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很多學校、班級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但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觀察中發(fā)現,很多小組合作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我認為主要是: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缺乏有效的操作策略,沒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不會交流,沒有“規(guī)則”意識。學生既不懂如何表達自己思想,也不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并積極響應。教師忽視了合作后期的強化工作,致使學生合作能力得不到均衡培養(yǎng)。
一、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將班級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成若干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并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活動。它以學習目標和任務為導向,以設疑、引導、體驗、比較、探究為基本方式,講究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它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轉變?yōu)椤敖M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它將傳統(tǒng)教學教師間的單向交流,改變?yōu)閹熒⑸g的多向交流。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的發(fā)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它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情歌交融、心理溝通的過程。
二、合作學習的策略分析
1.優(yōu)化小組結構,合理確定分工。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2.選準合作學習的內容,做好合作教學的設計,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
(1)選準合作學習的內容。精選合作內容是開展小組學習的實施前提。而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具有開放性、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的,通過合作交流學生能對問題形成全面、深刻地認識,能感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也能增強與人合作的意識。其次,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學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并與他們的智力、經驗和知識結構水平相當。這樣,合作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達個性思想的機會,也能匯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學生在傾聽中發(fā)現別人的長處,突破個性思維的局限,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做好合作教學的設計。教師備課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大約用多少時間,什么內容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什么時機實施合作學習,等等。另外教師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法的設計和加工,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的預設,這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產生的不同問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課堂活而不亂,從而確保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3)把合作技能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首先,教師要如同傳授學科知識一樣教給學生各項合作、人際交往的技能,使他們對合作學習的技能有一定的理解。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合作學習及時指點。和數學概念、原理不同,合作技能的形成不能僅僅靠講解,教師的參與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3.建立切合學生實際的評價方案,采用多樣化的評
價和獎勵方式。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對于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競爭,那就尤如一盤散沙,分不分組都一樣。為此,在合作學習的前提下,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必須給每個小組加以評分,以確定其在班中的名次地位。可以根據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人數,分優(yōu)、良、中、差四個等級。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定為優(yōu),有3/4的學生參與小組活動定為良,有一半的學生參與小組活動定為中,更少人數參與的定為差。小組評語如:“集體智慧獎”“組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最佳作品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xié)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能否用好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成效高低的關鍵。
總之,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時刻把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這根主線,才能讓課堂教學永遠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