)現,“速寫”,卻有著自身的特色是相機不能勝任的。速寫藝術是一種“生命行為”、“生命現象”,包容了極強的生命活力和生命激情,速寫可以根據畫面進行取舍、強調、簡略、或突出,或虛化,非常靈活,筆跡還洋溢著畫者的激情、活力、敏慧,并隨機應變的將極些微處,進行暢然無礙地充盈生命活力的及時“微調”,這些是冷冰冰的相機、電腦不能取代的、無法做到的,因為人類有極高的智商,機器程序是人設計的,終極不具備智商.....
(下圖:速寫《武漢·武昌寶通寺》2012年作)
下圖:《廬山牯嶺街別墅》1983年作)
數碼照相機,對“速寫”的沖擊力十分強勁
的確,研習繪畫藝術的畫家們、老師們、愛好者們,現在不少都“淡泊”了速寫,喜歡用照相機替代速寫采風,并且成為一種流行;然而,繪畫的大腦卻也隨著遲鈍、退化,畫出來的作品,藝術魅力自然大打折扣,這是人類繪畫藝術的退步、衰弱!
(下圖:速寫《悉尼美術館》2001年元月澳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成立時應邀往澳大利亞舉辦個人畫展期間速寫)
照相機快門一按,美景進入鏡頭里,作為攝影藝術那是另一種樂趣。但作為畫家采風,放棄筆耕速寫,依賴機器的便捷,藝術上的美感領悟力必然受到傷害。隨著時間推移,人對畫面的組織用不著動腦,快門一按,圖片就成型了,相機替代了人腦,人對組織畫面美感的心靈領悟力也就漸行漸遠、而且越來越遲鈍。許多畫者依賴照片作畫,甚而沒有照片就無法畫。人泯滅了激情,留下多了對生活的曲解,多了嬌柔、造次、扮酷、作秀,“純情”的“美”也就“枯萎”、“凋謝”了。
(下圖:速寫《臺灣 ·阿里山原始森林》2011年作)
有的西洋畫家簡單的速寫不會畫了,離開了照片就無法創(chuàng)作了;對動態(tài),無從下手,對大點的“場面”,更是一籌莫展、不能駕馭。
久違了“速寫”(把現實生活的立體畫面,變成平面畫面的功課),心靈里鮮活的美感激情也被泯滅。有不少畫油畫的完全以照片作參照來創(chuàng)作,這樣的繪畫,其實是一種“臨摹”、一種是從平面到平面的“臨摹”性“創(chuàng)作”,畫出來的畫,呆呆的、木木的,藝術素養(yǎng)差的畫者繪畫“語匯”是紊亂的、扭曲、變了型的 ,畫面多了嬌柔做作、和無序的“色彩拼湊”,純凈的、打動人心靈的美感也常常就淡多了。
(下圖:速寫《廣東江門市·唐口鎮(zhèn)自力村碉樓》2011年作)
數碼相機便捷、靈敏的功能,也釀就了畫家外出采風的“筆耕”惰性!
外出采風,我也喜歡帶著數碼相機拍攝,但一直堅持“筆耕”,從未放棄“速寫”,甚而寧可放棄照相,也不放棄“速寫”,因為“速寫”是無可替代的“手上活”、“心上活“,是最具心靈智慧的“生命形式”,我不可能留下機器,放棄“生命”.......
漫漫速寫天涯,孜孜不倦,樂在其中,生命不息,速寫不止。我想,只要不斷的、真誠的努力,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速寫藝術“無與倫比的輝煌!
(下圖:速寫《浙江·雁蕩山大龍湫》2011年作)
“畫照片”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特別的乏味。根據“照片”創(chuàng)作,本質是一種““臨摹照片”的形式,通過臨摹照片的這種“創(chuàng)作”,把一個平面的圖像,復制到另個平面(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上的臨摹,整個繪畫過程沒有了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的”心靈激動“和“創(chuàng)作愉快”。
這種照搬照片,稍加修改的“創(chuàng)作”,只需把握比例、將各種色相作“機械搬運”,心靈震動的激情沒有了,心靈對立體的現實生活、失去了美感體驗。不否認有悟性、智慧的畫者有時也能以這種繪畫方式“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但實質上已不是地地道道的“原創(chuàng)”,而是改造了的“臨件”了,終究這種畫作不會有實地寫生的“鮮活”。
的確,畫家靠著照片,照著照片臨摹、發(fā)揮,從平面到平面,臨摹的水平在長進,理解生活、深入生活、從生活中直接獲取形式美感的靈感和感受能力,卻漸漸的減弱、萎縮,到遲鈍、木然;自然,這種情結、感覺,在作品中,也一并帶給看畫的受眾,畫面上除了一堆顏色的拼湊,那靈氣、生動自然也會削減。
(下圖:速寫《上海閘北區(qū)芷江西路的街面房》左為“老虎灶(1998年作)
我一直主張并堅持到生活中去畫速寫。
也只有長期不懈的速寫生涯,才能使得手中的筆十分的“聽話”。畫筆觸紙,沒有多大的猶豫,動作也沒有過多的琢磨過程,往往是信筆走紙,頗有點“下意識”意味。而這樣作畫時,腦子里沉浸在激情繪畫的過程中,享受寫生創(chuàng)作的愉快。而這樣,作品往往很生動。
(下圖:速寫《贛北山城“山水武寧”縣城湖濱》(2010年作)
(下圖:速寫《贛北武寧縣石門山》鄉(xiāng)(1999年作}
數碼天下的今天,盡管我也用相機幫助收集畫面,但我更多的仍是堅持現場速寫直接的手繪形式,因為速寫和照片是很不一樣的樣式。
(二)、只要能表現美感,“速寫”也可以不擇手段
“速寫”藝術是發(fā)展的。只要能表現美感,有時我也在鋼筆速寫的基礎上色,加添些顏色,結合塑 管水彩筆的運用,也挺“出彩”。
(下圖:速寫《西藏·卡若拉冰川》 2013年作 結合了電腦技術處理)
速寫,著色或不再著色,“味道”不一樣,處理得法都出效果,處理不當,適得其反。
下圖:速寫《云南省西雙版納基諾族山寨質樸、美麗的“太陽鼓舞”》(2009年作 蠟筆加彩)
畫生活中的速寫,畫者須深入生活,用畫筆直接與現實生活“碰撞”、而產生畫筆的“激情”,落筆于紙,要融合現實生活中畫面的點、線、面交織、組合的美感,直接撞擊著心靈的美感神經,這樣,筆下的筆跡也就充滿激情、活力。
除了舞臺速寫,生活中的采風速寫,我也很喜歡,它們有著不同的情調、藝術手法和審美趣味
下圖:速寫《西雙版納基諾山寨山路竹棚里坐著的基諾族老年人》 他們的裝束、桌凳、椅,一切獨具風情
(下圖:早期的鋼筆景觀速寫《上海四川路橋畔》1976年作 鋼筆勾線加淡彩)
(下圖:早期的鋼筆景觀速寫《消失了的上海黃浦公園景致》1976年作 鋼筆勾線加淡彩)
下圖:速寫《北戴河“鴿子窩”海濱景區(qū)》(1985年作)
(下圖:速寫《北戴河海濱景觀》 1985年作 先鋼筆畫好,再加添塑管水彩色、國畫顏色)
(下圖:速寫《北京頤和園·萬壽宮》1985年作)
下圖:速寫《江西德安縣共青墾殖場》1983年作)
加添顏色不一定越艷麗越好。有時淡淡的顏色反而效果更佳,要根據畫面需要而定
(下圖:速寫《江西省安義縣京臺古村落“世大夫第”》2009年作)
(下圖:速寫《江西省安義縣京臺古村落“劉氏家祠”》2009年作)
下圖:速寫《福建省武夷山武夷鎮(zhèn)“下梅古村”》(2009年作)
下圖:速寫《福建省武夷山武夷鎮(zhèn)“下梅古村廊街”》(2009年作)
(下圖:速寫《敦煌鳴沙山的駱駝群》2013年作)
世界屋脊大美西藏、神奇西藏,個充盈色彩的世界,單一的“素色,常會感覺“單薄乏力”,我便添加了較為厚重的色彩。
(下圖:速寫《西藏日喀則定日縣民居》2013年作 鋼筆勾線后加淡彩 )
(下圖:速寫《西藏拉薩往藥王山轉經的信徒》 2013年作 鋼筆勾線后加色)
(下圖:速寫《西藏拉薩聶塘鄉(xiāng)· 卓瑪拉康》2015年作)
(下圖:速寫《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巴拉村寺廟》2015年作)
(下圖:速寫《西藏拉薩色拉寺的石刻畫面》2015年作)
我熱愛藝術,態(tài)度很虔誠,不喜歡弄虛作假、不喜歡作秀、扮酷,質樸率真的“速寫”這種藝術形式就很適合我的性格,而我也就能快捷地駛入“速寫”,深入“速寫”,在小小的“速寫天地”里縱橫馳騁,享受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莫大愉悅.......
(下圖:鋼筆速寫 《浙江金華諸葛八卦村》 作于 2014年)
民居風情一類的速寫,與戲劇人物速寫,是我“速寫”作品中的兩大塊,這兩大塊因為有不同的手法和情趣,“味道”迥然相異,常常交替進行能避免“疲勞感”,其中也和畫國畫穿插,生活更是多了新鮮感。下面是一組戲劇人物速寫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京劇·烏龍院》)
舞臺戲劇人物速寫是我速寫作品中的一大塊,這種速寫和日?,F實生活中的速寫很不一樣,造型、服飾均有一種別致的美感。舞蹈人物、戲劇人物都是動態(tài)速寫。畫動態(tài)速寫不能看一筆,畫一筆,而要腦子里默記一個動作并在腦子里定格,再根據記憶把“定格”的圖像默寫出來。畫動態(tài)速寫,要善于抓“動態(tài)線”。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京劇·昭君出塞》)這種“動態(tài)速寫”實質上是通過大腦、將現實生活中活動的人物的精彩瞬間,強烈地定格、印記在腦子里,再根據腦子里的印象進行“默寫”。這是高難度的繪畫技巧,需要對畫面強烈的悟性、對人物結構、運動狀態(tài)有很強的敏感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揚劇·桃花井》1998年作)
舞動的人物動作不停的變幻,畫畫這種速寫難度非常大。這種速寫叫做動態(tài)速寫,(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種“默寫”,在繪畫領域這是種高難度的“技巧”活)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京劇·宋士杰》)
下圖:畫的是武戲《洗浮山》,武戲動作變化大, 造型變幻多彩,組合很美。畫這種舞臺速寫,其實是“默寫”,要是看一眼、畫一筆,則無從下手。畫動態(tài)速寫要學會多觀察,記準了動作造型才動筆,多畫就會越畫越好的。
我喜歡畫戲劇人物速寫。舞臺上的戲劇人物,都是經演員精心打造的,造型很美。而后我也根據舞臺速寫創(chuàng)作戲劇人物國畫。直面舞臺速寫,比畫照片生動,對著活生生的舞臺表演而速寫,特有靈氣,流暢、鮮活的筆跡使人怡然。鋼筆速寫完成后,用蠟筆或油畫棒涂彩,便捷、質樸、奔放、真率,也增添了繪畫趣味。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 《黃梅戲·天仙配》
我在速寫的天涯中,享受到無比的愉快,一種無可替代的心靈愉悅,一種自在、陶然、淡定,沒有功利的歡欣......
好的速寫作品,可以長久的、永恒的讓視覺不疲倦的獲得 審美愉快,這樣的“速寫”作品就是“經典”........
戲劇舞臺上的人物多姿多彩,加添些顏色更出效果。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京劇·秋江》2004年作)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京劇·秋江》2004年作)
我喜歡用鋼筆畫戲劇人物速寫,而后偶爾也賦以淡雅的國畫顏色,這也有一種別樣的視覺美感趣味。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江蘇梆子戲·招女婿》1993年作于上海大世界)
(下圖:戲劇人物速寫《江蘇梆子戲·招女婿》1993年作于上海大世界)
畫速寫總是從畫相對穩(wěn)定的人物速寫開始。自然還要看一些藝用人體結構方面的書。畫多了,自然會熟練生巧。動態(tài)速寫有些難度,熟練生巧,畫得多了,難得就會變成不難,老子說,“難易相成”。
(三)、“速寫”可以與時俱進,為社會服務,為社會所用
數碼相機的高性能,在繪畫形式上,強烈地沖擊著畫家們脆弱的美感神經。
40年來,我一直堅持速寫,頗有點“不合潮流”
我之所以堅持畫速寫,不依賴照片,是因為我深深地“愛”上了速寫。因為,
“速寫”最生動活潑,了了幾筆,看似簡單,簡約,其實最富有激情、最生動、最有趣味、最富有魅力,也最貼近人、最親和、最能彰顯人性的內蘊,渺渺幾筆,往往勝過千烘萬染......
努力的畫速寫,也用心 去“開發(fā)”速寫這種用心靈去駕馭揮筆的繪畫形式,探索人性心靈激蕩的繪畫美感奧妙。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
我一直堅持到生活中去速寫,用人的毅力、智慧,揚長避短、挑戰(zhàn)數碼相機。我的“挑戰(zhàn)”獲得了成功(這在后文會例舉),也印證了人腦最終是能夠戰(zhàn)勝機器的。為機器是人設計、制造的。這里尤須提醒的是,機器是人類智慧的高性能產物,功力非人力可比,此處學會“揚長避短”非常重要!反之就是“以卵擊石”而“頭破血流”。
我的“速寫”,打動了出版社的編輯,1999年我投稿的選題通過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速寫畫集《上海民居風情速寫集》。(下圖:《上海民居風情速寫集》封面)
我也很喜歡畫民居風情一類的場面速寫。鋼筆速寫細膩,盡管繪畫快捷,畫幅并不大,但還是能表現得較深刻。作畫時,面對現實生活,不打草稿、不修改的一次性的處處恰到妙處、進行直接表現生活的“即興創(chuàng)作”。畫這種畫,畫前面時要顧及到后面,畫后面是要照應前面,“動一發(fā),則牽動全局”,整個畫面是一氣呵成的“生命趣味”的“整體”,象健康的“生命”一樣處處氣韻貫通、妙在遍布(這點和中國畫、書法是一個道理),畫這種“速寫”將大大的現實生活立體的場面,畫入小小的紙平面,看似簡單,真正畫起來還是要些“功底”的。
(下面幾幅圖是《上海民居風情速寫集》的內頁。其中許多的畫頁景致,隨著上海的“動遷”、發(fā)展已不復存在了。)
我在上海工作、生活,隨緣就近,常到老城區(qū)去畫速寫
老城區(qū)經風歷雨,少裝飾,多自然,斑駁陸離的景象中有種種情趣其里,那點、線、面的交織產生的美感,常讓我怦然心動,我常常是被生活的畫面美感打動而揮筆的。畫筆往往一任自然,根據心靈對生活畫面的美感沖動,而暢然走筆,沒有多大的思索、遲疑,信筆而去,筆跡所去,往往是“所向披靡”,就像個“神槍手”,不需瞄準,憑著感覺信手發(fā)射、槍槍十環(huán)。自然畫面的生動也博得許許多多旁觀者的喝彩。社會各方面也紛紛邀請我為之畫速寫。
上圖:(1993年作)上海南市區(qū)(現并入黃浦區(qū))小南門的一處街景,這是時代歷史的痕跡。諸如此類的老屋區(qū)都因“拆遷”而毀,這些老屋被留住的越來越少了。
畫速寫,要找“畫點”,即用視覺尋找讓人視覺美感神經興奮的生活場景、景物。
上海人多,老屋區(qū)的老屋,很多沒有煤衛(wèi)設施,住房面積又窘迫,屋頂上開“老虎窗”很普遍
整個老屋區(qū)房屋低矮,但高高低低,此起彼落、錯落有致,很有“畫面感”,畫出來特“漂亮”。我被老屋區(qū)的“恣意、自在”感染,常去畫速寫,沒想到,我畫的一些畫面,竟然成了珍貴的歷史、時代記憶......
上圖:(1994年作)上海浦東郭家沙老屋,現已拆毀,此景觀不復存在了。
而新建的別墅、公寓、水泥森林區(qū),住進去舒服,畫起來則常常少了激情,畫出來的畫面遠遠地沒有這些老屋“好看”,這一點,許許多看我速寫的旁觀者也都有同感,因為他們總是在我的耳邊發(fā)出這類似的聲音。道理在哪呢?老屋區(qū)的景觀更自然、隨意、自在也。
石庫門種類有多種,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上海興起的一種中西合璧的時尚民居,如今卻“老了”,“動遷”已拆毀了很多。
“新天地”、“田子坊”、“老碼頭”等是上海探索老屋區(qū)“改造、利用、保護”石庫門的范例,并成為中外游客喜歡光顧的旅游景點。盡管多少少了些“原生態(tài)”,仍有些這樣那樣不是最使人如意的地方,但總體說,還是一種保護性的嘗試。
現代社會也需要“速寫”藝術
電腦是人類智慧的產物,現在設計圖片都用電腦,效果比一般的手工描繪漂亮而快捷許多,電腦設計的問世,徹底地擊潰了人的手工勞動,全國鋪天蓋地的實用美術工作者,因手工描繪的落后性而被電腦擊敗、徹底“崩盤”、全線“下崗”、并被電腦設計制作全盤取代了。然而,“速寫藝術”的生命行為,電腦至今難以取代、難以超越.......,長期作為西洋畫附庸、不太起眼、不太被人們很當一回事
但我的這些速寫,卻靜悄悄、靜悄悄地的“壯大成長”,并為社會文化“垂青”,我也很把它“當回事”。
我的速寫作品被上海旅游節(jié)、“上海老街”開發(fā)、上海F1國際賽車、ATP國際網球大師賽2010年上??倹Q賽等賽事活動等用于禮品、紀念品制作,見下圖
(下圖:鑰匙串 成都北路近淮海中路口的上海旅游 產品展示中心大樓景觀)
(下圖:瓷器茶杯 成都北路近淮海中路口的上海旅游 產品展示中心大樓景觀)
(下圖:趣憶茶具禮品盒 圖為上海 “老虎灶”等圖像 )
(下圖:上海新八景扇面)
(下圖:上海新八景扇面 局部)
(下圖:作品用于上海F1國際賽車活動作“速寫”,ATP國際網球大師賽2010年上??倹Q賽等賽事活動禮品、紀念品制作)
1999年上海南市區(qū)政府推出“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邀請我為“老街”畫速寫,并創(chuàng)作《上海老街》鋼筆速寫23米長卷展出。下圖:以我的速寫作品制成的《上海老街瓷盤》(由前上海市市委汪道涵書記題字))
時正值上海解放50周年,上海市南市區(qū)(現并入黃浦區(qū))政府隆重地推出“上海老街”,一時轟動上海灘。由國家郵政總局發(fā)行了這套6枚一組的郵資明信片。同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創(chuàng)作的《上海民居風情》速寫集,也作為南市區(qū)政府的禮品書。
因時間緊,向北京的國家郵政總局申報來回要半個月,還得設計制作。時間過于緊迫,樣稿來不及審閱就搶著印出來了。印出來后,原上海市委書記汪道涵先生的精彩題字“上海老街”四字,在成型的封套上像個白膠布貼上去的,大家都說畫面不好看,但卻付印、木已成舟了。許多的事,總是不由分說地帶著遺憾走向現實的,不獨繪事,幾乎所有的事都是這樣或多或少的留下些遺憾.......
藝術只能努力做到盡善盡美,至善至美只是一種一廂情愿的理想境界......
(下圖:以我的速寫作品制作的《上海老街風情》郵資明信片之一的畫面(1999年作)
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前,上海世博局邀請我為動遷區(qū)畫速寫,記錄歷史
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辦世界博覽會成功,
上海世博會浦東動遷區(qū)的負責人邀請我去畫動遷區(qū)的風情,說請人拍、他自己也拍,照片的效果還是不理想,沒有我畫出來的效果好,并邀請我去現場速寫。于是有了這一套30枚的紀念明信片,動遷領導小組將其贈送給動遷居民以示紀念。后來被上海世博局選中送給國際展覽局了。小小速寫,派上了用場。下圖是此套紀念明信片的封面,是用中國畫寫意手法畫的,里面的30幅速寫則都是單色的鋼筆速寫。
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前,上海世博土地儲備中心還收藏了我的一些速寫作品。我的速寫作品并作為世博局禮品贈送給國際展覽局。自然,這是一種社會認可。
是“速寫”的魅力吸引著我,使得我能長期堅持畫速寫,并得到了社會普遍的認可。
“速寫”這種藝術形式,內蘊了人的心靈深處最敏銳的形式美感、最具生命活力的激情。“速寫”的繪畫過程,充滿著即興和隨意性?!八賹憽鳖H像充滿激情的“即興發(fā)言”,需內涵、功力的支撐方能制造精彩,而這不打稿子的“即興”,往往比拿著稿子“讀”、要生動多了?。?/font>
后來我應邀為上海世博會動遷區(qū)原址風情速寫,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曾經的 家園·上海世博會動遷區(qū)原址風情速寫集》。
(下圖:為畫集《曾經的 家園·上海世博會動遷區(qū)原址風情速寫集》的封面。中科院院士、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市規(guī)劃委員會歷史文化風貌區(qū)和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同濟大學鄭時齡教授對此速寫集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欣然作序。封面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資深編輯那澤民)
(下圖:速寫《上海世博會動遷區(qū)原址風情》內頁之一)
下圖:(2004年作)上海世博會動遷區(qū)棚戶區(qū)“邱家宅”民居風情(此圖編入我創(chuàng)作的、《曾經的家園》上海世博會動遷區(qū)風情速寫集,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
另外,此圖經放大,為制成花崗石鑲嵌的銅版畫廊6幅畫之一,安置在上海浦東三林世博家園。
下圖:這背景就是上海浦東三林世博家園用花崗石鑲嵌的唯一存在的銅版畫廊(共6幅,都是以我的速寫作品放大制作的}
下圖:這背景就是上海浦東三林世博家園用花崗石鑲嵌的唯一存在的銅版畫廊(共6幅,都是以我的速寫作品放大制作的。下圖此為6幅中的畫幅之一)
下圖:上海浦東三林世博家園用花崗石鑲嵌銅版畫廊的“相關報道”
下圖:(2010年作)是我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在世博園現場直接“速寫”的尼泊爾館的畫面。沒有絢麗的顏色,不加染彩的鋼筆速寫,黑白兩色運用的好,也能獲得照片達不到的藝術效果。我的“速寫”很有“中國味”,因為我是學習中國畫專業(yè)的,也是數十幾年孜孜不倦,我對“線”有種“書法”意味的強烈敏感,30多年前我就攻過書法,并在全國比賽獲獎,成為最早期的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我的“速寫”里,有濃烈的中國畫、書法的意境和“線”的理念。我的速寫多了西畫速寫沒有的內涵,自然也受到了社會文化需求的歡迎。
上海世博會開幕了,我經常去采風寫生,也拍了許多照片,當然
“速寫”仍舊是我最心儀的采風方式。它獨具風采,強烈地帶著我的心靈激情,通過畫筆,把我對生活美感最真切的理解、體悟,凝結在畫紙上了。
下圖:是我上海世博會期間的速寫之一,畫的是中國館和世博軸
(下圖:速寫《上海世博會期間,在非洲聯(lián)合館畫的”非洲人的笑“的浮雕》2010年作)
(下圖:世博會期間,在埃及館畫的該國國寶級展物的速寫 2010年作)
我一直堅持到生活中去畫速寫。長期不懈的速寫生涯,使得手下的鋼筆十分的“聽話”。畫筆觸紙,沒有多大的猶豫,動作也沒有過多的琢磨過程,往往是信筆走紙,頗有點“下意識”意味。而這樣作畫時,腦子里絕無名利概念,只是沉浸在激情繪畫的過程中,享受寫生創(chuàng)作的愉快。而這樣,作品往往很生動。
數碼天下的今天,盡管我也用相機幫助收集畫面,但我更多的仍是堅持現場速寫直接的手繪形式。上海世博會開幕了,我經常去采風寫生,也拍了許多照片,當然
“速寫”仍舊是我最心儀的采風方式。它獨具風采,強烈地帶著我的心靈激情,通過畫筆,把我對生活美感最真切的理解、體悟,凝結在畫紙上了。
下圖:上海世博會期間,非洲聯(lián)合館喀麥隆、加蓬木雕速寫
數碼相機的高性能,在繪畫形式上強烈地沖擊著畫家們脆弱的美感神經
畫家靠著照片,照著照片臨摹、發(fā)揮,從平面到平面,臨摹的水平在長進,理解生活、深入生活、從生活中直接獲取形式美感的靈感和感受能力,卻漸漸的減弱、萎縮,到遲鈍、木然,自然,這種情結、感覺從作品中也一并帶給看畫的受眾,畫面上除了一堆顏色的拼湊,那靈氣、生動自然也會削減。
我最幸運的是一直堅持到生活中去速寫,用人的毅力、智慧揚長避短、挑戰(zhàn)數碼相機。我的“挑戰(zhàn)”獲得了成功,也印證了人腦最終是能夠戰(zhàn)勝機器的,因為機器是人設計、制造的。這里尤須提醒的是,機器是人類智慧的高性能產物,功力非人力可比,此處學會“揚長避短”非常重要!反之就是“以卵擊石”而“頭破血流”。
下圖: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新民晚報》國家藝術雜志版的專版介紹
自1999年至2015年,前后持續(xù)17年為上海旅游節(jié)作景觀速寫,在《文匯報》整版登載。
下圖:1999年我為上海旅游節(jié)作景觀”速寫“,整版登載于《文匯報》的畫面
下圖:2000年我為上海旅游節(jié)作景觀”速寫“,整版登載于《文匯報》的畫面
下圖:2006年年我為上海旅游節(jié)作景觀”速寫“,整版登載于《文匯報》的畫面
下圖:2008年我為上海旅游節(jié)作景觀”速寫“,整版登載于《文匯報》的畫面
下圖:2014年我為上海旅游節(jié)作景觀”速寫“,整版登載于《文匯報》的畫面
上海的國際賽事活動邀請我參與相關的文化活動,
我受邀請,為ATP國際網球大師賽2010年上??倹Q賽作的“速寫”。(許多作品用在他們制成的筆記本上)
畫場面較大的“場面速寫”,作畫時尤其須注意畫面各處的和諧與整體性,注意景物、及人的比例、透視關系、虛實變化、整體的把控。
(下圖:ATP國際網球大師賽2010年上??倹Q賽上海網球場數萬人主賽場的場面速寫。2009年作)
為了表現畫面效果,電腦軟件的技術也用上了。
(下圖:應邀為上海F1國際賽車活動作“速寫”,作品被制成有限印刷禮品。下圖為應用于禮品的作品之一。畫面在鋼筆速寫的基礎上,用電腦添補了顏色,一切都是我獨立操作完成的(2009年作)
下圖:上海市盧灣區(qū)政府商務、經濟委員會、糧食局、旅游事業(yè)管理局聯(lián)手制作的2011年新年賀卡,圖像是我的速寫作品
(注:盧灣區(qū)旅游事業(yè)管理局本還有和我繼續(xù)事業(yè)的合作,因不久盧灣區(qū)并入黃浦區(qū)而中斷了)。
下圖:上海市盧灣區(qū)旅游事業(yè)管理局2011年新年賀卡,賀卡上的作品是我應邀而創(chuàng)作的
我的“速寫”在上海《新民晚報》“火”了好一些年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因緣。一次我偶然的將自己的街頭速寫配上簡短的文字向《新民晚報》投稿給發(fā)表了。
意想不到的是當時的《新民晚報》文化生活部的李堅主任關注了我。
他很客氣的邀請我去晚報社坐坐,并邀請我為晚報做這種簡短文字配速寫的文化新聞速寫。約我在晚報開辟專欄。之后又向我交代了要求及如何采稿、注意新聞點的許多知識。并要我一周保證一篇、兩三篇的頻率。我覺得這倒是個用武之地,便欣然應允,自后開始了長達數年為《新民晚報》文化生活部“不署專欄的專欄”陸續(xù)供稿的生涯.......稿子發(fā)的多了,我在上海師范大學任教,不少人還認為我是新民晚報的記者
下面的一些圖,是我畫的社會采風速寫發(fā)表在《新民晚報》上的作品。穿著戲劇服裝的高蹺人在上海大世界大門前做精彩的表演。我象記者一樣,用畫筆記錄了這瞬間。
下圖:上世紀80年代在上?!缎旅裢韴蟆烽_設專欄的“文化新聞速寫”之一
下圖:我為《新民晚報》文化生活部專欄供稿的作品之一
為《新民晚報》的供稿很受歡迎。從李堅主任,到翁思再、林偉平副主任、責任編輯吳聯(lián)慶、周駿等都是“一路綠燈”,晚報丁法章總編、周憲法副總編等都認可。那時《新民晚報》是老百姓最喜歡的獨此一家的”民間報紙,高峰時日發(fā)行量達180多萬份,并且覆蓋美國50個州。(我在《新民晚報》文化新聞版開設速寫專欄,在上?!盎鹆恕焙眯┠?.....)
自然我的社會知名度也大幅度的上揚。這樣在一些聯(lián)誼會一類的社交上,也常常邀為主桌上賓,自然也結識了許多社會名流、精英。那時的《新民晚報》的力量比今時強勁,陳逸飛先生就是在美國熟悉我的作品的,后來我和他也有過交往。
下圖:是1999年大年初一我為《新民晚報》的供稿。大年初一,人家i忙過年,我卻在外面采新聞、畫速寫,雖然辛苦,卻樂在其中。
下圖:我的戲劇人物速寫,在《新民晚報》也發(fā)表了不少。圖為《將相和》,上海京劇院的臺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尚長榮大師與李軍挑梁主演。尚長榮大師人品高尚,多次為我的畫作、畫展題詞、寫序,寄票友好的邀我觀戲。他精湛的演藝一次次強烈的打動我......
“速寫”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性,是一種很值得畫者去投入、去開發(fā)、并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畫種。
它的個性很強烈,完全可以游離于其他畫種,是完全可以和油畫、水粉畫、水彩畫、版畫、中國畫等齊頭并立的一種畫種。
特別在數碼橫行的今日,對“速寫”藝術的開發(fā)、弘揚,很具有現實意義和審美意義!“速寫”對于我太具有“誘惑力”,我十分的酷愛“速寫”(鋼筆速寫)
確確實實,“速寫”藝術有著無窮的、久遠的魅力和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