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
□ |
那么,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訓練: 1 結合課文教學指導學生進行仿寫 中學語文教材中所精選的課文,在遣詞造句、選材立意、段落安排、中心表達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可稱為作文的典范。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文教學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通過舉一反三,以達到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目的。如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①作者為了表達主題,選擇了哪些典型事例?②在志愿軍這個群體中,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作者為什么只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例?學生討論后,教師還可以對知識加以拓展:作者在《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初稿中,選取了五個事例,寫完后又刪掉了二個。從而使學生懂得:作文選材一定要為表達中心服務,那些與表達中心無關和淹沒觀點的多余材料,要毫不留情地刪除掉。教學結束后,布置學生課后仿寫。通過反復訓練,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大有裨益。 2 對比講評促提高 雖說文無定法,但名家名作的一些寫作技巧還是可供學生借鑒的。中學生受閱歷、知識結構、生理和心理等諸因素的制約,作文往往不如人意。如:寫人物,抓不住人物的特征,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就干脆照搬范文,張冠李戴;寫景物,抓不住景物特征,甚至于夏天也開菊花;進行說明,不能把事物的特征、成因等等解說清楚…… 針對學生作文中的毛病和缺點,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相關課文與之進行對比講評,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寫人物,可用《祝福》來進行對比講評,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抓住祥林嫂的特征進行描寫的,描寫祥林嫂的這些特征,對文章主題思想的表達有什么作用;寫景物,可用《白楊禮贊》、《茶花賦》等來進行對比講評……。通過對比講評,使學生懂得:不管寫人、寫物還是說明事理,都必須抓住其特點進行描寫,所寫人物、景物和事件都必須為表達主題服務,不能游離于主題之外。 3 堅持片斷練寫積累寫作素材 中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的事情,只有量變才能達到質變。沒有一定量的訓練,則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中學教材中每期只安排了幾篇課內作文,而要提高寫作能力,又離不開勤寫多練,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片斷練寫。片斷練寫可以結合單元訓練要求,進行外貌描寫、景物描寫、對話描寫、一事一議等訓練,片斷練寫不必拘泥于題材和形式,但必須是有感而發(fā)。通過平常的片斷練寫,積累寫作素材。素材積累多了,學生寫起作文來才會言之有物。這就是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4 促進合作相互提高 合作學習方法的倡導和推行,既可以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相互取長補短,開闊視野。運用得法,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作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合作學習法呢? (1)將自己所寫的片斷或作文讀給同學聽,請同學給自己提意見,看有哪些優(yōu)缺點,然后予以修改完善。 (2)學生相互評改作文。學生相互評改作文前,老師提出評改要求。通過相互評改,以達到取長補短,相互提高的目的。 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然而只要堅持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指導,只要堅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只要堅持引導學生洞悉生活的本質,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目的是可以達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