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陰腎經常用穴及其定位主治
1 涌泉Yǒng quá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shù)冢?、3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于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拓屈時呈凹陷)
[主治]⑴急癥及神志疾?。夯柝?、癲疾、中暑、小兒驚風,⑵頭頂痛,頭暈,目眩失眠,⑶咽喉痛,舌干,失音,⑷小便不利,大便難,⑸足心熱。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陰陵泉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照海治癲癇。配太沖、百會治頭項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腎經井穴。
2太溪Tài xī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⑴腎虛癥:頭痛目眩、失眠,健忘,遺精,陽痿,⑵五官疾?。貉屎砟[痛,齒痛,耳聾,耳鳴 ⑶肺系疾病:咳嗽,氣喘,胸痛咳血 ⑷消渴,小便頻數(shù),月經不調 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腎經腧穴、原穴
3照海 Zhàohǎi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主治]⑴神志精神疾?。喊B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 ⑵目赤腫痛,咽喉干燥 ⑶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 ⑷小便頻數(shù)。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沖、廉泉治咽喉病癥;配神門、風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癥。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
4 復溜 Fù liū
[定位]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⑴身熱無汗,盜汗,水腫,⑵腹脹泄瀉,腸鳴,⑶腿腫,足痿,脈微細時無,腰脊強痛。
[刺灸法]直刺0.6-1寸;可灸。
[附注]腎經經穴。
針灸醫(yī)學最早見于二千年多前的《
黃帝內經》一書?!?a class="infotextkey" target="_blank">
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并大量記述了
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
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并傳播到了世界。而
針灸的出現(xiàn),則更早。