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腦海里杭州唯一的遺憾,
就是西湖上一習(xí)碧綠涼風(fēng)吹過時,
看到蘇小小那顆飽脹的圓冢。
蘇杭自古出美人,佳人與美食,雖然“欲知其味,觀料便知”,可不一定越大越好。
縱然閱盡千帆,我依然覺得最性感的圓形食物是湯包,柔媚而豐富,內(nèi)里的汁液飽含包子所不具備的性氣息。你可能要反對,拿法國瑪卡龍懟我。別忘了,人家雖然叫少女酥胸,但吹彈可破的“脆殼”完全和絹絲一樣的湯包“嫩膚”,不可媲美。
蘇小小的上圍尺寸吹捧著才子佳人的姻緣際會。如果光說尺寸,合掌大的蘇州湯包“放在盤里像座鐘,夾在筷上像燈籠”,就有遲暮老婦的感覺了。六朝金粉的傾慕尤在,那酥胸必須亭亭玉立。事實上以小小的“粉淡梨花瘦”的玲瓏身段,幼乳如兩顆杭州爆汁嫩小籠,才不負(fù)20歲的青蔥。
“畫舸秋風(fēng)湖上來,水通天碧靜無埃。”蘇小小,南朝齊時期男人的夢,錢塘第一名伎,坐油壁車,哼唱著小調(diào)游西湖。香車倩影,光顧盼,就是一臺中國版紅磨坊直播。
名流仕紳翹首,四處打聽她的芳名和住處。一席茶,一桌菜,多次閉門羹也要攢起層層厚臉皮,直到換一朝小小陪伴吟詩。
沒錯,小小喜歡與有趣的詩人共游西湖,那畫面游龍戲鳳般。此時敦實厚重的大肉煎包一定煞風(fēng)景,誰說偏大的好!
一籠薄膚婀娜肉汁上桌才算識相,
噓,
不準(zhǔn)打擾他們。
我能想象他們湖中搖曳的餐桌上“魚羹美,佳話昔年留。潑醋烹鮮全帶水,乳莼新翠不須油,芳指動纖柔。”然后,邊談邊吃,唇齒輕如燕。
正好逸興遄飛,誰知道小小突然一句:今日勞頓,公子請回吧。王公貴族落寞到想投湖。
不必在杭州失魂落魄
吃顆小籠包就好
論小籠包,我只認(rèn)識杭州非遺傳承人趙杏云,治愈失魂落魄沒有人比她更專業(yè),一顆經(jīng)她手的小籠包足矣。老杭州心里,知味小籠是第一招牌,其實背后那雙妙手就是她。她營業(yè)員做起,19歲開始,做了40年的“首席點心西施”,現(xiàn)在是各種國際金獎蟬聯(lián)者。
“多個褶會厚,少個褶會薄”,做吃的比畫眉細(xì),89年她做的小籠就出口日本。皮和餡的比例1:1,各75g,褶子必須大于18道。如果有一只小籠包的褶子少于18道,那么這整籠就注定是處女小籠包,不能被臨幸。
這次我看到趙老師的新作,小籠包唱起青衣。蝦肉小籠有著惹眼的菠菜翠綠外皮,是經(jīng)典的晉級。如果要學(xué)如何吃得一口優(yōu)雅小籠,蘇州湯包的“先開窗,再吸鹵”的訣竅之外,還需要輕點一下玫瑰米醋。這是杭州人慣常的吃法。
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都可以“油壁香車再相逢”。對面沒有美人怕什么,小籠解千愁。
小小的杭州點心
與風(fēng)情萍水相逢
我曾有個貪戀的少女夢想,一大坨的點心全部縮小成手指大。
正好有個杭州的土著姐妹也這么想,她談戀愛水平可置男人于死地,可惜成績比食欲還要命。當(dāng)年中考時,為了能上,她不知道哪里來的餿主意,清早靈隱寺上頭香,還去買了“定勝糕”吃。男人說,哎呀寶貝,我給你買來就好,不必早起。她破天荒說,不,親自去才靈驗。我說壯慫人膽只是順便,主要是為篤定到心窩的口腹之欲,心情好成績自然靈。
現(xiàn)在的點心可不比之前木訥,同樣的糯米粉+粘米粉做的糕體,迷你版本定勝糕活色生香多了。
正如女人的“迷人”也要修煉,才好一直在更風(fēng)情萬種的路上。趙姐姐她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大紅袍的赤豆,豆衣特別薄,所以出沙高,綿柔融入嘴里。反正眼睛嘴巴都用不過來,加了心里美蘿卜汁的殷紅色,茶香糕呈加了菠菜汁的鮮綠色,梅花糕成加了胡蘿卜汁的淡橙色,夾餡也分別是豆沙、蕓豆和芒果餡兒,看得人魂都要丟了。
看樣子小巧玲瓏,真是體貼像我這樣總想嘗盡秋色的貪心人,麻將板兒大的定勝糕吃完一個還能再吃另兩個。
《延禧攻略》里魏瓔珞連吃8碗差點丟了小命的藕粉圓子,其實淵源在杭州,譬如這碗加入了銀耳和蘋果的升級版。研發(fā)這碗西湖藕圓的辛杭軍師傅是趙姐姐的徒弟,也最費功夫的一道細(xì)巧點心。
藕粉圓子并不像我們以為的,是像湯圓一樣,用皮子包住餡料,封口搓圓就好了。實際上,它是由內(nèi)而外一圈一圈“長大”的。最先用作為餡心的黑芝麻粉團(tuán),在白色的生藕粉中打滾,沾上一圈藕粉后,放入開水中燙熟;這樣第一層藕粉就裹上圓子了,然后再放入生藕粉中去沾一圈,再放開水里燙;依次重復(fù)這樣的粘粉——燙熟——粘粉過程至少6-7次,一顆藕粉圓子才算做好。以前老杭州富貴人家的點心傭人才會這樣不厭其煩。
不過,精細(xì)的撩人東西,都經(jīng)得起等。當(dāng)時的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身為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于是派人請她來府中,沒想到蘇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幾次方來,孟浪決定刁難美人一下,于是指著庭外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孟浪贊嘆。
成品的藕圓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不一,透明中的紅糖色若隱若現(xiàn),讓人浮想聯(lián)翩。辛師傅說,正是因為一層一層裹粉的制作過程,整粒藕圓才Q彈滑溜。
杭州還有一道神奇的小點心叫蔥油餅。我喜歡的蔥油餅必須個頭不大,油旋紋路清晰,外酥脆內(nèi)嫩而蓬松。蘸上麻醬,甜面醬,甚至鵝肝醬,啊!“自制力”已經(jīng)昏迷。
這時候需要一小碗剛剛好的湯湯水水。小時候記得老杭州的餛飩湯料都呈五色:紅色蝦子、黃色蛋絲、綠色蔥花、玉色開洋、黑色紫菜,現(xiàn)在還是這樣。宋嫂魚羹只有更考究,里面鱸魚滑絲,筍絲、香菇絲、火腿絲絲絲分明,蛋花打得云霧似的均勻,勾芡如小小的秋波,含情恰到好處。
宋嫂魚羹和金鼎貓耳朵都晉級了最傳統(tǒng)的做法。三色面粉做成的三色貓耳朵,在海參、蝦仁、干貝、火腿、雞脯等的豐富底料中分外好看。面點師傅搓貓耳朵的功夫不得了,一邊跟我聊天一邊左右手同時開工,一按一斷,“小貓耳”就簌簌落下了。
傳統(tǒng)點心也偷偷在和洋妞“談戀愛”。“素蟹粉來吃醋”,我承認(rèn)我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卻給我了驚艷的一道。餛飩皮炸脆做成的小盞中,盛著金黃的“蟹粉”,其上插著一支小小的法式滴管。
吃的時候?qū)⑿〉喂苤械拇椎稳?/span>“蟹粉”中,醋的酸味和隱約透出的姜味真的讓人吃出了蟹粉的錯覺。其實只是用胡蘿卜泥混合土豆泥,加入雞蛋和生姜調(diào)味的素蟹粉。這比傳統(tǒng)的黃花魚加雞蛋炒出的“賽螃蟹”還要“騙功”更勝一籌(玩笑,真的好吃)。
疏懶游蕩,不敢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追一口小吃的鮮美,就足以談風(fēng)月。再告訴你們一個隱藏吃法,就是吃掉小盞中大約一半的素蟹粉后,把整個小盞夾起,用炸餛飩脆皮包著剩余的素蟹粉一起吃,一小口。
杭州有句老話:少吃多滋味,細(xì)想還真是愛的真諦。
神 婆 問
你 喜 歡 小 的 還 是 大 的?
“妾坐油壁車、郎騎青聰馬。
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
——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