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平安平安 - 天下平安 (公益版)
中國平安企業(yè)價值分析系列,一共分為三部分,市場前景篇、競爭格局篇、特點能力篇。
前面已經寫了,市場前景篇和補充,參見【中國平安】企業(yè)價值淺析(上篇),補充篇參見【中國平安】市場前景篇(補充)。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寫競爭格局,企業(yè)優(yōu)勢和產品優(yōu)勢,及市場競爭情況。
保險公司競爭的方面,簡單做以下羅列:
原材料獲取能力:人力規(guī)模、人均出單量。
原材料加工能力:保單價值率、營銷費用支出、管理費用支出、業(yè)務傭金支出、壽險賠付支出。
利潤轉化能力:投資收益率、退保率、責任準備金增加額、剩余邊際釋放。
原材料獲取能力
先來看看保單獲取方面:
從歷史數據看,無論是人均新單量,還是人均新業(yè)務價值,平安都是領先于同行。尤其是新業(yè)務價值,說明保單價值率是高于同業(yè)的。反觀到產品上,平安最早轉型保障型保險,并且對短期大量理財分紅型保險有節(jié)制。所以產品長期的價值率是高于同業(yè)很多。
從上表可以看出,平安代理人在數量上以129萬人領先同業(yè)1-3倍左右。同時,代理人月均收入以6100元左右領先同業(yè)2-3倍(個別公司未披露詳細數據)。
再來看看超級績優(yōu)業(yè)務員對比,MDRT(美國百萬圓桌會議),壽險行業(yè)最高殊榮。入會硬性指標保費達到63000美元。無論是復合增速49.86%領先同業(yè),MDRT總體數量都是以6454人遠遠超過同行6-10倍以上。
總之,在原材料獲取方面,平安是遙遙領先的。
原材料加工及利潤轉化能力
通過年報數據,雪球陸海濤先生整理了以下數據:保單價值率、營銷費用支出、管理費用支出、業(yè)務傭金支出、壽險賠付支出。
以上數據展現了平安對保單獲取的費用控制水平,保費支出與保費收入穩(wěn)定在50%左右。
上篇文章講了盈利的兩個指標分別是通過保單費用和死亡賠付控制獲得足夠剩余邊際用來釋放利潤,另一個就是通過“浮存金”投資獲取利差收益。
剩余邊際就來源于責任準備金,進而來源于對各項費用的控制。
上面是平安的數據,除了太保和平安接近,人壽、新華、太平分別在80%、90%、65%左右??梢姡罹嗍怯卸啻?,因為可用支出占收入比越高,可以用準備金凈額越少,剩余邊際越少,可用于釋放的利潤就越少。
中國平安在過往歷史數據里,很明顯是大幅超越同行的。產生這個差異,在于過往股權改革成功激發(fā)戰(zhàn)斗力,企業(yè)戰(zhàn)略方針以人海戰(zhàn)術快速擴張,同時團隊執(zhí)行效率高,軟件化信息化水平高效輔助。
總之,最終都落腳于中國平安擁有卓越領導人和優(yōu)秀管理團隊。
但是,對股東友好的往往不一定對員工和客戶友好,對客戶和員工友好的往往不一定對股東友好。
所以,平安的產品溢價率高,性價比上不如近幾年的泰康人壽和華夏人壽,以及計提大量資產減值損失,賠付率高企的中國人壽。
接下來,我們通過美國晨星評級公司歸納的,無形資產、成本優(yōu)勢、網絡效應、轉換成本、有效規(guī)模,五個護城河要素,分析一下平安的優(yōu)勢點。
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品牌、專利、牌照等等的統(tǒng)稱。
保險行業(yè)具備天然牌照壁壘,這個之前文章講過,A股上市保險公司才9家。另外,新進入者能夠拿到金融全牌照的難度極大極大,目前看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新增競爭者的概率幾乎沒有。這兩年互聯網保險也許大有顛覆傳統(tǒng)行業(yè)的架勢。實則是,保險確實是個比較賺錢的行業(yè),互聯網巨頭都想分一杯羹。尤其保險資金沉淀,讓互聯網公司擁有了金融屬性。
當然,這個也是平安目前最大挑戰(zhàn),就像凱文凱利講的,真正的競爭對手還沒有出現在你的名單里。馬董這些年對平安戰(zhàn)略口號調整就可以看出來。從“保險、銀行、投資”,到“金融 科技”,特別強調自己科技能力和互聯網基因,包括和馬云、馬明哲合資成立眾安在線,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中國平安,這四個字就像貴州茅臺一樣獨一無二。買保險就是買平安。這幾個字的品牌價值隨著平安做大做強已經深入人心。
成本優(yōu)勢
保險行業(yè)通過大數定律平滑風險,沒有足夠的規(guī)模,是支撐不起賠付。所以,新保險公司前期一般都要6-7年虧損,之后才能逐步盈利。
而且,保費規(guī)模越大,越具有優(yōu)勢??癸L險能力才能增加,雖然保險公司不允許破產,但不代表國家不會出手接管虧損加劇無法負擔的機構。
目前,互聯網保險以成本低,線上獲客規(guī)模大的特點,貌似可以突破傳統(tǒng)保險公司快速增加規(guī)模的限制。且從現有數據來看,線上保單,客單價低,基本是作為日常大額保單的一個補充。線上保單很難做到連續(xù)續(xù)保,簽約長期合同,多以一年期合同為主。
再者,對于產品講解和解釋,以及投保人對于保險理解能力的要求還是有的。市場消費教育需要時間,本身保險產品復雜性和條款繁多,必然決定了保險產品銷售模式一定需要專業(yè)的代理人或者經紀人來做中介。客戶付出必要的咨詢服務費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當前平安的規(guī)模效應和成本優(yōu)勢是可以保持的。至于,未來將發(fā)生什么模式轉變,平安也有大概率抓出它的能力。
網絡效應
按道理,平安作為保險公司,不具備網絡效應。每一份保單都要靠營銷費用,業(yè)務員傭金和預計賠付費用準備金來獲取。
并非像互聯網公司那樣,可以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帶來內容自我增加和邊際成本降低。單個用戶既享受價值又創(chuàng)造價值。
但是,平安試圖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公司,注入強大科技和互聯網基因。希望客戶從金管家APP轉化,多APP矩陣互相導流。降低獲客成本,同時利用互聯網口碑形成新單轉化。
平安大部分app,我都用過。平安好醫(yī)生,平安好車主,平安金管家,平安口袋銀行等等,都多次高頻體驗過其中服務。
我的感受是,線上app是依靠代理人體系捆綁推廣起來的,利益綁定在代理人身上。轉化效果類似于朋友圈分享的社交模式。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效應。
反而,最近平安以陸敏為法人代表,成立的新公司“平安頭條”。2019年11月12日,平安集團發(fā)布了一則招聘信息,旗下“平安頭條”將招募180名財經記者,進行財經新聞和視訊節(jié)目內容的生產。招聘信息顯示,“平安頭條”是中國平安集團打造的全媒體資訊平臺。招聘信息中的“寶博資訊”系深圳賽安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其42.86%股份。
大家看上圖,這家公司是2019年10月30日成立。同時,陸敏接替李源祥,開始發(fā)力壽險新一輪成長。“平安頭條”應該是新的突破點。平安通過超大規(guī)模電銷中心、人力高速成長帶來了兩次飛躍。這一次,通過自媒體資訊平臺,形成一種新的銷售方式。
自媒體達人可以成為保險銷售咨詢推薦中介。長久的知識教育和IP化人格,可直接觸達客戶,而且會抓住年輕消費群體。通過認同之后的保險轉化,將產品融入知識,再建立共識和認可。無論是購買轉化率還是口碑轉化率,都具有了網絡效應的特點。成本低、效率高、轉化高、續(xù)保高。
個人非常看好,“平安頭條”能夠發(fā)力平安銷售的第三次騰飛。
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是客戶更換成本高過競品購買所花費的成本。雖然競品很優(yōu)惠,但是沒有更換的動力。這點,蘋果手機是經典案例。這里不展開了。
平安的轉換成本優(yōu)勢,來源于各個子公司交叉銷售能力。綜合金融的落地,讓每個客戶使用平安產品足夠多,衣食住行,五大生態(tài)圈。但凡,全面使用了平安產品,從平安銀行卡到理財,到保險、基金、信托、證券、好車主、好醫(yī)生。再用“金融一賬通”將這些子公司產品一次打通。
客戶想要換其他公司產品,還是非常難的。因為每一個接觸客戶的機會,都是新產品觸及客戶的過程。
這個優(yōu)勢,在未來還會逐漸加強。
有效規(guī)模
有效規(guī)模是指,先有規(guī)模條件下,新增競爭者進入會降低行業(yè)利潤,導致沒有可參與競爭的動力。
保險行業(yè),不存在這個情況,新進入者就像之前無形資產分析的,進入難度太大,所需資本太多。且不說擁有這些資本的機構,要先虧個6-7年,人員都不一定跟的上。
雖然,保險有效規(guī)模比較大,但并不代表進入者有錢賺。
總結
1、過往數據說明,平安運營效率和盈利水平,都是遠高于同行。而且這個優(yōu)勢可以保持。
2、平安未來挑戰(zhàn),不在于現有業(yè)內競爭對手,而在于互聯網新模式挑戰(zhàn)傳統(tǒng)獲客方式。不過,這一點,新接任的壽險推動者陸敏CEO已經在走一條新的道路。而且我個人比較看好。如果成功,可以為平安帶來新的網絡效應護城河優(yōu)勢。
3、未來長期變化點在于抓住新的消費大軍,90后一代。以資訊形式的互聯網獲客,不僅增加了現有消費者黏性,而且提升了互動頻率。鞏固和加強了品牌價值。
4、接上篇,如果保險公司有什么風險,大概就是政策影響和宏觀經濟。但這個無需擔心,因為擔心也沒有用。關注好企業(yè)就行,平安穩(wěn)健經營的能力是在的。就算08年經濟危機,其實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買入點。
5、寬闊的賽道、卓越的領導人、優(yōu)秀的管理團隊。永遠是中國平安最核心資產。
今天,就先寫到這里。下一篇【中國平安】企業(yè)價值淺析(下篇)之特點能力篇,主要通過ROE杜邦分析法拆解業(yè)務驅動點,以及DCF自由現金流三要素觀察一下現金流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