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數(shù)字單反 地位不可動搖
佳能在數(shù)字單反領域的地位應該說毋庸置疑,他們的EOS系統(tǒng)到今天已經(jīng)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目前在全球范圍內(nèi)都已經(jīng)成為最受攝影愛好者歡迎的單反相機解決方案。這20多年來,佳能憑著自身強大的研發(fā)實力和雄厚的技術資本積累,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經(jīng)典。不管是單反機身還是鏡頭體系,都是如此。在佳能的鏡頭體系中,無疑以高檔專業(yè)的L系列最為知名,標志性的紅圈以及長焦白炮不知是多少影友的夢想。
而讓人高興的是,佳能在最近兩年一直不停的下調(diào)自家鏡頭群的價格,以前“不厚道”的紅圈L級鏡頭也出現(xiàn)了很多誘人的價格,比起老對頭尼康旗下同等級的金圈鏡頭,實在是太超值了除此之外。佳能還推出了更多性價比超高的單反機身。APS-C方面,如果說20D、30D的價格還不是很吸引人,那么到了40D、50D這2代,就真正進入了高性能低價單反的時代了,上市價格也不足8000元,讓很多想要追求高性能卻馕中羞澀的攝影愛好者看到了希望。而全畫幅方面,5D一直是廉價全幅的先鋒,如今5D mark II也已經(jīng)上市了,價格也在不斷下調(diào)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佳能會為大家打造一片更加自如的攝影空間,攝影也不再是專業(yè)人士專有了。
那么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幾款佳能的經(jīng)典老頭,如果您是佳能的單反用戶,一定不要錯過,盡管這些頭可能沒有防抖,有些也沒有超聲波馬達,但鏡頭的做工和成像則是絲毫不用懷疑的。用業(yè)余鏡頭的價格就可以買到當年專業(yè)品質的鏡頭,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這些頭基本上都已停產(chǎn),只能在二手市場上尋覓他們的身影。如果這些鏡頭中的任意一款“不幸”被你碰到了,千萬不要手軟,傾家蕩產(chǎn)也要拿下。
廉價L級長焦:EF100-300mm F5.6L
EF100-300mm F5.6L是一款非常經(jīng)典的老頭,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產(chǎn)物,也是最早的一批EF卡口的L頭之一。EF100-300mm F5.6L的光學結構,含一片螢石與一片UD超低色散鏡片,全焦段都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光學表現(xiàn)。另外這款鏡頭同樣存在非L版本,與L版本相比外觀和重量幾乎一樣,只是光學結構稍有區(qū)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頭持續(xù)生產(chǎn)了十幾年,也算是佳能變焦鏡頭中的一棵常青樹了。直到1998年佳能推出EF100-400mm F4.5-5.6L IS USM,100-300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作為L頭,這顆鏡頭成像質量是得到公認的,就算是長焦段光圈全開也令人滿意,銳度好,色彩飽和,還原真實,影像層次豐富,焦外成像也非常出色。遺憾的是,F(xiàn)5.6的最大光圈還是太小,至少應該做到F4的恒定光圈才會更加吸引眼球,當然了,如果真是這樣,價格肯定也不一樣了。另外,這支鏡頭的對焦速度和吱吱聲音都令人感到不爽,老式推拉變焦也容易進灰,而且不大方便使用。
應該是最便宜的恒定光圈L級長焦了。它在40D、50D等APS-C畫幅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上更是可以實現(xiàn)480mm的等效焦距,可以把月亮打下來了。
標頭中的旗艦:EF50mm f/1.2L USM
作為一款擁有F1.2光圈的牛頭,佳能的EF50mm f/1.2L USM使很多人追求的目標!不過這款50/1.2L也有自己悲慘的一面。因為它可能是APS-C畫幅中最大的受害者。在非全畫幅數(shù)碼單反上,50mm鏡頭變成80mm的視角,論視角范圍不夠35mm廣闊,拍攝的題材范圍很窄,論背景虛化又給85/1.2L直接槍斃,不長不短的焦距使得50/1.2L在非全畫幅上左右為難。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今廉價全幅開始出現(xiàn),我們眼看就要進入全畫幅時代,當換上全畫幅數(shù)碼單反,熟悉的視角、靈活的焦段使得50/1.2L如魚得水。50mm是最平凡的視角,要想用好,還是需要對鏡頭有著充分的感覺,用心去留意50/1.2L帶給你的感覺。
佳能也有鉆石廣角:EF20-35mm F2.8L
這只頭同樣誕生在上世紀80年代,同樣是EF卡口L頭的元老級產(chǎn)品,我們都知道尼康有個“鉆石廣角”AF20-35mm F2.8D,而這只EF20-35mm F2.8L鏡頭同樣使用了一片手工精細研磨的非球面鏡片,可以說是佳能的“鉆石廣角”。盡管并不像尼康AF20-35mm F2.8D一樣具有廣泛的知名度,但無論是從焦段還是參數(shù)看兩者都應該平起平坐。只不過尼康在廣角鏡頭方面做得比佳能更出色,加上尼康使用手工精細研磨的非球面鏡片的鏡頭一共只有3只,因此更顯得彌足珍貴,而佳能早期很多200mm以下的L頭都使用了手工精細研磨的非球面鏡片,所以EF20-35mm F2.8L也就不算什么了。
成像方面,說它堪比定焦也不為過,與EF17-35mm F2.8L USM相比同焦段的銳度和色彩還原甚至更出色,畸變控制也非常好,不過廣角端也少了3mm。
由于沒有USM超聲波馬達,20-35L對焦聲音偏大,但對焦速度并不慢,USM可能對于這樣的超廣角鏡頭來說并不是那么重要。另外,不能全時手動對焦,廣角端不夠廣,用在EOS 40D等APS-C畫幅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上廣角端變成了32mm,這些或許算是它僅有的缺點了。目前9成新4500元左右,還是非常超值的,至少比尼康的鉆石廣角便宜。
昨日標變鏡皇:EF28-70mm F2.8L USM
這只L頭發(fā)布于1993年,在2002年EF24-70mm F2.8L USM發(fā)布之前,EF28-70mm F2.8L USM一直是佳能的當當家花旦,也同樣被喻為佳能標變焦鏡頭中的鏡皇,然而24-70L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它的命運。
依舊是L頭,解像力和色彩還原依舊不用多說,在MFT方面這顆28-70甚至超過其后繼者EF24-70mm F2.8L USM,堪與定焦鏡頭媲美,焦外成像也非常柔和,非常適合拍人像。USM超聲波馬達的運用使它對焦快速寧靜,做工出色,手感很好。不過,廣角端沒有做到24mm,且數(shù)碼時代的到來使得它被經(jīng)過數(shù)碼化設計的EF24-70mm F2.8L USM所取代。然而,用在數(shù)碼單反相機上,很多影友反映EF28-70mm F2.8L USM在色彩方面比EF24-70mm F2.8L USM更艷麗,更討好。
而這顆鏡頭的缺點就是它沒有采用內(nèi)變焦設計,變焦時前鏡筒會伸縮,容易進灰,不過其后繼者EF24-70mm F2.8L USM同樣沒有采用內(nèi)變焦設計,只不過其防水防塵性能更好而已。
當然,與EF24-70mm F2.8L USM和EF24-105mm F4L IS USM相比,該頭的性價比還算不錯,只要成色夠新,可以堅決拿下!
這就是璀璨的星:EF200mm F/1.8 L USM
EF200mm F/1.8 L USM被譽為神鏡,可以說是憑借佳能20年強大的研發(fā)實力和雄厚的技術資本積累出來的精華中的精華,在佳能的鏡頭體系高檔專業(yè)的L系列的白炮中,EF200mm F/1.8 L USM是最耀眼的星!
所有的紅圈白炮之中,如果要說選出一支最能代表佳能的鏡頭,相信很多人會將自己的選票投給EF 200mm F/1.8 L USM,在所有人眼中,它不但是一只長焦利器,更是捧著大筆鈔票都難求得的極品,超長焦大光圈帶來的空間分割能力和奶油般相互浸潤的背景虛化效果讓人著迷。它1988年正式上市,05年正式停產(chǎn),之后在二手市場更是備受推崇,基本只要有EF 200mm F/1.8 L USM出現(xiàn),即可就會有許多買家追捧并將價格迅速抬高。
姜還是老的辣:EF80-200mm F2.8L
玩單反的人多數(shù)都知道尼康有80-200/2.8小鋼炮,不過小鋼炮可不是金圈級。佳能卻有一顆紅圈的80-200/2.8鏡頭,就是被人們稱為老黑的EF80-200mm F2.8L。它也是佳能第一代變焦鏡頭旗艦之一,在“小白” EF70-200mm F2.8L USM問世之前一直占據(jù)著中長焦變焦鏡皇的寶座。與尼康“小鋼炮” AF80-200mm F2.8D相比,成像質量更佳,且對焦速度更快,焦外成像更是“小鋼炮”所不能比的。唯一輸給“小鋼炮”的是老黑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
該頭做工一流,金屬結構,手感很好,當然也比較重,比“小白”還要略重一些。雖然沒有USM超聲波馬達,但對焦速度比想象中的快,只是在暗處對焦時要遜于USM,對焦聲音也更大一些。當然,“老黑”在成像上也是絲毫不含糊的,銳度甚至比“小白”更好,色彩也比較艷麗,焦外成像也很柔美,非常適合拍攝人像。不過,最近對焦距離1.8m有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